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44)

作品数:5 被引量:17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雪芹任雨孙瑞孙杨刘芸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气温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中国干旱区
  • 1篇水位
  • 1篇水位动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变化
  • 1篇全球变暖
  • 1篇位势
  • 1篇位势高度
  • 1篇位势高度场
  • 1篇径流
  • 1篇径流模拟
  • 1篇覆被变化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区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西藏高原大气...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天津市气象局

作者

  • 5篇张雪芹
  • 3篇任雨
  • 2篇孙瑞
  • 1篇毛炜峄
  • 1篇拉巴卓玛
  • 1篇除多
  • 1篇刘芸芸
  • 1篇陶杰
  • 1篇孙杨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文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974—2009年西藏羊卓雍错湖泊水位变化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泊,位于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一起并列为西藏三大圣湖,是藏南地区重要的风景旅游区。始建于1989年的羊湖发电站于1997年正式投入运营,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湖面水位变化及其成因备受国内外关注。利用1974—2009年羊湖白地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36年来羊湖水位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和蒸发等)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羊湖平均水位为19.06 m,历史最高值出现在1980年,为21.37 m,2009年水位降至17.08 m的历史最低值。自1974年有水位观测资料以来,羊湖水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中,1974—1977年水位表现为逐年下降,幅度为0.26 m/a;之后至1980年以0.4 m/a呈上升态势,1980年羊湖水位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此后,至1996年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2.08 m/(10 a),1996年是羊湖水位上升的一个转折点,至2004年水位在逐年上升;2004—2009年是一个水位显著下降的时段,速率为0.57 m/a,也是水位下降趋势最为显著的时段。羊湖水位下降年份占整个时段的56%,而44%的年份水位在上升。1974—1984年及2001—2005年水位高于多年平均值,而1985—2000年及2006年之后水位都低于多年平均值。羊湖水位的年内最低值一般出现在6月,最高值则在10月。羊湖年内水位变化对流域降水量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时间为2个月左右。羊湖水位变化主要是由降水波动、气温上升、蒸发的变化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流域年际降水量波动是湖面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子,人为和工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小。自羊湖电站1997年运行以来,流域的环境在暖湿的气候大背景下有所改善,且对羊湖水位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如果电站不能蓄水�
除多普穷旺堆米玛次仁拉巴卓玛张雪芹孙瑞
关键词:水位动态
1979~2005年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NCEP/NCAR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05年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30hPa、100hPa、300hPa和500hPa位势高度场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1979~2005年青藏高原区域平均位势高度场在对流层中层存在上升趋势,且主要发生在冷半年;随着等压面的升高,高度场上升趋势减弱;到平流层高度场呈显著降低趋势,且主要发生在暖半年。(2)从空间上看,平流层位势高度场年平均变化整体呈显著降低趋势,大致呈纬向分布,南部降低趋势强于北部,特别是高原东南、孟加拉湾北部降低趋势最强;对流层中层位势高度场变化趋势以上升为主,高原东北部上升趋势尤其显著。(3)尽管与高原各层位势高度值本身相比,变化趋势是一个小量,但国内外不同区域及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都发现有类似现象,故对此应给予重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时空变化趋势的驱动机制、影响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1979年以来NCEP/NCAR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用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是有效的。
张雪芹陶杰尹志勇任雨
关键词:青藏高原位势高度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依照气候距平法,基于"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1951—2004年)1.0版"与2005—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123个测站的逐月平均气温网格化,进而以面积加权法建立高原195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最大限度地利用观测资料,着重探讨了利用参考站订正短序列气温资料气候标准值的方法。所建序列的奇异谱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近1/2可解释为非线性上升趋势,近1/5的变化可解释为白噪声。与同期北半球陆地区域相比,二者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趋势非常相近,高原并未显示变暖的超前性;高原序列中的噪声比率和强度却要大得多,对高原序列线性倾向率的估计有较大的影响。
任雨张雪芹彭莉莉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径流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71
2010年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应用SWAT模型在流域径流模拟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简要介绍了SWAT模型的径流模拟功能,概括了在不同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上基于SWAT模型的径流模拟的适用性,并针对模型在具体应用时受特定区域下垫面影响这一限制因素,归纳了模型径流模拟功能的开发、改进与拓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模型输入参数和环境变化对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现有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径流模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
孙瑞张雪芹
关键词:SWAT模型径流模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中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被引量:69
2010年
选取中国干旱区77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均一化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分析表明:①我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响应显著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1961-2007年,我国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约上升了1.8℃,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39℃/10a,增暖幅度与波动幅度高于同期全球以及中国区域平均。②我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季节与区域差异显著。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冬两季增温明显,冬季气温线性变化率最大,为夏季增温的两倍有余。年均温与各季升温幅度区域差异较大,其中北疆、阿拉善高原升温幅度最大,南疆与河西走廊升温相对较慢。③年均温与各季气温的年距平序列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区各站点普遍存在着16~17年的年代际变化和6~7年的年际变化。综合我国干旱区年均温距平序列及其突变时间和振荡周期,可推断出干旱区气温将会持续以较高的变暖速率上升,至少最近10年这种趋势不会改变。④我国干旱区水热相互反馈作用错综复杂,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干旱区水热相互反馈作用机制,这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张雪芹孙杨毛炜峄刘芸芸任雨
关键词:全球变暖气温变化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