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707022)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栋李顺月宋晓晶陈冰俊屈箫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燕山大学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红外
  • 3篇红外热像
  • 2篇穴位
  • 2篇面瘫
  • 1篇单侧
  • 1篇电针
  • 1篇穴区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血流量
  • 1篇针刺
  • 1篇针灸
  • 1篇人脸
  • 1篇太冲
  • 1篇器官
  • 1篇轻症
  • 1篇轻中度
  • 1篇面部
  • 1篇面部穴位
  • 1篇面瘫患者

机构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燕山大学
  • 1篇秦皇岛市中医...

作者

  • 4篇张栋
  • 3篇李顺月
  • 2篇马惠敏
  • 2篇屈箫箫
  • 2篇陈冰俊
  • 2篇刘旭龙
  • 2篇宋晓晶
  • 2篇洪文学
  • 2篇王淑友
  • 2篇张涛
  • 1篇赵阳
  • 1篇马慧敏
  • 1篇吴振英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面部穴位血流量及针刺对其影响的激光血流成像显示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并分析针刺对该血流灌注量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自然状态和针刺合谷穴30min前后面部血流图像,统计穴区血流灌注量,分析对称性以及针刺对面部左右侧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正常人面部穴位血流灌注量大多都在0.73~1.17PU范围之间,以巨髎、口禾髎、四白、承泣等血流量较大,下关、牵正、丝竹空等穴血流量较小。自然状态30min前后,正常人面部血流灌注量无明显的升降变化,左右侧同名穴血流灌注量存在小幅差异。针刺30min后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P<0.01),其中左侧巨髎、左侧承泣、左侧丝竹空、左右侧夹承浆和右侧大迎血流灌注量的增加值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面部左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存在较小差异,针刺可以增加面部双侧穴位血流灌注量。
王淑友屈箫箫宋晓晶李顺月马慧敏张栋
关键词:针刺血流灌注
轻中度单侧Bell面瘫红外热辐射强度异常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Bell面瘫是一种多发的面神经疾病,首次发病以轻中度居多。应用红外热成像原理,探寻一种客观无创的Bell面瘫评估方法。人体面部穴位大都呈左右对称分布,取患者病变一侧的相关穴位为实验组,另一侧同一穴位为对照组,分别研究其红外热辐射特性,急性期内,同一穴位在健侧与患侧的红外热辐射强度差异显著,即存在明显的温差(大于0.3℃)。在红外热像上,患侧的穴位与其周边组织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辐射异常区,伪彩色化后的色彩与健侧对比鲜明。同时,病变程度越重,同一穴位两侧的温差越大。其中颧髎、地仓、颊车、鱼腰、阳白五个穴位的双侧温差与面瘫的病变程度正相关,分别为0.676,0.498,0.506,0.545,0.518,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红外热像可以用于客观评估Bell面瘫的病变程度。
刘旭龙洪文学张涛吴振英张栋
关键词:BELL面瘫红外热像穴位
一种通用的红外人脸器官定位算法
2012年
红外人脸热像图是红外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对作为其基础性研究的通用红外人脸定位算法却研究的较少。利用由人脸生理结构造成的温度特异性和由温度变化形成的图像边缘,给出了一种通用的人脸器官定位算法。首先利用温度特异性定位鼻孔等温度特异性强的区域,然后以此为参考点,结合面部器官分布特点,对融合提取的图像边缘信息进行眼睛等其他器官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各器官的平均定位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外,该方法不仅可以对常规的眼、鼻、口等器官进行定位,而且还可以对眉骨、瞳孔等位置进行定位。
张涛赵阳洪文学刘旭龙
关键词:红外热像
电针“太冲”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穴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探讨电针改善轻症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白酒灌胃制造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太冲"及非穴。用赖氏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同时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脏组织有损伤性改变,同时模型组ALT、AS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太冲"及非穴后虽然大鼠肝脏病理情况无显著改善,但是电针"太冲"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ALT、AST活性(P<0.05),而电针非穴组ALT、AS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太冲"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
陈冰俊张栋李顺月马惠敏王淑友
关键词:电针太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温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患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温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温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陈冰俊屈箫箫张栋李顺月宋晓晶马惠敏
关键词:针灸面瘫红外热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