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105802)
-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 相关作者:吕滨曹慧丽于方方高扬孙明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通畅性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搭桥血管)造影(CAG)为参照标准,探讨CTA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血管通畅性的价值。方法为国内多中心研究,入选83例CABG术后行CAG和CTA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接受CAG与CTA检查,且检查间隔时间〈3个月。CTA扫描中30例采用64层螺旋CT,53例采用双源CT。2组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分析CAG和CTA图像,以CAG结果为诊断标准,对CTA诊断搭桥血管〉150%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CABC,术后接受CTA检查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8.6个月。对共240支搭桥血管进行了分析,包括80支动脉桥(77支乳内动脉桥、3支桡动脉桥)和160支大隐静脉桥,其中搭至前降支并通畅的桥血管为93支(78.8%,93/118),搭至回旋支并通畅的血管为34支(58.6%,34/58),搭至有冠状动脉并通畅的血管为35支(54.7%,35/64),总通畅率为67.5%(162/240)。与CAG结果对照,CTA诊断搭桥血管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93/105)和94.1%(127/13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CTA诊断搭桥血管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76/78)和96.9%(157/162),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而CTA诊断固有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836。结论CTA成像对诊断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诊断效能优于对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 吕滨曹慧丽杨立梁长虹黄美萍于方方高扬侯志辉孙明利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 评价不同医师和同一医师前后两次评价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冠心病(CAD)的可重复性.方法 由水平相当的2名有10年以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盲法分析42例连续患者的ICA资料;30 d后其中1名医师重复盲法分析ICA资料;同样方法由另2名有10年以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分析该42例患者的CTCA资料(数据均由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采集),分别比较ICA和CTCA医师间(inter-reader)、两种方法同一医师(intra-reader)诊断CAD的Kappa值、狭窄程度完全一致的比率;以ICA为参考标准评价CTCA诊断CAD的准确性,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ICA和CTCA医师间Kappa值分别为0.91和0.81,两种方法同一医师的Kappa值分别为0.92和0.83(x2=509.4和432.5,P值均<0.01).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占总评价节段的比率:医师间,ICA为80.8% (494/611),CTCA为75.2% (469/624;x2=2.75,P=0.10);同一医师,ICA为86.9% (531/611),CTCA为81.9% (511/624;x2=3.76,P=0.053).以狭窄程度≥50%为诊断CAD标准,诊断一致的节段占总评价节段的比率:医师间,ICA为96.6%( 590/611),CTCA为94.4%( 589/624;x2=3.36,P=0.07);同一医师,ICA为97.4%(595/611),CTCA为95.4%(595/624;x2=3.62,P=0.06).以ICA为参考标准,CTCA 2名医师共同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530/624)和98.1% (612/624),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91 ~0.97).结论 ICA和CTCA诊断CAD的重复性良好,ICA优于CTCA,不同医师和同一医师前后两次的诊断会出现一定比率的诊断误差.
- 孙明利吕滨吴润泽李世国荆志成韩磊霍衍敏于方方蒋世良戴汝平吕建华侯志辉高扬曹慧丽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