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30471251)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韦江山王利民孙泽威秦贵信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内吞
  • 1篇凝集
  • 1篇种属
  • 1篇小肠
  • 1篇不同种属
  • 1篇大豆
  • 1篇大豆凝集素

机构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秦贵信
  • 1篇孙泽威
  • 1篇王利民
  • 1篇韦江山

传媒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豆凝集素在不同种属动物小肠中残留、结合和内吞特点的比较研究
2008年
选取5种动物为试验对象,生理年龄均在1/2性成熟期,每种动物4头,猪(长白,70 d)、羊(小尾寒羊,60 d)、狗(比格犬,80 d)、兔(日本大耳白,75 d)和鸡(爱拔益加,75 d)。采用体内原位结扎灌注肠段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豆凝集素(SBA)在不同种属动物小肠中的残留、结合和内吞特点。动物禁食24 h后,注入麻醉剂,剪去腹部体毛,打开腹腔,结扎空肠前段,(各种动物以空肠前段1/3处相对位置开始结扎)。用30 m L(39±1)℃的生理盐水冲洗隔离的肠段,以冲洗肠段内残余的食糜,分别结扎4段5 cm长的肠段,用注射器分别输入含不同浓度SB(A 0、0.5、1.0 m g/m L和3.0 m g/m L)的Krebs液。灌注时间8 h。试验结束后,采用间接抑制ELISA方法检测3个指标:灌注液中SBA的残留率,肠黏膜表面SBA的结合率,进入小肠壁的SBA的内吞率。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在动物小肠中的结合特点存在种属差异;比较而言,SBA在猪和狗小肠中的内吞率和结合率高于羊,兔和鸡的内吞率也较大,且SBA的不同浓度对其在小肠壁上的内吞也有较大影响,低浓度时SBA的结合率和内吞率较大。
秦贵信张玲玲王利民孙泽威韦江山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小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