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2JJ2019)

作品数:4 被引量:77H指数:3
相关作者:易自力覃静萍黄红梅蒋建雄肖亮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种质
  • 2篇芒属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性状
  • 1篇植物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源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率
  • 1篇能源植物
  • 1篇能源作物
  • 1篇种质资源
  • 1篇作物
  • 1篇利用率
  • 1篇净光合
  • 1篇净光合速率
  • 1篇抗寒
  • 1篇抗寒性

机构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易自力
  • 3篇覃静萍
  • 2篇肖亮
  • 2篇蒋建雄
  • 2篇黄红梅
  • 1篇陈智勇
  • 1篇杨塞
  • 1篇刘树玲
  • 1篇刘清波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芒属能源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69
2012年
芒属植物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近年来引起了欧美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是芒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对促进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芒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种类及特点,概述了其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优势与利用途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芒属能源作物产业的发展前景。
易自力
关键词:能源植物能源作物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种质资源
中国芒属植物抗寒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13份具有地理代表性的芒属(Miscanthus Andersson)植物为材料,分别以5,0,-5,-10,-15,-20和-25℃共7个温度梯度进行冷冻胁迫,通过电导法测定电解质外渗率来评价各材料的抗寒性,并对供试材料半致死温度(LT_(50))与其原产地地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LT_(50))的变化范围为-2.92^-23.85℃,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0429(-23.85℃)>D0341(-14.10℃)>B0534(-9.60℃)>B0121(-6.97℃)>A0502(-6.77℃)>A0110(-6.51℃)>B0120(-6.34℃)>B0605(-5.39℃)>A0107(-5.00℃)>C0517(-4.27℃)>B0145(-3.26℃)>C0128(-3.08℃)>C0129(-2.92℃),回归分析表明,半致死温度(LT_(50))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芒属植物抗寒性与地理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芒属植物抗寒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杜希夷肖亮蒋建雄易自力陈智勇黄红梅覃静萍刘清波
关键词:芒属抗寒性电导率LOGISTIC方程
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被引量:4
2014年
以555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26个表型性状数据,按地理来源、植物区系和单一性状进行分组,分别采用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组内取样数,再根据聚类和随机2种方法进行组内个体选择。依照上述方案共构建出19个具有代表性的芒初选核心种质样本库。通过平均相似系数、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等4项检测指标对上述19种构建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按"植物区划分组+多样性指数确定取样数+聚类选择个体"为芒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通过此方法建立起的芒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共83份,占总资源的14.95%,且新构建的初级种质资源与总资源性状符合度达到100%。
肖亮易自力蒋建雄刘树玲覃静萍伊俊奇杨塞
关键词:表型性状核心种质
4种芒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芒(Mi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floridulus)、荻(M.sacchariflorus)和南荻(M.lutarioriparius)等4种典型芒属植物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来研究芒属植物光响应及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参数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种间有差异,除南荻的光饱和点(LSP)在800μmol·m^(-2)·s^(-1)左右外,其他3种约在1000μmol^(-2).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_(mnax))由大到小依次为荻(47.3μmol·m^(-2)·s^(-1))、南荻(38.6μmol·m^(-2)·s^(-1))、五节芒(20.4μmol·m^(-2)·s^(-1))、芒(8.0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依次为荻(0.123)、南荻(0.108)、五节芒(0.089)、芒(0.022),荻和南荻的光能转化率强于五节芒和芒.主生长季的净光合速率(P_n)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与生长速率同步,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荻和南荻的P.值高于芒和五节芒。4种芒属植物在主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率(WUZ)最小值在6—7月,最大值在8—9月,表现出耐旱耐高温能力,且种间差异显著(P<0.05)。
覃静萍易自力肖亮黄红梅
关键词:光响应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