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Z151)

作品数:11 被引量:185H指数:7
相关作者:傅刚郭敬天李鹏远刘娜郝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5篇能见度
  • 3篇数值模拟研究
  • 3篇气旋
  • 2篇大洋
  • 2篇水平能见度
  • 2篇平流辐射雾
  • 2篇南半球
  • 2篇南大洋
  • 2篇辐射雾
  • 2篇RAMS模式
  • 2篇大气能见度
  • 2篇12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生命周期
  • 1篇统计特征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际

机构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军大连舰艇...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作者

  • 9篇傅刚
  • 5篇郭敬天
  • 4篇李鹏远
  • 3篇刘娜
  • 2篇易海祁
  • 2篇邵利民
  • 2篇郝燕
  • 2篇曹祥村
  • 1篇杨继鉝
  • 1篇荆俊山
  • 1篇钱峻屏
  • 1篇张运英
  • 1篇宋亚娟
  • 1篇徐杰
  • 1篇陈栋
  • 1篇李晓岚
  • 1篇黄菲
  • 1篇傅聃
  • 1篇王国复
  • 1篇王帅

传媒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年11月南大洋上一对气旋的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包括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发行的FNL(Final Analysis)资料和GOES-9(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11月15日至25日中国"雪龙"号南极科学考察船穿越南半球西风带时对其影响最大的一对气旋M和N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天气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利用FNL资料和卫星云图对气旋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对这对气旋的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气旋M具有明显的暖心结构,斜压性较弱,而气旋N有不太明显的暖心结构,在其上空有明显的螺旋云团,斜压性较强.
傅刚郝燕刘娜郭敬天李鹏远
关键词:南半球西风带气旋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被引量:22
2009年
文中利用最新的0.5°×0.5°分辨率QuikSCAT(Quik Bird Satellit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Sea Winds Data)海面风场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10m高度风场资料和全球客观再分析资料,对1999—2005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较强,呈明显的纬向拉伸带状分布特征,位置偏南。夏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较弱,位置偏北。根据不同高度上位势高度方差的水平分布特征,绘制了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利用高分辨率QuikSCAT资料对风暴轴特征的刻画更为细致,不但验证了Nakamu-ra在南大洋发现的双风暴轴现象,而且还发现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下层分别存在"副热带风暴轴"和"副极地风暴轴"两个风暴轴。对1999—2005年冬季北太平洋气旋和反气旋的移动路径进行的统计分析,为北太平洋"双风暴轴"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傅刚毕玮郭敬天
关键词:北太平洋气旋反气旋
一次冬季平流辐射雾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对2003年12月23—24日发生在黄海、渤海沿海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期间,从近海到内陆,大雾影响面积约10万km2,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 m,给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利用各种资料对这次大雾的生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发生在海陆交界处的冬季平流辐射雾。然后利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了本次大雾过程,计算得出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和云水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在雾区形状、雾生消时间以及雾的厚度上,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一致。
曹祥村邵利民易海祁杨继鉝
关键词:平流辐射雾数值模拟RAMS模式水平能见度
北京市大气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08年
为了解北京市大气悬浮颗粒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北京市2000年全年的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和可吸入颗粒物(Inhalation Particle Matter,PM10)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TSP浓度和PM10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77)。通过后向轨迹分析得出,发生在2000年4月6日和25日的2次强沙尘天气的沙尘源地位于蒙古国的东南部和内蒙古的中西部。
荆俊山傅刚陈栋
关键词:悬浮颗粒物
对2005年12月4日日本海极地低压的个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9红外卫星云图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发行的FNL(Final Analyses)客观分析资料以及潜热通量资料,对2005年12月4日发生在日本海上空的1个极地低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卫星云图特征,对该极地低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可以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衰亡4个阶段。极地低压发展前,大气的斜压性较强,高空伴随有很强的冷平流。在卫星云图上,成熟时的极地低压伴随有螺旋云系,并有明显的眼区,眼区为无风区,且眼区中心附近有很强的上升气流。该极地低压具有暖心结构,眼区周围的气压梯度很大,大风区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在极地低压发展和成熟阶段,其中心附近的潜热通量可达到220Wm2。
傅刚宋亚娟郭敬天李鹏远
关键词:极地低压暖心结构
南大洋夏季气旋的统计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为增加对南半球气旋及爆发性气旋的理解,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1(°)×1(°)FNL格点资料对南大洋2004~2007年3个夏季(12,1,2月)热带地区以外的气旋及爆发性气旋的位置及路径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月份为南大洋夏季气旋与爆发性气旋发生发展的高峰月,55°S^70°S为气旋分布最大值区,较多的气旋生成于南美洲东部、南极半岛附近,而爆发性气旋则大多生成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50°S^60°S内,南极半岛东北部以及20°E,60°E附近,并且随着夏季向秋季过渡,南大洋气旋位置分布逐渐向高纬度集中。南大洋夏季气旋及爆发性气旋路径走向大多为东-东南走向,个别为东北走向。南大洋夏季气旋生命周期平均为2~6 d,水平尺度平均约为1000 km,爆发性气旋一般维持在1周左右,水平尺度平均约为3000 km。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南大洋气旋具有发生频率高、中心气压值低、水平尺度大等特点。
刘娜傅刚郭敬天郝燕
关键词:气旋爆发性气旋南半球生命周期
大气能见度研究被引量:66
2009年
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气能见度的理论研究、仪器观测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大气能见度研究的基本理论、消光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总结了几种白天大气能见度探测仪的使用原理及优缺点;介绍测量夜间大气能见度和数字摄像法探测大气能见度的方法;并着重介绍4种计算与雾有关的大气能见度的经验公式,基于2004年4月11日黄海海雾个例的RAMS模式数值模拟结果,采用4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大气能见度的分布并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大气能见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并针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傅刚李晓岚魏娜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数值模拟
广东雾霾天气能见度时空特征分析--年际年代际变化被引量:28
2009年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模态,方差贡献分别占17.4﹪和11.8﹪。其中第1主模态的空间场与广东省自然地理区划基本对应,其时间序列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年代际变化。在1992年前后由正向负的逐渐减小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地区经济活动的明显增强有关;第2主模态的空间场反映出广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一致性的特点,其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准2 a、4 a和8 a振荡周期,所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大尺度季风区对ENSO年际变化信号的响应有关。
张运英黄菲杜鹃王国复钱峻屏
关键词:能见度年际年代际变化
数值模拟和卫星反演大气能见度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对2004年4月11日、2005年3月9日和2005年3月27日发生在黄渤海海域3个典型海雾个例数值模拟得到的大气能见度与可见光卫星云图的反照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不同时刻大气能见度与反照率的对应关系进行线性数学拟合,得到新的适合白昼的大气能见度反演公式。利用该公式反演了几次显著海雾过程的大气能见度分布,发现海雾预报系统对大气能见度<200 m的海上浓雾的面积预报准确率约90%左右。对发生在2009年3月1日到2010年5月21日期间的46次较强海雾进行了初步统计,从判别海雾有无的角度来看该海雾预报系统对海雾的预报准确率为91.3%。
傅刚徐杰张树钦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数值模拟反照率
一次平流辐射雾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对2003年12月23日~24日发生在黄渤海沿海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期间,从近海到内陆,大雾影响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m,给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利用各种资料...
曹祥村邵利民易海祁杨继鉝
关键词:平流辐射雾数值模拟RAMS模式水平能见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