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10-06)

作品数:30 被引量:1,298H指数:20
相关作者:丁永建王建陈仁升杨建平刘时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生态环境
  • 7篇遥感
  • 7篇生态
  • 7篇黄河源区
  • 6篇气候
  • 5篇长江黄河源区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降水
  • 4篇降水量
  • 4篇冰川
  • 3篇蒸发
  • 3篇蒸发量
  • 3篇青藏
  • 3篇径流
  • 3篇矿化
  • 3篇矿化度
  • 3篇黄河
  • 3篇长江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阿克苏水文水...
  • 2篇新疆巴音郭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新疆水文水资...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乌鲁木齐市气...
  • 1篇甘肃省遥感中...
  • 1篇塔里木河流域...

作者

  • 11篇丁永建
  • 8篇王建
  • 7篇刘时银
  • 7篇杨建平
  • 7篇陈仁升
  • 4篇潘竟虎
  • 4篇沈永平
  • 4篇刘连友
  • 4篇王亚俊
  • 3篇王根绪
  • 3篇谭芫
  • 3篇李宇安
  • 2篇鲁安新
  • 2篇姚檀栋
  • 2篇张世强
  • 2篇谢昌卫
  • 2篇刘菊玲
  • 2篇王彦国
  • 1篇李俊生
  • 1篇李栋梁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0多年来东亚地区主要河流径流变化被引量:19
2008年
应用东亚地区8条主要河流100多年来的径流观测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不同时段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870年来东亚南部(主要发源于我国境内)的河流径流均表现出减少趋势;而最近1930年以来,东亚南部河流均为减少趋势,北部河流(西伯利亚3条大河)则表现为增加趋势,但年际变化存在着较大差异;1951年以来大部分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基本与1930年以来相同,但长江下游大通站由于中下游地区90年代降水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
叶柏生陈鹏丁永建杨大庆李翀沈永平
关键词:径流变化主要河流
中国干旱区的湖泊被引量:42
2007年
湖泊作为地表水的重要载体,参与自然系统的水分循环,这在世界干旱地区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应用浏览软件(Google Earth),对2001-2005年中国干旱区湖泊进行判别,并结合有关实地调查资料得知,我国干旱区有大小湖泊近400个,其中,10 km2以上的有29个,10 km2以下的有334个,在我国3大自然地理区域中位居第二。开展干旱区湖泊的研究,对破解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和湖泊演变过程、形成特征,以及湖泊水生生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王亚俊孙占东
关键词:水分循环湖泊干旱区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被引量:22
2003年
自中更新世以来 ,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 )和 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 (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 ) .昆仑冰期 (最大冰期 )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 (0 80~ 0 6 0MaBP) ,不仅是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 ,而且也是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 ,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6~ 18倍 ;倒数第二次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 (0 30~ 0 135MaBP) ,比现代冰川大 13~ 15倍 ;末次冰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 ,应分为末次冰期早冰阶 (75 0~ 5 8 0kaBP)和晚冰阶 (32 0~ 15 0kaBP ,2 3 0kaBP时达到极盛 ) ,但在唐古拉山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早冰阶的冰川遗迹 ,因此 ,只对末次冰期的晚冰阶 (LMG)进行了探讨 .LMG时 ,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0倍 ;新冰期发生在全新世高温期后 ,冰碛物的14 C测年为 (3 5 40± 16 0 )aBP ,冰川规模略大于现代冰川 ;小冰期发生在 15~ 19世纪 ,冰川规模已接近于现代冰川 .由于青藏高原的上升 ,对高原腹部地区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 ,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昆仑冰期以来 ,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减小 .
焦克勤沈永平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作用小冰期冰碛物青藏高原
新疆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被引量:36
2004年
据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市、县的统计数据 ,分析了阿克苏地区 5 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分析表明 :阿克苏地区的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 ,但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了从增加到减少的变化过程 ;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明显 ;影响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的 8个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因素、人类行为因素和城市化发展水平 ;通过模型计算 ,人类行为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于阿克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勇刘时银王建韩海东谢昌卫
关键词:耕地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被引量:146
2002年
利用中国北方1951~1999年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D),并据此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和湿润区(D(0.50)).近50a中国干湿气候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50a波动幅度东北区为20~400 km,华北区为40~400 km,西北东部为30~350 km,西南区为40~370 km.以80年代为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西南区气候具有显著变湿趋势;西北东部稍变湿;华北区和东北区具有变干趋势,且华北区变干程度比东北区严重.进入90年代,西南区和西北东部气候有变于迹象,华北区西部气候的干旱程度有所增加,华北区东部有所减弱,东北区气候进一步变湿.半干旱区是湿润区与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区,是中国季风的边缘地带,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北方)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由较湿润变为干旱.50年来干湿气候界线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当干湿气候界线同时向西或向北移动时,中国北方气候就变的相对湿润;当同时向东或向南移动时,北方气候就变的相对干旱;当干湿气候界线东西、南北相异移动时,北方气候的干旱程度就介于二者之间.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关键词:降水量气候波动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利用200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196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LIA)、1969年和2000年的冰川...
鲁安新姚檀栋刘时银丁良福李刚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被引量:97
2003年
利用我国北方1951-1990年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辐射等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据其将我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湿润区(D>0.50)。近40a我国半干旱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年代际特征明显。东北区和华北区降水量具有减少趋势,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增加趋势。至于蒸发量的变化,东北区具有增加趋势,华北区、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减少趋势。近40a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水量的减小速度大于蒸发量,气候在变干。我国气候的干湿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关键词: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博斯腾湖水环境问题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博斯腾湖是塔里木河流域4大源流——开都河的尾间湖,孔雀河的源地。位于焉耆盆地东南,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内陆淡水湖泊。湖水清澈、水温适中(18.2~19.7℃),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湖区西岸大片沼泽湿地是我国优质芦苇生产基地。博斯腾湖不仅对焉耆盆地和孔雀河流域环境具有调节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环境友好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物质和能量的守恒理论,消耗品必须有出处,废弃物必须有去处。河流和气流在给博斯腾湖带来各种径流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湖泊生态功能受损。为适应变化着的湖泊环境,人类曾采取了一些限制自我行为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博斯腾湖水污染现状、机理,提出进一步适应和改善博斯腾湖水环境的措施。
袁峡杨佃华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02年
采用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 ,通过近 50a来年降水量干湿气候界线与干燥度干湿气候界线变动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 ,降水区域差异性显著的情况下 ,我国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与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也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且具有“U型”分布特征 .在东北北部 ,2 5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450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半干旱气候向西退缩 ,范围缩小 ;在东北南部、华北区与河套地区 ,30 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70 0mm年雨量线作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干旱气候与半干旱气候向东南方向扩展 ,空间范围在扩大 ,成为“U型”分布的凸出部位 ;在西南区与河套以西的西北东部 ,2 5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50 0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化不大 .决定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导致的东南季风。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关键词:气候变暖降水量
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0
2007年
长江、黄河源区是中国湿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利用1986年的TM和2000年的ETM+卫星遥感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用景观格局指数对长江、黄河源区15a来湿地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a间,长江、黄河源区湿地面积减少了2744.77km2,平均减少率为1.2%/a。长江源湿地的退化比黄河源明显。湿地主要是由高寒沼泽草甸湿地向高寒草甸湿地、裸岩裸土地和高寒草原演变,以及由水域向滩地转变。各湿地景观类型斑块数增加,破碎度和分维数提高,优势度降低,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15a间研究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降低了37.86×108元。气候干暖化是造成源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进程。
潘竟虎王建王建华
关键词:高寒湿地长江黄河源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