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601)

作品数:47 被引量:1,776H指数:22
相关作者:刘昌明郝芳华陈利群郑红星蒋晓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27篇水利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流域
  • 11篇黄河
  • 10篇河流域
  • 9篇水资源
  • 8篇水文
  • 8篇黄河流域
  • 7篇径流
  • 6篇遥感
  • 5篇黄河源区
  • 5篇降水
  • 4篇水文模型
  • 4篇水循环
  • 4篇分布式水文模...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沙量
  • 3篇水量
  • 3篇水资源管理
  • 3篇气温

机构

  • 29篇北京师范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黄河水利委员...
  • 3篇黄河水利科学...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5篇刘昌明
  • 8篇郝芳华
  • 6篇郑红星
  • 6篇蒋晓辉
  • 6篇陈利群
  • 4篇戴东
  • 4篇杨胜天
  • 4篇王中根
  • 3篇傅国斌
  • 3篇王红瑞
  • 3篇邱新法
  • 3篇赵卫民
  • 3篇吴险峰
  • 2篇刘九玉
  • 2篇徐宗学
  • 2篇黄强
  • 2篇曾燕
  • 2篇杨桂莲
  • 2篇李道峰
  • 2篇孙睿

传媒

  • 4篇地理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科学进展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E...
  • 2篇应用科学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气象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2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动因分析被引量:67
2003年
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对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黄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管理黄河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蒋晓辉刘昌明黄强
关键词:黄河上游黄河中游天然径流水资源管理
Calculating soil moisture by remote sensing and analyzing hydrologic cycle proces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被引量:1
2004年
Based on the AVHRR pathfinder remote sensing data, soil moisture,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2—1998, soil moisture of all layers of soil-profile (0—1 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ver the 17 years are calculated by the remote sensing model of calculating soil wate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divided into seven subcatchments as control sections at the location of six hydrologic stations (Lanzhou, Toudaoguai, Longmen, Sanmenxia, Huayuankou and Lijin). After calculating soil moisture and obtaining runoff data and precipitation data, the dynamical features of hydrological cycl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re analyzed for the period from 1982 to 1988 using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t is feasible to calculate the soil water on the macro-scale, in the soil profile with temporal continuity by means of remote sensing and survey in land. Some values of the key water cycle factors in the Yellow River are obtained, which includ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4000 km3, the evapotranspiration of 3000-3500 km3, and the soil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of ?500- 500 km3. Consequently, we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the water cycle in the Yellow River over the 17 year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gment upstream of Lanzhou city is a relatively humid region, and the area of internal waters and the reaches of Shanshan is the most desiccated region. Therefore, the runoff in the depth process is intensive and the runoff-generating process is weak in more arid regions.
YANG Shengtian1 & LIU Changming1, 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关键词:YELLOW
基于SWAT模型的基流估算及评价——以洛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37
2003年
SWAT是一个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长时段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它能够利用GIS和RS提供的空间数据信息,模拟复杂大流域中的径流成分。本文应用SWAT模型对基流进行模拟,分别采用1992~1996年和1997~1998年洛河流域卢氏水文站逐年、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确定模型的敏感性参数:径流曲线数、地下水再蒸发系数、土壤蒸发补偿系数和植物蒸发补偿系数;并借助滤波技术对实测径流进行基流分割。将滤波分割的基流与SWAT模拟值进行对比,采用线性回归系数(R2)和Nash-Suttclife模拟系数(Ens)对SWAT模型进行评价,其结果月基流R2为0.76,Ens为0.75,模拟精度较高。
杨桂莲郝芳华刘昌明张雪松
关键词:SWAT模型滤波技术
黄河流域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40
2005年
