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CA01A-07)

作品数:1 被引量:6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扬安韶山郑粉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团聚体
  • 1篇丘陵区
  • 1篇维数
  • 1篇黄土丘陵
  • 1篇黄土丘陵区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篇郑粉莉
  • 1篇安韶山
  • 1篇张扬

传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被引量:65
2008年
采用计算分形维数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植被恢复初期,土壤〉10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在0~20和20—40cm层次均较高,含量为331.4~525.6g/kg。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10—7、7~5、5~3、3~2、2—1mm粒级的团聚体绝对含量下降差异不明显。1~0.5、0.5-0.25和〈0.25mm小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7a)较高。2)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相对下降很快,恢复7a之后,大粒级土壤团聚体表现为上层含量比下层含量低的趋势。相对于干筛结果而言,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更为均匀、稳定,恢复7a之后的土壤〉0.25mm团聚体含量占到40%~50%,而〉5mm的土壤团聚体则占10%~2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由大的团块向小颗粒的土壤团聚体转换,粒径分布更为均匀,土壤结构逐渐改善。3)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表层2.75~2.86,表下层2.77—2.89,变化范围小,20~40cm土层的分形维数大于0~20cm,恢复植被可使土壤分形维数降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安韶山张扬郑粉莉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植被恢复黄土丘陵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