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26)

作品数:28 被引量:359H指数:12
相关作者:赵军师银芳李传华潘竟虎付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植被
  • 5篇潜在植被
  • 4篇石羊河流域
  • 4篇气候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生态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基于GIS
  • 3篇MODIS
  • 2篇蒸散
  • 2篇蒸散发
  • 2篇中国西北干旱...
  • 2篇气温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西北干旱
  • 2篇西北干旱区
  • 2篇敏感性

机构

  • 28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滁州学院
  • 2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甘肃省基础地...

作者

  • 24篇赵军
  • 9篇师银芳
  • 5篇李传华
  • 4篇潘竟虎
  • 4篇王大为
  • 4篇刘春雨
  • 4篇付鹏
  • 3篇杨东辉
  • 3篇车彦军
  • 2篇王旭峰
  • 2篇党国锋
  • 2篇刘英英
  • 2篇李飞
  • 1篇陈姗
  • 1篇张斌才
  • 1篇张长城
  • 1篇韩文超
  • 1篇樊洁平
  • 1篇齐月
  • 1篇韩涛

传媒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人民黄河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草业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分产业建模的思路,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面积权重、反距离加权、距离衰减加幂指数的GDP数据空间化方法,实现了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的兰州市500 m×500 m格网GDP数据空间化仿真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兰州市GDP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河谷地带聚集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征,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湟水谷地是GDP最集中的地带,庄浪河、大通河、宛川河河谷和陇海、包兰铁路沿线是次聚集地带;同时,在永登县坪城、秦王川盆地和榆中县三角城盆地,GDP总量呈不连续的面状聚集,相对周边地区为GDP高值区,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赵军杨东辉潘竟虎
关键词:土地利用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分布与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密度大小、规模、形状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坡向、农用地以及河流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农村居民点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集聚分布的态势。结论 GIS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的结合能较好地揭示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有效方法。
潘竟虎靳学涛韩文超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MODIS数据对2000~2009年新疆主要湖泊面积变化与气候响应的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湖泊变迁敏感地记录着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信息,是全球变化直接的反映。新疆是我国湖泊面积最多的省区之一,湖泊大多为河流的尾闾湖,易受气候和人为干扰,面积变化大。文中利用MODIS数据,运用NDVI等模型,通过其波段组合并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全疆主要湖泊2000~2009年湖泊面积统计,并通过全疆17个台站降水量、积温、湿润度指数等对全疆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2009年全疆主要湖泊面积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气候是影响新疆湖泊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对湖泊面积的变化在2000-2009年已经减弱。
刘喆赵军师银芳付鹏
关键词:MODIS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2070—2099年中国潜在植被及其敏感性被引量:16
2016年
潜在植被作为当前气候条件、无人类干扰下,所能发育演替形成的最稳定、最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能够反映立地植被发展的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植被与气候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利用A1B、A2及B1情景下2070—2099年气象数据对中国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析了未来中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和潜在植被对不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潜在植被分布的规律具有相似性,但潜在植被类在总数和各情景下分布的面积存在差异性;(2)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条件在20世纪和21世纪均不适宜炎热极干热带荒漠类(ⅦA)的发育;(3)中国潜在植被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表现为敏感性的区域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4.10%,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不同自然区敏感性地区所占各区的比例不同,分别为68.20%、70.82%、49.94%及66.59%。
车彦军赵军张明军王圣杰齐月
关键词:潜在植被敏感性情景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异质性被引量:18
2010年
在GIS支持下,以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工解译方法得到石羊河流域14类景观,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相关的地理基础图件,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对石羊河流域荒漠、绿洲为主的生态系统景观异质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和沙地是主要的景观类型和结构成分,其相对频率平均值都在42%以上;在荒漠景观生态系统中,基质沙地的异质性是均质化方向上的异质性,而在绿洲景观生态系统中,基质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异质性是异质化方向上的异质性;作为廊道的水系景观,其相对频率在荒漠和绿洲生态系统中都是较小的,且斑块和廊道异质性均表现为异质化方向上的异质性。研究结果对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魏伟赵军王旭峰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景观异质性景观生态系统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IOCSG(integrated orderl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模型为潜在植被评定模型,在GIS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对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IOCSG评定模型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检验得出,IOCSG评定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模拟精度达到了78%,较好的重现了研究区潜在植被分布格局。2)分布在研究区的潜在植被类型有21类,不同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差异较大。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及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分布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分布比较单一,主要以荒漠、半荒漠为主。3)由于立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区域植被系统表现出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4个特点:扩展变化、缩减变化、波动性变化以及消亡变化。4)气候环境适应性的改变使潜在植被发生了演替过程,从2个周期的变化来看,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及以西地区以及呼伦贝尔高原地区成为植被演替的敏感区。
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关键词:潜在植被GIS西北干旱区
基于TSEB平行模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蒸散发遥感估算被引量:11
2010年
复杂地形条件下和干旱半干旱植被稀疏条件下的蒸散发遥感估算一直是蒸散发区域遥感估算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覆被不均一、植被稀疏的特征,选择陕甘交界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能量平衡各参量,采用TSEB平行模型反演出该区域的瞬时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和土壤—植被总蒸散发量,经过尺度转换,得到日蒸散量;并利用附加阻抗法和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实际蒸散发,对TSEB平行模型法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间接精度评价,比较验证结果表明TSEB平行模型法估算的蒸散发结果合理,精高较高。
潘竟虎刘春雨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黄土丘陵沟壑区
GPS手机的差分定位系统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提高GPS手机的定位精度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GPS手机的实时定位差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基准站广播位置差分值、移动站实时处理的差分GPS方案,其主要优点是定位精度高、改正速度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了位置差分GPS的定位误差,给出了测量结果。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都表明,该系统的差分定位精度比手机GPS直接定位相对提高31m左右,定位误差达4m左右,能够满足相关领域测量精度要求。
李传华孙礼军陆林涛
关键词:GPS手机差分定位误差分析
近10年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改进的CASA模型为基础,结合MODIS NDVI数据、气象资料,估算了甘南牧区草地20002、005、2008年牧草生长旺季7月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基本格局是西南偏西和东北两区域最低,然后由西南-东北方向为轴心逐渐向内陆中心部分递增,该分布规律与各县市的水热条件差异和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异规律紧密相关。另外,各县市草地7月平均NPP与7月NPP总量有明显的不同,这与各县市的面积密切相关。7月平均NPP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碌曲县〉玛曲县〉合作市〉夏河县;而7月NPP总量的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玛曲县〉夏河县〉碌曲县〉合作市。(2)2008年较2000年,研究区7月草地NPP的值明显减少,但在2000~2008年间整个研究区7月草地NP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2005年较2000年显著增加,2008年较2005年明显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气温、降水量、湿润度的变化所致,其中湿润度变化是影响甘南高原牧草发育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杨东辉赵军张智慧付鹏刘春雨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甘南牧区
1961~2008年中国大陆极端气温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40
2012年
利用乌鲁木齐、兰州、漠河、青岛、拉萨、成都、南京、广州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大陆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0a来,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升幅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升幅,极端气温差趋于缓和;中国大陆极端气温的异常偏冷偏暖现象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西北西部和华东地区外,其它地区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呈增大趋势;除东北地区外,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日数显著减少,青藏高原无霜期明显加长。
赵军师银芳王大为付鹏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