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0718004-2A)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进刘吉平吴勇浒黄元姣王珍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家蚕
  • 7篇孢子
  • 7篇孢子虫
  • 7篇微孢子
  • 7篇微孢子虫
  • 4篇病原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昆虫
  • 2篇野外昆虫
  • 2篇杀灭
  • 2篇杀灭效果
  • 2篇系统发育
  • 2篇消毒
  • 2篇消毒液
  • 2篇灭效
  • 2篇家蚕病原
  • 2篇分子系统
  • 2篇分子系统发育
  • 2篇病原性

机构

  • 6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黄元姣
  • 1篇刘吉平
  • 1篇吴勇浒
  • 1篇李进
  • 1篇王珍

传媒

  • 3篇蚕业科学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西蚕业
  • 1篇中国蚕业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行家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种和平附种抽样检疫方法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现行家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种和平附种的2种母蛾微粒子病抽样检疫方法的判别标准和判别信赖度进行比较;为探索适合广西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蒋满贵黄旭华汤庆坤罗梅兰安春梅莫云霞余武昌覃月凤黎书明
关键词:家蚕一代杂交种平附种
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5
2010年
为了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开展了对野外昆虫感染微孢子虫情况调查,并研究其对家蚕的感染性。调查了桑螟、桑尺蠖、菜粉蝶、斜纹夜蛾和桑毛虫等昆虫的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测试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及可能存在的自然感染方式,观察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孢子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菜粉蝶、桑尺蠖微孢子虫对家蚕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2.69×105个/mL和7.42×105个/mL,斜纹夜蛾微孢子虫对家蚕也具有食下感染能力,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也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能力。带病野外昆虫可以通过粪便或鳞毛传播孢子虫。虽然上述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形态与家蚕微粒子孢子虫具有明显差异,但对家蚕都有较强的交叉感染性。
黄旭华潘志新朱方容韦廷秀陈小青石美宁罗梅兰莫云霞
关键词:家蚕野外昆虫微孢子虫
广西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对广西某菜地和桑园周围的菜粉蝶成虫的调查结果表明,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在30%以上,且上半年高于下半年;菜粉蝶微孢子虫与典型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呈长椭圆形,大小约4.70μm×2.30μm,与N.b存在差异,采用PCR技术鉴别也证明菜粉蝶微孢子虫与N.b不同;通过添食感染家蚕,发现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较强的食下感染能力,也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能力,证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应重视防治。
黄旭华朱方容刘吉平石美宁罗梅兰李进
关键词:菜粉蝶家蚕微孢子虫病原性
二氧化氯(ClO_2)在桑叶消毒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黄旭华陆瑞好石美宁朱方容黄红燕罗梅兰莫云霞黄景滩
关键词:二氧化氯桑叶微孢子虫肠球菌灭活
一株从家蚕体内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GXM_2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一株从家蚕体内分离获得的新微孢子虫(GXM2)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全面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GXM2添食感染家蚕的病症,以半数感染浓度(IC50)法测定GXM2对家蚕的食下感染力,镜检调查GXM2的胚种传染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XM2孢子的形态、血清学反应、生活史及内部结构。【结果】GXM2感染蚕体病症为:发病急,病程短(6~9d),出现不蜕皮或半蜕皮症状,类似生理性病害。GXM2对家蚕(蚁蚕)的IC50为2.76×105个孢子/mL,是家蚕微孢子虫(N.b)的4.8倍;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为1.19%。GXM2呈卵圆形,大小为(2.49±0.10)μm×(4.19±0.15)μm。GXM2孢子在N.b免疫抗体血清中未能发生凝聚反应,其生活史中发现单核和双核并存,均以二分裂方式增殖,最后形成单核、双核两种成熟孢子;GXM2孢子的极丝有9~11圈,与N.b孢子内部结构有明显差异。【结论】GXM2对家蚕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危害性,与N.b异属异种,即要求进行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时应采取分类检验处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广西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
黄旭华祁广军汤庆坤潘志新罗梅兰蒋满贵朱方容黄深惠
关键词:微孢子虫家蚕生物学特征
