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102009)

作品数:32 被引量:990H指数:16
相关作者:马克平倪健桑卫国阎顺苏宏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生物学
  • 8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孢粉
  • 7篇花粉
  • 5篇云杉
  • 5篇植被
  • 5篇植物
  • 5篇气候
  • 5篇全新世
  • 4篇植物群
  • 4篇群落
  • 4篇晚全新世
  • 4篇表土花粉
  • 4篇表土孢粉
  • 3篇植物群落
  • 3篇天山北麓
  • 3篇气候因子
  • 3篇环境演变
  • 3篇北麓
  • 2篇植被重建
  • 2篇生物量
  • 2篇天山北坡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植...
  • 9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省科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日本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倪健
  • 7篇马克平
  • 6篇桑卫国
  • 6篇阎顺
  • 5篇孔昭宸
  • 5篇苏宏新
  • 4篇杨振京
  • 4篇张芸
  • 2篇穆桂金
  • 2篇冯晓华
  • 2篇齐乌云
  • 2篇王婷
  • 2篇王云霞
  • 2篇许清海
  • 2篇陆兆华
  • 2篇王开发
  • 2篇阳小兰
  • 1篇王吉怀
  • 1篇马雷
  • 1篇徐建明

传媒

  • 15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Scienc...
  • 3篇科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生态环境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孢粉学分...
  • 1篇第五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titudinal changes of surface pollen and vegetati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被引量:14
2016年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len assemblage in surface soil layers,their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in a dryland mountain-basin 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alistic basis for paleovegetational reconstruction,we investigated 86 vegetation quadrats and analyzed 80 soil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layers along an altitudinal transect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from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 at 3,510 m near glacier to desert vegetation at 460 m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According to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the transec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major altitudinal pollen zones as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alpine and subalpine meadows,montane Picea forest,forest-steppe ecotone,Artemisia desert and typical desert,which basica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ous vegetation pattern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However,Picea pollen also exists outside the spruce forest,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pollen appeared above the elevation of 1,300 m,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m might be introduced from lower elevations by upslope winds.Airborne pollen researches from three region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further suggest that a high-frequency northwest anabatic wind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surface pollen in the area.
YANG ZhenjingZHANG YunREN HaibaoYAN ShunKONG ZhaochenMA KepingNI Jian
关键词:表土花粉低海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亚高山草甸除趋势对应分析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lake level fluctuation recorded by lakes on the plain in northern Xinjiang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被引量:2
2006年
Xinjiang 自治区域位于干旱区域在那里的 Chinaand 西是关于过去的温度和潮湿的变化的许多争论。大多数在北 Xinjiang 的平原上的湖是封上的湖和终端湖。他们能显然在 palaeoclimate 反映变化。在 northernXinjiang 的一些平凡的湖的 palaeoenvironmental 变化将从西昌·莱克, DongdaohaiziLake 和艾比·莱克主要基于花粉,沉积外形,点火(LOI ) 上的损失,危险性和谷物尺寸的数据在迟了的 Holocene 期间被分析。结果揭示温度和 bycold 湿、温暖干燥的统治的潮湿的一个装配模式。另外,影响因素将被讨论。
FENG XiaohuaYAN ShunNI JianKONG ZhaochenYANG Zhenjing
关键词:晚全新世环境改变
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被引量:61
