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40)

作品数:14 被引量:151H指数:7
相关作者:盛煜吴吉春李静陈继王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交通工程监理处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冻土
  • 6篇多年冻土
  • 2篇地温
  • 2篇地温特征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路基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冻土路基
  • 1篇学术
  • 1篇制图
  • 1篇湿地
  • 1篇铁路
  • 1篇通风
  • 1篇通风措施
  • 1篇通风路基
  • 1篇土路
  • 1篇土路基
  • 1篇片石
  • 1篇祁连山西段
  • 1篇青藏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海省交通工...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盛煜
  • 8篇李静
  • 8篇吴吉春
  • 5篇陈继
  • 4篇张秀敏
  • 4篇王杰
  • 4篇张波
  • 3篇叶柏生
  • 3篇张鲁新
  • 2篇宋瑞芳
  • 1篇张建明
  • 1篇吴青柏
  • 1篇焦士兴
  • 1篇徐舜华
  • 1篇金会军
  • 1篇张明义
  • 1篇温智
  • 1篇秦翔
  • 1篇李昆
  • 1篇曹元兵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等效高程方法在祁连山区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纬度和高程是决定我国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宏观因素,也是建立各类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的首要考虑因素.文章旨在建立一个易于区域对比的、综合纬度和高程双重影响的定量化的等效高程评价指标.以高斯曲线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其做导数变换,界定了此宏观尺度模型在中小尺度空间上适用的纬度范围.以位于祁连山区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的冻土钻孔和实测地温数据作为试验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阐述了等效高程的算法,以及用于建立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的可行性.该理论方法的提出,便于从海拔的角度讨论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的分布,从而使得不同纬度区的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特征的比较得以简单实现,也为纬度和高程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的评价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李静盛煜吴吉春王杰张波叶柏生张秀敏秦翔
青海省柴达尔—木里地区道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模拟被引量:14
2010年
以青海省柴达尔—木里铁路、热水—江仓公路沿线两侧约1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以冻土钻孔实测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评价了经度、纬度、高程、太阳辐射、坡度、坡向、地面曲率等地形—候因子对沿线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建立了以经度、高程、坡度为自变量、多年冻土发生概率为因变量的Logistic模型。借助于GIS软件和DEM数据,完成了道路沿线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概率图的绘制和多年冻土分布概率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极可能多年冻土(概率值为0.75~1)的分布面积为1983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65%;可能多年冻土(概率值为0.5~0.75)的分布区面积为192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6%;季节冻土(概率值<0.5)的分布区面积为894 km2,占沿线区域面积的29%。
李静盛煜陈继吴吉春
关键词:多年冻土
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的多年冻土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以位于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内不同地点的钻孔及地温测量数据为基础、借助于地温曲线图分析了各钻孔点不同深度处的地温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是影响疏勒河上游流域多年冻土地温的中观尺度因素,植被、砂层等地表覆盖条件和季节性河流等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地温影响复杂,使得局地尺度上的多年冻土地温分布特征规律不明显.
李静盛煜吴吉春张波王杰张秀敏叶柏生
关键词:地温特征多年冻土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及方式被引量:44
2009年
气候变暖势必引起多年冻土的退化.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将多年冻土退化过程按地温的深度剖面曲线形态划分为初始阶段、升温阶段、0梯度阶段、不衔接阶段和消失阶段.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多是晚更新世残留,而全新世期间总体上是一个退化过程.根据青藏高原几个典型地区多年冻土深孔测温数据,判断目前高原多年冻土在其退化历史中所处的地位:高山地区处于升温阶段;中低山地区处于升温阶段末期;高平原和河谷盆地的多年冻土处于0梯度阶段;连续多年冻土下界附近及岛状冻土地区,正处于由0梯度向不衔接阶段过渡,多年冻结层边缘在萎缩,处于消失阶段.多年冻结层消融(消失)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向.在升温阶段,多年冻土层中的热通量小于来自下伏地层中的地热通量时,部分地热流用于多年冻土底板相变耗热,发生自下而上的消融,随着多年冻土层中的地温梯度减小,用于底板消融的热量增加,直到地温曲线完全达到0梯度时,所有的地热流都用于多年冻土层融化潜热消耗,但其上部同时存在"热补偿"和"季节补偿"作用可以延缓多年冻土的消失;对于低温厚层多年冻土,当地面温度升高至可以抵消热补偿效应时,活动层中出现热积累,厚度增加,直至出现不衔接现象,同时存在"季节反补偿"作用,加剧了这一过程.
