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65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257H指数:9
相关作者:汪青春李栋梁李生辰时兴合郭连云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降水
  • 2篇东北部
  • 2篇雨季
  • 2篇水汽
  • 2篇水汽输送
  • 2篇凝结潜热
  • 2篇潜热
  • 2篇强暴雨
  • 2篇强暴雨过程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环流
  • 2篇环流特征
  • 2篇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北部
  • 2篇草地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青海省气象台
  • 5篇青海省气候中...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青海省海南州...
  • 2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作者

  • 5篇李栋梁
  • 5篇汪青春
  • 5篇李生辰
  • 3篇时兴合
  • 2篇郭连云
  • 2篇巩远发
  • 2篇苏忠诚
  • 2篇王慧
  • 2篇柳苗
  • 1篇徐亮
  • 1篇钱维宏
  • 1篇安迪
  • 1篇刘志红
  • 1篇李川
  • 1篇曹晓敏
  • 1篇秦宁生
  • 1篇郭英香
  • 1篇张国庆
  • 1篇张晓萍
  • 1篇乜国妍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气象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环流特征
利用NCEP资料,对2007年8月25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特征、不稳定条件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生成...
李生辰巩远发王田寿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强暴雨层结不稳定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兴海县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43
2008年
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草原区46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46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6℃,平均每10年升高0.35℃;年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不显著的增加态势,增加幅度为2.imm/10a;草地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兴海草地干物质生产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2%~4%,而“冷干型”气候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为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3%~7%。若气温升高1~2℃、降水量增加10%~20%,则兴海草地的气候生产力将增加2%~4%。
郭连云吴让汪青春蓟尚玛
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地生产力
青海高原地区近250a来年平均气温变化及突变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用多条树轮重建的青海高原近250 a平均气温序列,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变换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对近250 a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0多a来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波动明显,30 a滑动平均表现出1779~1811年和1934~2006年年平均气温偏高,其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1998年为1.3℃,1741~1778年和1812~1933年年平均气温偏低,其中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823年为-1.5℃,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 a以上相对大尺度上,年平均气温冷、暖交替的特征明显,经历了7个冷、暖交替阶段,在2~3 a,28 a左右,48 a和110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都比较明显。
乜国妍秦宁生汪青春刘青春时兴合
关键词:气温小波分析突变
青海湖周边年代际气候振动及其对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青海高原1958—2005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了青海高原、青海湖周边的降水、气温序列,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青海湖周边1958年以来年度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冬两季和20世纪90年代升温比较明显。降水量除秋季呈减少趋势外,年度和其他季节均呈增加的趋势。60—90年代青海湖周边除70年代冬季、80年代秋季、90年代夏季气候类型与青海高原不一致外,其他年代和季节气候类型均与青海高原完全一致,该区域年代际气候的振动主要是由青海高原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
时兴合李生辰李栋梁苏忠诚汪青春秦宁升
关键词:气候
高原东部凝结潜热及其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利用1961—2005年青藏高原东部雨季凝结潜热序列进一步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对后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雨季各月的凝结潜热均有所增加,其年际变化的差异也较大,其中5月最大,6~7月较稳定,极大年份均出现在气候明显变暖的近10年,极小年份多数出现在气候相对较冷的时期。青藏高原东部凝结潜热具有一定的持续影响力,当其潜热增强时,可引起北半球同纬度带的位势高度场偏低,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南,进而使我国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偏多,西北区东部、华北、东北区南部及华南降水偏少。
李栋梁柳苗王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雨季凝结潜热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25日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北部的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特征、不稳定条件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生成于高原中部的热低压及自高原北侧移入的冷温槽。(2)高原东北侧的冷空气移上高原后,呈楔形插入高原南侧西南暖湿气流的下部,高低层之间产生的强风切变和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盛上升气流是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条件。(3)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冷锋后的下沉气流构成纬向(纬圈方向)闭合环流,经向(经圈方向)闭合环流是由高原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气流构成的,垂直闭合环流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上升气流和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持续的降水造成了暴雨天气。(4)θse线的锋区进入暴雨区,配合强上升运动和高原中部热低压暖中心的加强伸展到高原东部,在暴雨中心区(36°N、102°E)附近上空的中低层之间产生了强的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是暴雨发生的稳定度条件。(5)由于高原中部热低压逐渐东移,在热低压东部和西伸副热带高压西部之间形成强暖湿气流带,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原东北部,同时冷空气通过祁连山进入高原东北部,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偏南和偏西的强水汽辐合带,暖湿气流交汇造成强暴雨的发生。
李生辰巩远发王田寿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强暴雨层结不稳定水汽输送
青海湖水位变化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
2012年
利用1959-2008年青海湖流域刚察和天峻站的降水、气温、风速及布哈河流量、青海湖水位高度、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和青藏高原季风指数等逐月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水位年际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加强有利于青藏高原冬季风的加强,春末夏初(5~6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青藏高原夏季风的提前(5~6月)加强;冬、春季青海湖流域风速与布哈河流量是引起青海湖水位年际差变化的主要因子;夏、秋季,青海湖水位年际差受流域降水量、风速和流量的共同作用,随着流域降水增加、入湖流量的加大、风速减小,水位年际差呈上升趋势(水位下降速度减慢)。建立了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对青海湖水位下降趋缓(年际差增大)的概念模型。
袁云李栋梁安迪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高原季风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雨季降水凝结潜热的估算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美国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青藏高原区(75°~105°E,25°~40°N)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度网格,共91个网格点的1974年6月-2005年12月的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青藏高原93个常规气象站的1961-2005年的月降水资料,在研究降水量与OLR关系及其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分区、分网格建立了利用OLR估算降水量,进而估算降水凝结潜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所得模型计算出青藏高原雨季1961-2005年历年逐月的降水凝结潜热。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1.5mm,凝结潜热为18.55×10^20J。近45年高原东部的降水凝结潜热有所增大,其递增率为0.218×10^20J/10a,相当于每10年增加1.2%。高原总体的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变率略大于高原东部。
李栋梁柳苗王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雨季降水量OLR凝结潜热
青海湖区降水序列及其变化的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青海湖区1958—2005年8个降水观测点月资料,整理出5条(A^E)年、季降水序列,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条序列年、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大多数年代比较一致,并且E序列代表青海湖区降水量比较可靠.多数序列表现出20世纪60年代春季多雨,70年代秋季多雨,80年代春夏秋季多雨,90年代冬春夏季多雨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60—70年代少雨、80年代多雨和90年代少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多数序列年度和冬、夏季降水量增多的趋势与新疆、河西中西部、柴达木盆地相同.春季降水量在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气候突变,年度和其它季节没有发生突变.
时兴合李生辰汪青春李栋梁段水强苏忠诚
关键词:降水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4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46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郭连云丁生祥汪青春
关键词:共和盆地草地气候暖干化草地沙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