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7-02)

作品数:5 被引量:168H指数:5
相关作者:方创琳鲍超班茂盛刘海燕宋吉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河西走廊
  • 1篇预警
  • 1篇预警分析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开发
  • 1篇水资源开发利...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情景
  • 1篇转变增长方式
  • 1篇节水型
  • 1篇节水型城市
  • 1篇集约利用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区
  • 1篇城镇土地集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方创琳
  • 3篇鲍超
  • 1篇刘晓丽
  • 1篇宋吉涛
  • 1篇刘海燕
  • 1篇班茂盛
  • 1篇蔺雪芹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分析被引量:31
2009年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已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科学模拟分析其未来变化趋势,对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模式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模型,并对未来25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进行了情景预警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高、中、低速三种发展情景下,农业退水速度均是有限的,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将长期属于强约束向较强约束过渡类型。比较而言,城市化中速发展方案更好地兼顾了水资源系统的保护与城市化系统的发展,可作为有效调控河西走廊水-生态-经济-城市化系统协调发展的优选方案。在此方案下,河西走廊人均GDP以年均7.25%的速度增长,人口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约0.67个百分点,城市化系统保持较快发展;但社会经济用水总量每年保持在80×108m3左右,而且生态环境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略大于50%,生态系统整体退化的趋势能够得以扭转;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将由强约束类型变为较强约束类型,总体上不断缓解。
鲍超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化河西走廊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55
2008年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力已经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决定城市化发展速度,进而决定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外营力之一,科学度量并探讨其时空变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正常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并对1985-2005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在时间上表现为由较强约束类型变为强约束类型,总体呈不断增加态势,但近年来略有缓解。虽然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指数与城市化系统综合发展指数都较低,面临缺水和发展的双重矛盾,但目前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仍属于较强或强约束类型,仍然能够通过合理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
鲍超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化河西走廊
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5
2008年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鲍超方创琳
关键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被引量:25
2007年
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及其增长方式转变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提升城镇土地整理与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科学性、可比可量性、适中性、层次性、公平性和目标导向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与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指标体系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测度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北部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体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等方面指数不高,今后应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刘晓丽班茂盛宋吉涛刘海燕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转变增长方式
水资源硬约束下的武威城市化过程与节水型城市建设被引量:14
2009年
以历史资料和1985-2005年武威市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水资源总量变化、河道迁徙、空间分布、用水结构、水价等方面探讨了水资源对武威城市形成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武威市水资源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武威市城镇形成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受水资源影响明显。1985-200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从相互抗拮到逐渐适应的磨合过程;用水总量与城市用地扩张关系复杂,但用地规模的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用水量减少;农业用水效益与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今后随着武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加明显,通过优化用水结构、促进生产、生活节水、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价调控等途径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缓解武威城市发展水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蔺雪芹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化节水型城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