一株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从家蚕体内分离得到一株新的病原性微孢子虫,编号为GXM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XM1微孢子虫为长卵圆形,大小(1.85±0.15)μm×(4.19±0.18)μm,在生活史的各发育阶段均为双核,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发育速度缓慢,发育周期约8~10 d。GXM1微孢子虫与家蚕微孢子虫(Nb)的抗血清产生阳性凝聚反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GXM1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具双核,极丝11~12圈,极丝倾斜角约45°。以上生物学性状显示GXM1微孢子虫具有微孢子虫属(Nosema)的基本分类特征。依据GXM1微孢子虫与其它昆虫微孢子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序列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进一步证实GXM1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GXM1微孢子虫对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为6.06×105mL-1,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可达23.28%,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和危害性的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
罗梅兰黄旭华潘志新蒋满贵汤庆坤黄深惠安春梅胡文娟甘丽红
关键词:微孢子虫家蚕病原性生物学特性SSU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从野外昆虫体内分离的5株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体内收集到5株对家蚕有一定食下感染力的微孢子虫,通过生物学性状、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其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来自野外昆虫的5株微孢子虫均具有Nosema属的生物学特性: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均呈长卵圆形,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有较明显差异;在生活史的各发育阶段均为双核,以二分裂方式增殖,最后形成双核成熟孢子;与Nb抗血清均产生阳性凝聚反应;超微结构观察均具双核,极丝圈数在12~14圈之间,极丝倾斜角与Nb有差异。根据5株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与其它昆虫微孢子虫基于SSU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基于SSU rRNA和rRNA ITS基因序列进行的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初步认为5株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
黄旭华祁广军汤庆坤潘志新朱方容黄元姣林强罗梅兰石美宁吴勇浒黄深惠
关键词: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生物学特性分子系统发育
广西林用白僵菌生物农药对家蚕的致病性试验被引量:12
2010年
为探讨广西森林防虫使用的白僵菌农药对家蚕的致病性,以南宁市林用白僵菌农药及环江爱山林场试验站生产的白僵菌农药对家蚕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以南宁市林用白僵菌农药感染二龄起家蚕时,家蚕白僵菌病发病率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为3.00×108个孢子/mL时,发病率达100.00%,其LC50为6.00×106个孢子/mL;以2.40×107个孢子/mL的环江爱山林场试验站生产的白僵菌农药感染二龄起家蚕,发病率亦高达100.00%;而在五龄第5 d蚕体表撒白僵菌农药,家蚕虽能正常摄食、熟蚕、上蔟结茧,但上蔟7 d后全部僵死在茧中,未能化蛹。可见,广西林用白僵菌生物农药对家蚕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石美宁朱方容
关键词:白僵菌家蚕白僵病
一种电解生成含氯消毒液对家蚕病原体的杀灭效果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一种电解生成的含氯消毒液对家蚕病原体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内杀灭试验法和以家蚕为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杀灭效果检测。结果以含有效氯980 mg/L的该消毒液分别作用15 min和6min,对悬液内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孢子可达到完全杀灭;用含有效氯392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8 min,对悬液内微孢子虫孢子达到完全杀灭。用含有效氯392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5 min,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能达到完全杀灭效果。结论该电解生成的含氯消毒液在较低浓度下,对家蚕部分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黄旭华朱方容王珍石美宁蒋满贵
关键词: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家蚕病原体杀灭效果
不同来源的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与体外发芽率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调查各种微孢子虫在体外用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pH10.5)处理后的发芽率。从菜粉蝶分离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的2种微孢子虫(PaB MⅠ和PaB MⅡ)、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的2种微孢子虫(Sl MⅠ和Sl MⅡ)以及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2.15×105、2.90×105、5.62×106、3.38×107、9.05×106和1.86×105mL-1;PrL M、PaB MⅠ、PaB MⅡ、Sl MⅠ、Sl MⅡ和Nb的体外发芽率分别为76.75%、76.00%、12.50%、2.25%、2.75%和59.25%。PrL M和PaB MⅠ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与Nb接近,对家蚕的致病性较强,2种微孢子虫经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处理后的体外发芽率也较高;PaB MⅡ、Sl MⅠ和Sl MⅡ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依次是Nb的30倍、182倍、49倍,说明这3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较弱,并且3种微孢子虫的体外发芽率也很低。
黄旭华潘志新朱方容石美宁林强蒋满贵汤庆坤罗梅兰莫云霞
关键词:昆虫微孢子虫家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