2003年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 ,燕山地区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在总体面貌上代表了植被组成 ,但孢粉组合不等于植被组成 ,而影响其差异的原因是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不同而差异颇大 ,乔木植物花粉中松 (Pinus)、桦 (Betula)、胡桃 (Juglans)和栗 (Castanea)具超代表性 ,而栎(Quercus)、鹅尔枥 (Carpinus)和杨 (Populus)具低代表性 ;灌木植物花粉中花椒属 (Zanthoxylum)具超代表性 ,蔷薇科和榛 (Corylus)多具低代表性 ;草本植物花粉中蒿 (Artemisia)、藜科、香蒲 (Typha)、唇形科、蓼科、毛茛科、伞形科和唐松草 (Thalictrum)具超代表性 ,禾本科、虎耳草科、草 (Humulus)、莎草科、豆科、石竹科和旋花科等具低代表性。同一花粉在不同的植被带中其R值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地说在远离主要花粉源的植被带中 ,该花粉的R值偏低 。
杨振京许清海孟令尧阳小兰王开发
关键词:表土孢粉植物群落植被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空气中的花粉组合基本上反映了当地的植被面貌,与植物的花期相对应,乔木植物的花期多在春季,草本植物的花期多在夏秋季,该地冬季基本上无植物开花,冬季空气中的花粉应是当年或多年春、夏、秋季散落在地上又被风吹到空气中的表土花粉和一些外来花粉;表土花粉随海拔高程的降低依次出现山地草甸、针阔混交林或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山地灌草丛、滨海平原草甸和滨海草甸或滨海盐生草甸的等5个花粉组合带,分别为蒿(Artemisia)_唐松草(Thalictrum)_松(Pinus)_桦(Betula)孢粉组合带、松_桦_栎(Quercus)_蒿孢粉组合带、藜科(Chenopodiaceae)_蒿_禾本科(Gramineae)_中华卷柏(Selaginellasinensis)孢粉组合带、藜科_蒿_菊科(Com positae)_香蒲(Typha)孢粉组合带和藜科_蒿_莎草科(Cyperaceae)_禾本科孢粉组合带;由于花粉在河水中是以悬移质颗粒被搬运,因此在不同时期沉积物花粉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洪水期间河水对孢粉的分选作用最为明显。
许清海杨振京阳小兰李月丛郑振华王瑞君
关键词:滦河流域植被表土花粉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云杉林线变化和古环境特征
植被变化和林线波动既可为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监测,亦可指示全新世气候的波动。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美洲、欧洲和澳洲的高山地带林线和树线研究颇多,中国关于林线和树线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山西五台山、河北小五台山、秦岭太白山、东北等...
张芸孔昭宸阎顺杨振京倪健
文献传递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用森林动态林窗模型 FORET1模拟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长期变化特征。模型参数取自暖温带地区长期森林研究和经营的历史数据 ,对过去数据中缺少的参数进行了实地测定 ,并用观测的数据对模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可以看出 ,森林的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且极度不稳定 ,峰值出现在30 a左右 ,相似于世界上其它地区森林动态格局变化 ,生物量格局呈循环状态变化 ,循环周期大致在 110 a左右。
桑卫国
关键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晚期及春秋战国时期 2块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无机成分的锶、钡、钙等微量元素分析 ,恢复了当时人的食物结构。结论有以下两点 :1 由同位素分析可知 ,本地区贫民老百姓的食物在大汶口晚期时以C4植物为主 ,大约占 6 5 1 %的比例。此时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 ,富有者的食谱主要以C3植物为主 ,大约占 6 6 4 %的比例。 2 通过对小朱家村遗址出土的 1块人骨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 ,反映出同位素分析所表明的C3植物 ,除了少量种植的稻米外 ,可能还包括胡桃属、榛属、栗属、豆科等采集植物。
齐乌云王金霞梁中合贾笑冰王吉怀苏兆庆刘云涛
关键词: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
新疆天山中段北坡地区现代孢粉学研究
新疆中部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干旱一半干旱区,是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是中纬度内陆干旱区代表性区域,也是全球变化敏感区域之一,基本特点是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植被稀少、荒漠广布,生态系统脆弱。在研究区域内,天山山脉海拔高度差异5...
杨振京孔昭宸倪健马克平阎顺
文献传递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被引量:251
2004年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前存在的 2 2种干燥度指数 ,并对目前常用的 8种指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包括各自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在生态学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结合其应用和中国的实际状况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认为修改后的谢氏干燥度、deMartonne干燥度和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等同于某种意义上的干燥度 )计算方法简单实用 ,有着明确的物理学和生态学意义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应性较强 ,适合于中国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的干旱化、荒漠化等方面的研究。
孟猛倪健张治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化荒漠化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9
2003年
通过对黑河尾闾湖泊附近14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及野外实地现代植物调查,了解了在表土花粉中当地植被、区域植被和山上植被所占的含量及风和流水作用对孢粉种类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孢粉来源和孢粉组合代表的环境指示意义。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表土花粉的规律后,才能够准确恢复居延海湖心剖面孢粉所反映的植被、气候演化过程。
齐乌云远藤邦彦穆桂金相马秀广村田泰辅KazuakiHori中尾正羲
关键词:黑河下游表土花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