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151)
-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5
- 相关作者:胡学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810nm弱激光对脊髓损伤小鼠神经元轴类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810nm弱激光对小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选取20只Balb/c小鼠,通过钳夹伤方法,建立标准化小鼠SCI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I组及SCI后810nm弱激光照射组(弱激光组),每组10只。弱激光组采用选定参数的弱激光(连续波波长810nm,功率密度2mW/cm2,光斑面积4.5cm2,照射时间50min,获得能量密度6000J/cm2)连续照射损伤区,14d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CI组及弱激光组损伤区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及巨噬细胞普遍标志物F4/80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选取20只Balb/c小鼠,体外获取并培养小鼠原代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而后使用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NF-γ)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巨噬细胞培养板分为M1型巨噬细胞组(M1组)和弱激光照射组(M1+弱激光组),每组细胞数目相同。M1组不做处理,M1+弱激光组采用体外标准化810nm弱激光-巨噬细胞照射模型进行照射。照射24h后RT-qPCR和ELISA法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照射48h后Westernblot分析两组iNOS、Arg-1、分化抗原簇206(CD206)、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照射48h后,分别使用两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培养48h后测量DRG轴突生长的长度。结果体内实验中,相较于SCI组,弱激光组损伤区F4/80+iNOS+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1.00±0.08∶0.06±0.04)(P<0.05);F4/80+Arg-1+的荧光强度显著上升(1.00±0.07∶2.15±0.12)(P<0.01)。在体外实验中,与M1组相比,M1+弱激光组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的表达降低(1.00±0.11∶0.08±0.01)(P<0.0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1.00±0.14∶2.44±0.16)、CD206的表达升高(1.00±0
- 张家玮孙嘉锴郑峤宋基伟李鲲梁卓文胡学昱王哲
- 关键词:脊髓损伤激光疗法神经再生
- 术前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4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通过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术式并进行手术。观察组于术前行颈椎CT检查得到薄层图像,应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数据,通过3D打印机制作出颈椎3D模型,以辅助手术治疗。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和术后18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9.22±23.41)min]和术中出血量[(404.54±26.35)ml]少于对照组[(116.34±27.46)min,(421.37±28.0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2个月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使用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
- 严亚玲胡学昱王倩
- 关键词:三维重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VAS评分JOA评分
- 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设立脊髓损伤(SCI)组和脊髓损伤后弱激光治疗(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组,免疫荧光检测脊髓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CSPG的表达情况;建立体外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分为Ctrl组(空白对照),M1组(采用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M1+LLLT组(采用M1条件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进行弱激光照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经典通路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SPG的核心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内实验发现,LLLT组小鼠脊髓损伤区GFAP和CSPG表达较SCI组均减少(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LLT后巨噬细胞i N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trl组相比,M1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明显升高(P <0.05),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相较于M1组,M1+LLLT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pSTAT3/STAT3的表达明显抑制(P<0.05)。RT-q PCR及ELISA结果显示,M1组星形胶质细胞aggrecan、versica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比Ctrl组均显著增强(P<0.05);M1+LLLT组相较于M1组,aggreca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versican的蛋白表达虽有下降,但�
- 孙嘉锴张家玮李鲲郑峤宋基伟梁卓文胡学昱王哲
- 关键词: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 光生物治疗降低神经黏蛋白表达促进小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明确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对脊髓损伤后小鼠抑制性瘢痕成分神经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改善作用,阐明PBM下调神经黏蛋白表达的机制。方法 利用皮下埋置360°近红外激光照射光纤,定期连接激光发生装置照射脊髓损伤小鼠,建立脊髓损伤激光治疗模型。将C57BL/6小鼠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三组:Sham组(假手术)、SCI组(脊髓损伤)和SCI+PBM组。采用荧光共染的方法观察不同处理组冰冻切片组织中神经黏蛋白的表达和轴突再生的关系,并明确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是表达神经黏蛋白的责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神经黏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BM治疗后星形胶质细胞245 KD神经黏蛋白分子和130 KD神经黏蛋白分子的表达水平。利用葫芦素Ⅰ抑制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通路,反向验证PBM干预神经黏蛋白表达的通路。采用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和足印记实验观察研究中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皮下埋置360°近红外激光光纤后,经过7天光照射治疗改善了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P<0.05),足印记实验证实PBM显著提高了脊髓损伤小鼠的步长(P<0.001);在损伤旁区的脊髓组织中,神经黏蛋白的表达被上调(P<0.001),且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共标;PBM降低了损伤后7天和14天245 KD神经黏蛋白(P <0.05,P <0.001)和130 KD神经黏蛋白(P<0.01,P<0.01)的表达,伴随轴突再生的增加。分子细胞学实验表明,PBM干预显著降低了脊髓损伤后神经黏蛋白的表达水平(245 KD:P<0.001;130 KD:P<0.001),葫芦素Ⅰ的使用抑制了JAK2和STAT3分�
- 张智昊王选康巨承左晓霜马阳光朱志杰罗亮宋志文胡学昱王哲
- 关键词:脊髓损伤轴突再生
- 光生物调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继发炎症促进脊髓损伤修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验证体内可埋置激光光纤介导的光生物调节(PBM)对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SCI+PBM组,在T10节段对脊髓进行钳夹损伤。SCI+PBM组在损伤后进行14 d激光照射。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氧化应激水平,ELISA检测炎性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判断神经生长及细胞凋亡,BBB评分及足印记评估运动功能恢复。结果①转录因子Nrf2水平在损伤后降低,光照治疗后Nrf2水平相比于SCI组明显上升(P<0.05);抗氧化酶HO-1在光照后与SCI组相比也明显上升(P<0.05)。②SCI组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与Sham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SCI+PBM组炎性因子水平与SC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SCI+PBM组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与SCI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③SCI组MAP2荧光强度较Sham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而SCI+PBM组荧光强度与SCI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光照干预后TUNEL阳性细胞数较SC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④足印记提示SCI组步宽较Sham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SCI+PBM组步宽与SCI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提示光照治疗后,SCI+PBM组空洞面积明显小于SCI组(P<0.01);BBB评分提示第14日时,SCI组与SCI+PBM组差异性明显(P<0.01)。结论体内可埋置光纤能够通过光生物调节促进SCI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 朱志杰王选康左晓霜梁卓文李鑫胡学昱王哲
