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330)

作品数:28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许新华刘洋刘小艳陈卓袁程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三峡大学湖北省医学会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宜昌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肿瘤
  • 16篇细胞
  • 6篇头颈
  • 6篇头颈部
  • 6篇颈部
  • 6篇恶性
  • 6篇恶性肿瘤
  • 6篇干细胞
  • 5篇头颈部肿瘤
  • 5篇颈部肿瘤
  • 5篇鼻咽
  • 5篇鼻咽癌
  • 4篇基因
  • 3篇血栓
  • 3篇循环肿瘤细胞
  • 3篇肿瘤干细胞
  • 3篇肿瘤细胞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肺癌

机构

  • 27篇三峡大学第一...
  • 21篇三峡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医学会

作者

  • 28篇许新华
  • 10篇刘洋
  • 6篇刘小艳
  • 3篇陈卓
  • 3篇袁程
  • 2篇易芳
  • 2篇胡娟
  • 2篇苏进
  • 2篇鲁明骞
  • 2篇孙丽丹
  • 1篇任精华
  • 1篇李道俊
  • 1篇赵华山
  • 1篇陈卫红
  • 1篇黄乔
  • 1篇屈慧
  • 1篇张坤
  • 1篇张家玉

传媒

  • 13篇广东医学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海南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3年
血液高凝状态又称血栓前状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平衡失调,从而使血液处于极易凝结的病理状态,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又被称为是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种亚临床状态。该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可贯穿在许多疾病中,如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刘小艳许新华
关键词: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病理状态血栓前状态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即为晚期,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晚期HC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将对ICIs在晚期HCC中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李代龙王雨珂庞雅琪许新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发现,肿瘤周围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被认为是肿瘤的第七大特征[1].因此,由非肿瘤细胞如内皮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不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组成的肿瘤微环境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不同于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支持细胞往往在遗传上相对稳定,耐药性发生的潜能降低[2].作为肿瘤微环境主要免疫细胞的巨噬细胞被发现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耐受,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因此,针对TAMs在肿瘤演变过程中各种生物学行为的干预成为目前肿瘤防治的新靶点;而TAMs向肿瘤组织的归巢能力也为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刘洋许新华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靶向抗癌药物免疫细胞
bmi-1基因与肿瘤靶向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前肿瘤的治疗基于杀死增殖细胞,能有效地减少肿瘤的量,但却易复发。普遍认为在许多肿瘤中存在着对传统放、化疗更具抵抗性的亚群细胞,这种独特的细胞群能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促发新的肿瘤;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克隆性肿瘤干细胞的存在[1-2]。
刘洋许新华
关键词:靶向治疗BMI-1基因增殖细胞抵抗性细胞群克隆性
上皮细胞迁移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确定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癌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迁移在肺癌的早期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原发性肿瘤细胞发展为侵袭性病灶之前。TP53是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突变率最高的突变基因,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Rho-GTP酶蛋白活性而增加细胞的侵袭性。本文将针对靶向基因介导的Rho GTP酶活性调节上皮细胞迁移,在早期肺癌的潜在机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许璐许新华张家玉孙丽丹
关键词:肺癌
国产新药凯美纳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被引量:1
2012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重要受体结构,众多研究显示该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学者通过RNA干扰靶向抑制EGFR的研究显示,可诱导鼻咽癌等细胞凋亡及坏死。
刘洋许新华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ECEPTOR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新药RNA干扰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CTC不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还可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指导,而CTC的高效检测则是首要前提。目前常用检测方法大都基于免疫抗原分子、肿瘤细胞物理特性及特异mRNA等,而以免疫抗原分子居多。现将近年来关于CTC检测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卓许新华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血液循环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疗效监测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4年
肺癌作为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其治疗手段一直主要针对肿瘤细胞本身所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研究关注的视角也逐步由肿瘤细胞本身扩展到其所在的微环境,试图从肿瘤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更进一步了解或明确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以探索出更有效的诊疗方式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现主要就近几年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刘小艳许新华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微环境
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疾病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3年
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并且常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
刘小艳许新华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栓疾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心静脉置管黏附分子
恶性肿瘤糖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早在1919年就有研究者在癌肿恶病质患者中发现存在糖代谢紊乱,对胰岛素(Is)的敏感性下降,但是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在1959年,JOSLIN等[1]报道了肿瘤和糖尿病在同一患者出现的问题,但是当时尚缺乏有力的证据。1960年,两者的联系在一人口普查时再次被提出:肿瘤患者常伴有糖代谢紊乱[2]。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刘洋许新华
关键词:恶性肿瘤糖代谢异常糖代谢紊乱肿瘤患者人口普查恶病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