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207)

作品数:7 被引量:198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凡庞重光赵卫红王江涛李金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海域
  • 2篇悬浮体
  • 2篇营养
  • 2篇营养限制
  • 2篇植物
  • 2篇夏季
  • 2篇邻近海域
  • 2篇陆架
  • 2篇陆架海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浮体
  • 2篇浮游植物
  • 2篇长江口
  • 1篇淡水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冬夏季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悬浮物
  • 1篇悬浮物含量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李金涛
  • 2篇庞重光
  • 2篇王江涛
  • 2篇赵卫红
  • 2篇王凡
  • 1篇胡敦欣
  • 1篇崔鑫
  • 1篇贾建军
  • 1篇高抒
  • 1篇王嘉慧
  • 1篇白学志
  • 1篇吴玉霖
  • 1篇苗辉
  • 1篇晏维金
  • 1篇李军
  • 1篇曾志刚
  • 1篇章申
  • 1篇唐晓晖
  • 1篇李军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98年11月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布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 Cilas 940L 型激光粒度仪对 1998 年 11 月取自长江河口的 46 个悬浮体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变化。悬浮体粒度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等参数,以及粉砂和粘土级含量在河口区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的变化都较为显著。悬浮体的粒度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表层悬浮体为双峰分布模式,底层悬浮体为双峰或三峰分布模式。重点探讨了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的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和悬浮细颗粒絮凝这两个主要的因素。对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不同区域的再悬浮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拦门沙地区为主要的再悬浮发生区。
李军李军高抒贾建军
关键词:粒度分布
东海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被引量:20
2004年
悬浮体系指悬浮在水中,经过过滤能停留在滤膜或滤纸上的一切物质质点,其中包括泥沙颗粒、浮游生物及各种胶体物质等。悬浮体浓度分布是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与物质来源,海洋环流、潮流、波浪等动力要素密切相关。因此,悬浮体浓度及运移途径是测试环境条件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研究将对开发港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探讨现代沉积过程则具有理论意义。
庞重光王凡
关键词:悬浮体海洋环流泥沙颗粒
渤、黄、东海海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悬浮物输运、沉积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23
2004年
渤、黄、东海是一个水动力状况相当复杂的半封闭宽陆架海,本海区悬浮颗粒物含量高,季节变化明显,影响范围广,是世界上悬浮物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对于该海域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分布规律以及底质分布等中外学者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秦蕴珊,1963;Honjo et al.,1974;Milliman et al.,1985,1986;秦蕴珊等,1987,1989;杨作升等,1992;Li et al.,1997;孙效功等,2000;雷坤等,2001)。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实际海洋调查资料,由于受实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上的限制,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渤、黄、东海陆架区悬浮物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局限,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渤、黄、东海的某些海域的悬浮物进行了模拟研究。
庞重光白学志胡敦欣
关键词:悬浮物含量陆架海悬浮颗粒物沿岸流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冬季水文特征分析被引量:44
2004年
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是我国陆架海上两个重要的海洋现象。二者在长江口邻近海域交汇并相互制约,其分布和变化控制着该地区的温盐、环流结构,也影响着长江径流所携带的泥沙、营养盐等物质向外海的扩散和输运,以及舟山渔场的形成和变化。 长江每年以巨量径流注入东海,在长江口外形成一股很强的冲淡水,以低盐、高营养盐、高悬浮体含量为特征。毛汉礼等(1963)首先对长江冲淡水的扩散与混合特征作了系统的描述,并指出,冬季长江冲淡水沿岸南下,其范围仅限于贴岸的一狭带内;夏季则在径流入海后不久转向东北,直指济州岛方向,到达对马海峡。
唐晓晖王凡
关键词:水文特征台湾暖流长江冲淡水邻近海域陆架海舟山渔场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被引量:69
2001年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 1 968~ 1 997年氮的输入、输出、平衡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表明长江流域 1 997年氮的输入量、输出量和储存量分别为 1 0 .0× 1 0 9、 6.7× 1 0 9、和 3.5× 1 0 9kg,分别是 1 968年氮输入量、输出量和储存量的 4、 5和 3倍。在氮的输入中 ,1 977年以前 ,长江流域氮输入主要是生物固氮 ,年均固氮量约 1 .0× 1 0 9kg;而在 1 985年后 ,化学氮肥年均输入量约5 .0× 1 0 9kg,占总氮输入的 5 0 %以上。在氮的输出中 ,1 997年通过长江大通站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 ( DIN)的浓度和通量分别是 1 .60 mg/ L和 1 .40× 1 0 9kg,从 1 968年到 1 997年约增加了1 0倍 ;大约 2 5 %的氮输入通过长江输送到东海 ,约 33%的氮输入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进入大气中 ,剩余 42 %的氮输入储存在流域内。研究发现 ,长江流域的氮输入量 ,特别是化肥氮的输入量 。
晏维金章申王嘉慧
关键词:无机氮化肥长江流域生物固氮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及其比较被引量:16
2006年
2001年7月27日至8月11日,2002年1月8~19日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近长江口透明度低于1m的海域,冬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均受到光的限制.调查海域范围内夏季高浮游植物生物量海区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和长江口以北两个区域,盐度范围在28~31.冬季高浮游植物量海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按照受限情况划分为4个区域:Ⅰ.近河口光限制区;Ⅱ.磷潜在的限制区;Ⅲ.氮、磷潜在限制过渡区;Ⅳ.氮潜在限制区.冬季划分为3个区域:Ⅰ.近河口浮游植物光限制区;Ⅱ.磷潜在限制区;Ⅱ.非营养潜在限制区.
赵卫红王江涛李金涛崔鑫吴玉霖苗辉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
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营养限制的现场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2001年7月23日到8月15日期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冲淡水域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显著潜在限制因子,离岸较远的远河日海域氮是潜在限制因子,中间海域是磷、氮潜在限制过渡区。在调查海域范围内硅和铁不是潜在限制因子。如果水体中存在对浮游植物的某种限制因子,浮游植物的生长将明显受到限制,一旦消除这种限制因子,浮游植物就会快速生长。发生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uans)赤潮时,受捕食压力的影响,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很低,一旦捕食压力被解除,有充足的营养条件下,浮游植物会快速繁殖。
赵卫红李金涛王江涛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