- 关键词:脊髓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 骨伤复原汤配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血清骨折愈合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2年
- 目的探究骨伤复原汤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配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中医证候疗效、血清骨折愈合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水平、骨折愈合情况及安全性。结果(1)手术基本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24%(45/51)高于对照组64%(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骨折愈合因子:术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TGF-β1、FGF-2均较术后第1天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4)骨折愈合情况: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PFNA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且骨伤复原汤服用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骨伤复原汤配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李芳兰胡学昱王倩李岩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愈合时间
-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病原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评估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行内固定术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早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29例,非感染组121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比,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免疫指标IgA,IgE,IgG1,IgG2以及IgG水平情况。结果150例患者发生早期感染29例,检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15株(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00%);革兰阴性菌为28株(62.22%),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8.89%);真菌为2株(4.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年龄≥60岁、手术时间长、完全骨折、合并有糖尿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明显更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手术时间长、完全骨折、合并有糖尿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引发老年胸腰椎骨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患者多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率高,临床治疗应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以降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率,提高免疫水平,改善预后。
- 王玲娟刘艳武董婷婷胡学昱冯大鹏
- 关键词:老年胸腰椎骨折病原学特点
- 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比较及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融合术(ADF)与后路减压融合术(PD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效果并分析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OPLL患者77例,根据手术治疗路径的不同分为ADF组(42例)及PDF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2~7角和C2~7矢状面垂直距离和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OPLL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PDF组椎管狭窄率、术前磁共振成像T2高密度影率及骨化融合范围均高于ADF组[(61±22)%比(41±15)%、54.3%(19/35)比28.6%(12/42)、(3.9±0.4)节段比(1.9±0.6)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DF组、术中出血量大于PDF组[(5.6±1.6)h比(4.7±1.4)h、(782±45)ml比(308±6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ADF组JOA评分改善率高于PDF组[(71±24)%比(4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F组与PDF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症状持续时间≥24个月、术前JOA评分<9分、截骨平面数≥3比例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JOA评分≥9分是OPLL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保护因素(比值比=0.473,95%置信区间:0.302~0.741,P=0.001),截骨平面数≥3为危险因素(比值比=3.816,95%置信区间:1.727~8.432,P=0.002)。结论 ADF适用于骨化范围较小的OPLL,其疗效显著,但术中伤害较大;PDF适用于骨化范围较大的OPLL,操作相对简单;术前低JOA评分与多截骨平面(≥3)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 严妹胡学昱王倩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融合术
-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骨折愈合进程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康复训练依从性、骨折愈合时间、骨盆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两组的血清E、NE、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的血清E、NE、Cor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Majeed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骨盆骨折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其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及骨盆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 鲜红梅王雷元胡学昱
- 关键词:骨盆骨折应激反应
- 微小RNA-133a表达水平与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133a表达水平与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延迟愈合组,选取同期35例胫骨干骨折正常愈合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2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核心结合因子(RUNX)2及miR-133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BMP、RUNX2水平与miR-133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年龄及吸烟人数比例大于对照组(均P<0.05)。延迟愈合组患者的miR-133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UNX2及BM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1±0.23)比(0.85±0.19)、(0.45±0.13)比(0.68±0.19)、(135±33)ng/L比(166±4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miR-133a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而RUNX2及BMP则是其保护因素(比值比=536.138、0.000、0.967,均P<0.05);且RNUX2及BMP水平均与miR-133a水平呈负相关,即miR-133a越高,RNUX2及BMP越低(r=-0.736、-0.705,均P<0.001)。结论胫骨干骨折患者体内miR-133a过度表达抑制RNUX2及BMP表达,从而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
- 陈萍胡学昱薄舒心王倩杨晨
-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