本文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1958年~2001年日照时数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参数检验法对其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58年~2001年的年、典型月日照时数序列均大致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年序列所选77个站中有53个表现出下降趋势,只有24个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在有意义(拒绝零假设)的34个站点中,28个站点表现出下降趋势,6个显示出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阐明日照时数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研究区的气候特点,将黄河流域分为5个子区域.结果表明子区域Ⅰ,Ⅱ和Ⅲ的日照时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在子区域Ⅳ和Ⅴ表现并不明显.这一结果说明在过去的40年到50年期间,黄河流域的日照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尤其明显.在此基础上,选择1月、4月、7月和10月作为一年四季的代表时段,对日照时数的时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对年日照时数下降趋势贡献最大的月份是1月、6月、10月和12月;日照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
徐宗学赵芳芳
关键词:日照时数黄河流域日照时数黄河流域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2
2001年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傅国斌李克让
关键词: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湿地生态系统甲烷
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41
2003年
根据月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水循环要素分解,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7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对于兰州控制断面而言,地表径流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其它水循环要素变化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对于花园口控制断面而言,天然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壤中流和土壤水分通量也都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用水量的增加、降水减少以及径流系数减小与黄河流域水循环变化的关系。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基本依据,黄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水循环具有垂向运动的特征,蒸发旺盛。因此,对黄河流域来说,应从其水循环的特征,考虑用水结构的调整。
刘昌明郑红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循环月降水
站网密度和地形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模拟计算中的误差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输入资料的误差,这涉及到站网的密度、空间位置、测验仪器和流域内信息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是模型算法、结构,这里涉及到确定性和随机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地形对降雨量、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及其估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困难和研究基础十分薄弱的课题。本文选用与ArcviewGIS藕合的SWAT来分析站网密度和雨量站所处的空间位置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以卢氏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卢氏24个雨量站的气象资料以及下垫面资料为模型的输入,分析站网密度和空间位置对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站网密度越小,计算的面平均雨量的误差越大;在水文模拟中,雨量站的多少有一个饱和的上限,当雨量站大于这个上限时,雨量站站的增加并不会增加模拟的精度;同样雨量站的站数有一个下限,在一定的模拟精度内,许可的最小雨量站。雨量站所处空间位置的高程值、坡度和坡向影响着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在下垫面相同的条件下,迎风坡的雨量站模拟产流量大于背风坡产流量,坡度大模拟的产流量大;迎风坡模拟的产沙量大于面平均值,由于产沙受到降雨强度影响,背风坡的产沙量也有可能大于面平均值。
陈利群刘昌明郝芳华
关键词:产沙量坡向地形SWAT雨量站站网密度
基于小波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年径流预测被引量:37
2004年
对年径流的预测采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时频分析角度出发,把水文年径流序列分解成不同的频率成分,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对小波分解的周期和趋势频率成分分别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水文时间序列,从而可以对未来的径流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蒋晓辉刘昌明
关键词:小波分析径向基神经网络年径流预测黄河
黄河源区气候对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3
2006年
根据对降水响应速度的快慢,径流又可分为直接径流和基流。基流一般定义为河川径流中来自于地下蓄水或者其他延迟水源的成分,代表地下水出流;直接径流表示对降水事件的直接响应。从这一思路出发,文中在分析降水到总径流、直接径流和基流的转化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源区的径流系数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气温升高而降低;径流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20世纪90年代降水减少和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是黄河源区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区间子流域分析表明,不同的子流域气温和降水对径流的影响不同,在吉迈以上区间,年气温比较低,气温是影响径流系数的主要因子,径流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降水对径流的影响比较小;在吉迈—玛曲区间,直接径流量/降水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总径流量/降水量、基流量/降水量随降水增加而升高,随气温升高而降低。总径流和基流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大,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在玛曲—唐乃亥区间,径流系数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直接径流量/降水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降水是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利群刘昌明郝芳华戴东刘九玉
关键词:黄河源区径流径流系数降水气温基流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水资源管理是目前世界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水文模型则是水资源管理的依据. 本文根据国外水文模型资料,从农业灌溉、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的限制因素.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今后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发展方向.
郝芳华孙峰刘昌明赵卫民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分布式水文模型可持续发展水环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