吴吉春盛煜吴青柏温智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
柴木铁路片石通风措施的工程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目的:柴达尔-木里铁路(柴木铁路)全长142.04 km,沿线高温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冻土含冰量较高,同时由于柴木铁路呈东南-西北走向,冻土路基又面临着阴阳坡问题。柴木铁路53 km路段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有必要对片石通风措施的工程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2007年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在高温冻土区,片石通风路基和片石护道仅能有效冷却阴坡侧路基和坡脚;在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片石通风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冷却路基本底,对阴阳坡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陈继宋瑞芳盛煜董献付张鲁新
关键词:片石通风路基
柴木铁路沼泽化冻土区热管冷却半径的观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柴达尔-木里铁路沿线高温沼泽化多年冻土广泛发育,约20 km的冻土路基采用了热管降温措施.借鉴青藏铁路的成功经验,热管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均设计为3 m,并针对铁路东南-西北的不利走向,在阳坡布设了双排热管.为验证热管措施在多年冻土湿地路段设计参数的合理性,2008年底在柴达尔-木里铁路中段布设了热管冷却半径观测试验场,该观测场热管的施工工艺、工程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与柴木铁路热管措施路段基本相同.结果表明,如果以降温-0.5℃作为热管有效冷却半径的界定标准,以热管蒸发段中部即3.5 m作为衡量深度,采用年平均温度和年最低温度作为划分依据的热管有效冷却半径分别为2.4 m和4.5 m,均大于达尔-木里铁路所采用的热管设计参数.
陈继徐舜华窦顺张鲁新
关键词:热管
基于GIS的疏勒河流域上游多年冻土分布特征被引量:32
2010年
为了解疏勒河流域上游区域多年冻土的分布状况,以野外考察与钻探、室内理论分析与建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定量化研究了纬度、高程、坡度、坡向等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纬度、高程、太阳辐射的流域尺度的等效高程模型、辐射调整模型和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模型.以地温作为多年冻土类型划分的依据,实现了研究区域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制图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9447.16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3%.其中,低温多年冻土是最主要的多年冻土类型(38%),其次是中、高温多年冻土(23%和14%),极高温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相对较小(8%);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低温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4.0~5.0km的海拔高度,中、高温多年冻土集中分布于3.5~4.5km的海拔高度,而极高温多年冻土则主要分布于3.0~4.0km的海拔高度.
盛煜李静吴吉春叶柏生王杰
关键词:多年冻土GIS
疏勒河源区的多年冻土被引量:20
2009年
疏勒河流域地处祁连山西段,气候极端干旱。2008年6月在疏勒河源区海拔3729~3890m的不同地面、地形条件下在5个点上布设了10眼钻孔进行钻探勘察,并布设测温管定期监测地温。根据勘察和测温资料,确定了疏勒河流域内多年冻土下界高程在3750m左右,查明河谷中松散地层以冲积层为主,多为粗颗粒土,多年冻土含冰量普遍较低。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状态影响明显。其中坡度差异可以使地温相差0.5oC,坡向的差异可以使地温相差达1.0oC;地层水分含量对浅层地温的影响甚至超过坡向的影响;地面状态的差异,造成地温、活动层厚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与祁连山中东部地区相比,疏勒河源区多年冻土几乎没有生态过程的影响,多年冻土形成和保存受气候驱动,基本上代表了一类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多年冻土特征。
吴吉春盛煜李静王杰
关键词:干旱条件多年冻土
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带,通过分析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地温的升高,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上升—降低—上升趋势,并在季节冻土区内达到最大值;植被类型由高山稀疏植被向高寒草甸演替,高寒草甸向高寒沼泽草甸演替,最终向高寒草甸演替。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地温带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高山稀疏植被和高寒灌丛随着地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具有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随地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较高冻土地温环境下,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寒沼泽草甸。
张秀敏盛煜吴吉春陈继李静曹元兵李昆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Processes and modes of permafrost degrad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被引量:16
2010年
Climate warming must lead the mainly air temperature controlled permafrost to degrade.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process of permafrost degrad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i.e.,starting stage,temperature rising stage,zero geothermal gradient stage,talic layers stage,and disappearing stage,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ground temperature profile.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 relic from late Pleistocene,and has been degenerating as a whole during Holocene.According to spatial-temporal compensation,the present thermal state discrepancy of permafrost in different areas on the QTP may correspond with their degradation stages.On the QTP,permafrost in the high and middle mountains belongs to temperature rising stage,the permafrost thermal state is transiting from late rising temperature stage to zero geothermal gradient stage that is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low-mountains.Permafrost that is in a zero gradient stage mainly appears in the high plateau and valley,whereas the transition from zero gradient stage to talic layers stage of permafrost is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lower limit of permafrost,and permafrost is disappearing from margin of perennially frozen ground.There are two modes of perennially frozen ground thawing,thawing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awing from bottom to top respectively.During the temperature rising stage,when the heat flux in the perennially frozen soil layer is less than that in the unfrozen soil underlying frozen soil layer,the geothermal flux is partly used to thaw the base of permafrost,and permafrost thaws from bottom to top.With the decrease of thermal gradient in the perennially frozen ground,the heat that is used to thaw permafrost base increases,and geothermal heat will be entirely consumed to thaw the base of permafrost until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reaches zero thermal gradient state.On the other hand,the disappearance of permafrost may be delayed by "thermal offset" and "seasonal offset" effects in the upper of permafrost
WU JiChun,SHENG Yu,WU QingBai & WEN Zh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关键词:PLATEAUPERMAFROSTDEGRADATIONDEGRADATIONSTAGEDEGRADA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