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0007)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马桂贤张雄杨哲贤代成波刘新通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及变化水平,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1~3d)和亚急性期(10-14d)血浆MIF的浓度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F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同期99例健康对照者对应指标。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MIF的浓度[(52.77±25.42)ng/ml]和PBMCMIF的表达(0.42±0.37)均高于亚急性期[(39.20±17.46)ng/ml,0.27±0.29]和健康对照组[(32.66±27.92)ng/ml,0.24±0.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亚急性期血浆MIF的浓度和PBMCMIF的表达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MIF浓度和PBMCMIFmRNA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提示MIF与脑梗死病程演变有关,动态检测血浆MIF浓度和PBMCMIFmRNA表达水平可能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监测作用。
- 马桂贤张雄王硕代成波刘新通杨哲贤马腾云
- 关键词:脑梗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荧光定量PCR
- 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变化,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凝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脑梗死组48只,其中脑梗死组又分为4 h、12 h,1 d、3 d,1周、2周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大鼠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及mRNA表达在梗死后逐渐升高,梗死后4 h、12 h,1 d、3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梗死灶MIF蛋白含量与mNSS评分和MIF mRNA呈正相关(r=0.661,P=0.000;r=0.733,P=0.000)。结论大鼠脑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提示MIF在脑梗死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马桂贤王硕张雄代成波刘新通杨哲贤马腾云林曙光王丽娟
- 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聚合酶链反应信使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