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8B07)

作品数:7 被引量:255H指数:6
相关作者:白中科王军李正郭义强鞠正山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土地整理
  • 3篇环境影响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影响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环境影响研究
  • 2篇耕地
  • 2篇耕地保护
  • 1篇丁二酸
  • 1篇整治
  • 1篇植物提取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苏打
  • 1篇苏打碱土
  • 1篇土地持续利用

机构

  • 9篇国土资源部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7篇王军
  • 6篇白中科
  • 6篇李正
  • 3篇郭义强
  • 1篇降光宇
  • 1篇黄益宗
  • 1篇鞠正山
  • 1篇王金满
  • 1篇杨培岭
  • 1篇席梅竹
  • 1篇赵中秋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土地整治呼唤景观生态建设被引量:42
2011年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基础,提出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途径与方法,以引导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在大尺度上从规划层面构建生态板块和生态网络体系,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在中尺度上通过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加强景观多样性保护,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格局;在小尺度上注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同时,重视斑块、廊道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升景观生态功能性;同时积极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注意汲取当地乡土知识、技巧和经验。研究结论:明确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内容,尊重乡土景观与提高公众参与性,促进土地整治健康有序发展。
王军
关键词: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生态功能
冬氨酸二丁二酸醚(AES)诱导黑麦草提取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效应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螯合剂冬氨酸二丁二酸醚(AES)和非降解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调控下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应.黑麦草于含2500mgPb.kg-1,500mgCu.kg-1,1000mgZn.kg-1和15mgCd.kg-1的土壤中生长45d后,分别施加5mmol.kg-1土的AES或EDTA.结果表明,AES和EDTA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溶液和黑麦草植株地上部Pb、Zn、Cu和Cd的浓度.EDTA对土壤中Pb的溶解能力和对黑麦草积累重金属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AES,前者处理的土壤中水提取态Pb浓度和黑麦草地上部Pb浓度分别达到了15.9mg·kg-1和174.1mg·kg-1,显著高于AES处理的2.6mg·kg-1和44.0mg·kg-1.但AES对黑麦草积累Zn和Cd的促进作用较EDTA明显增强,黑麦草地上部Zn浓度达到了1081.8mg·kg-1,显著高于EDTA的776.7mg·kg-1和对照的389.6mg·kg-1;地上部Cd浓度为1.57mg·kg-1,高于EDTA的1.06mg·kg-1和对照的0.69mg·kg-1.与对照相比,AES和EDTA对Cu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黑麦草植株中的积累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二者处理无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螯合剂AES在诱导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尤其是Zn、Cd污染土壤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且与EDTA相比,环境风险大大降低.
赵中秋席梅竹降光宇黄益宗白中科
关键词:AESEDTA植物提取黑麦草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4
2011年
中国土地整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提出并运作,十多年来,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土地收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资源、小气候和景观格局的影响,总结了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借鉴吸收国外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土地整理的实际,提出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1)强化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研究;2)加强土地整理的多区域、多尺度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建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时间-程度-幅度"关系;3)构建适合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王国茹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土壤土地整理
贵州省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灰色预测被引量:68
2012年
以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对区域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近13年来,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现减少的趋势,而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贵州省200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6年增加了59.08亿元,变化率为3.01%;贵州西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变化率较贵州东南地区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采用的生态价值系数是合理的,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贵州省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未来10年贵州呈现林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别为1.4320和1.4331,表明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均衡,2020年区域生态资产增加到2119.03亿元。
李正王军白中科郭义强余莉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灰色系统
燃煤脱硫废弃物改良苏打碱土中的作物生长水盐碱联合响应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选择脱硫废弃物改良苏打碱土过程中合理的施用量与施用模式,实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碱合理调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脱硫废弃物改良苏打碱土过程中向日葵生物学指标(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量)、生理学指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和产量的水盐碱联合响应。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改良苏打碱土过程中的作物生长受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以及土壤碱化度联合作用,并不是只受其单一因素的影响。向日葵生物学指标和产量都随着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和碱化度的增大而减小;向日葵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含盐量对向日葵生物学指标和产量影响占主导因素,土壤含水量对向日葵生理学指标影响比其他二因素明显。
王金满杨培岭白中科
关键词:脱硫废弃物苏打碱土土壤改良
基于物元评判模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45
2010年
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确定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经典域、节域及待判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并以山西省阳高县王官屯等二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综合效益的等级属于程度Km(P)=(-0.101,0.037,-0.431),属于"一般"等级,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似,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作为一种初步的尝试与探索,为定量评价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李正王军白中科郭义强
关键词: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目前土地整理成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和耕地保护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土地整理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关系,综述了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水环境、植被、生物资源、小气候、景观...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影响
文献传递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目前土地整理成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和耕地保护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土地整理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关系,综述了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水环境、植被、生物资源、小气候、景观...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影响
文献传递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23
2011年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东部地区显著。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李正王军白中科郭义强邱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持续利用喀斯特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