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166B)
-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4
- 相关作者:蔡永萍宗梅詹少华樊洪泓林毅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板栗壳色素的提取、纯化及稳定性被引量:51
- 2008年
- 该文以板栗壳为材料,研究板栗壳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及纯化色素的稳定性,为板栗壳色素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易溶于碱性水溶液,不溶或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用1%的NaOH提取色素,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分别萃取3次后获得粗提色素,粗提色素经醇沉、酸沉及重结晶法三种方法纯化后通过薄层层析证明色素纯度较高。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纯化色素的0.01%水溶液在223nm和264nm处有明显吸收峰,0.01%甲醇溶液在218m和264nm处有明显吸收峰,推测板栗壳色素含有苯环及酚羟基。纯化色素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色素264nm处吸光度对pH值较敏感,510nm处吸光度在pH为2.0至6.0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pH为8.0至14.0时变化不大,pH=10.0条件下测定510nm处吸光度可以作为色素定量的方法;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有不同影响;色素对光、热、氧化剂及还原剂的耐受力较强。
- 李永祥詹少华蔡永萍林毅樊洪泓
- 关键词:色素稳定性UV光谱板栗
- 不同发育阶段板栗种子的脱水敏感性被引量:5
- 2010年
- 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板栗种子进行自然脱水,研究了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动态变化。在自然脱水过程中,花后80d板栗种子在脱水第9天时,胚轴和子叶中的含水量分别下降至26.9%、25.5%,却仍然保持着最高的生活力,表明此时其脱水敏感性最低;花后90d板栗种子中淀粉大量降解,可溶性糖迅速增加,胚轴中可溶性蛋白也大量降解,推断其已转入萌发状态,故脱水敏感性略上升。由此得出,顽拗性板栗种子的最佳采收期应是生理成熟脱落前。同时也发现,脱水敏感性与细胞膜的透性并不完全相关。
- 宗梅蔡永萍
- 关键词:板栗脱水敏感性顽拗性种子
- 不同脱水方法对板栗胚轴脱水敏感性和生理生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以成熟板栗离体胚轴为材料,通过3种脱水方法,研究了脱水速率对板栗胚轴脱水敏感性及其相关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胶脱水(快速脱水)的胚轴脱水敏感性最低,关键含水量最低,胚轴的发芽率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胚轴的生活力与MDA含量显著负相关,对脱水胁迫反应的忍耐力加大,同时抗氧化系统迅速启动。
- 宗梅蔡丽琼吕素芳刘玉潭贾书华蔡永萍
- 关键词:板栗脱水敏感性
- 板栗壳色素化学性质及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 2008年
- 以板栗壳为材料,首先优化了板栗壳色素的纯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纯化色素的化学性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硅胶柱层析表明,优化的色素纯化方法简便有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1)色素甲醇溶液在紫外光区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在218nm和264nm附近;(2)pH3.0、4.0条件下,紫外光区在218nm和264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区在480nm附近有小的吸收峰;(3)pH5.0、6.0条件下,紫外光区在218nm和272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区在510nm附近有小的吸收峰,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的光谱也具有相同特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色素的主要吸收波数为3400、3145、3043、1715、1630、1400、1036和620cm-1。结合色素的化学性质鉴定,初步推断板栗壳色素含有苯环及酚羟基,而不具有典型黄酮类色素的结构。
- 李永祥詹少华樊洪泓蔡永萍林毅
- 关键词:板栗壳色素化学性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
- 板栗种子发育期间ABA等生理指标与脱水耐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对板栗种子发育期间胚轴和子叶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它们与板栗种子脱水耐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板栗种子不断发育,在花后80d胚轴和子叶中ABA、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同步达到最大值,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达到最低,此时板栗种子的脱水耐性最强,可确定为板栗的最佳采收期。另外,通过相关分析可知,板栗种子在发育期间脱水耐性的获得主要与胚轴中物质的变化有关,且与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BA、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高度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中度负相关。由此得出,根据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可以初步推测出板栗种子最大脱水耐性时期。
- 宗梅蔡永萍范志强
- 关键词:板栗脱水耐性顽拗性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