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87)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舒时光邓辉陈义勇莫多闻贾敬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地理
  • 2篇地理意义
  • 2篇修筑
  • 2篇明代
  • 1篇地理学
  • 1篇地貌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地貌
  • 1篇兴衰
  • 1篇学科
  • 1篇学科门类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分布
  • 1篇元大都
  • 1篇中国地理
  • 1篇中国地理学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人文地理学
  • 1篇沙漠化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舒时光
  • 4篇邓辉
  • 1篇丁超
  • 1篇周昆叔
  • 1篇贾敬禹
  • 1篇莫多闻
  • 1篇吴承忠
  • 1篇韩光辉
  • 1篇陈义勇
  • 1篇刘德英
  • 1篇罗潇

传媒

  • 3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历史地理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大都内部河湖水系的空间分布特点被引量:6
2012年
元大都内部的河湖水系基本上归为两大系统:一是以白浮泉为源头的高粱河-积水潭水系,一是以玉泉山泉水为源头的金水河-太液池水系。两套水系在城市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并与元大都的礼制原则相融合,共同构成了这座独具特色的东方山水城市。本文在侯仁之的工作基础上,对元大都内部的河湖水系做了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元大都城内积水潭水系的结构和分布范围;根据各种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地形分析,对金水河的位置和走向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元大都水系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邓辉
关键词:元大都
清陕西内蒙“黑界地”的由来与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隔绝蒙汉交往,清初在长城沿线的陕西内蒙交界地区设立了"禁留地"。至康熙末年始允许汉民进入蒙地开垦"伙盘地",随之设立"黑界地"限制汉民向北开垦。但是,私垦的趋势无法阻挡,伙盘地在清中期开始向北一直扩展,突破了"黑界地"的限制,至清末贻谷放垦最终确立了陕蒙交界土地利用的格局。研究"黑界地"的由来及范围,对于研究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利用与人地关系,意义十分重大。"黑界地"(黑牌子地)出现在乾隆八年(1743年)之后。黑牌地出现的原因是蒙人农耕的结果,其性质是区分蒙汉各自耕种农地的界限。"黑界地"出现后,长期没有设定北界,同时蒙人对"黑界地"的范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吴承忠韩光辉舒时光
关键词:清代农业开发开发过程
历史时期分布在北京平原上的泉水与湖泊被引量:4
2011年
历史时期北京平原上湖泊众多,地表泉数以百计。历史时期由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较高,在潜水溢出带周围出露数以百计的下降泉,成为平原上众多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并满足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运河漕运、游憩休闲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下降,原来分布在潜水溢出带周围的数以百计的下降泉已经全部枯竭,位于其下游许多湖泊也随之干涸消亡,北京平原地表水系被彻底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邓辉罗潇
关键词:历史时期北京平原湖泊泉水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被引量:39
2009年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邓辉陈义勇贾敬禹莫多闻周昆叔
关键词:地形地貌人地关系
文贵修筑延绥镇“大边”长城及其地理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明代延绥镇,又称榆林镇,为"九边"之一。成化七年(1471年)析延安(卫治今延安市区)、绥德(卫治今绥德县城)二卫置榆林卫(卫治今榆林市区)。成化九年(1473年),总兵与巡抚由绥德卫(州)城移治榆林城,始称延绥镇。为行文方便,本文统称延绥镇。
舒时光
关键词:地理意义
明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的兴衰
2012年
通过研究明朝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得出其发展的时间特征:洪武时期缓慢恢复—永乐至宣德时期部分地段初步垦殖—正统至成化初期缓慢发展—成化中至弘治中兴盛—正德至隆庆中荒废;空间特征是:屯垦的北界由腹里州县—界石—"二边"长城—"大边"长城逐步北移。影响明朝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理条件和战争破坏,其中前者是根本原因,后者是重要影响因素。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对毛乌素沙地南侵的影响不大,自然原因可能是根本原因。
舒时光
关键词:屯垦沙漠化
明代延绥镇、榆林卫辖境考述——兼论河套南部边界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梳理明代延绥镇及榆林卫管辖范围等文献,认为延绥镇具体辖境很难确定,但可用延绥镇巡抚和总兵的辖区之和代替。榆林卫是实土卫所,辖区分为延绥镇中路清平堡至高家堡11座城堡和位于镇城附近及自威武堡西至饶阳堡、"二边"长城南、界石北的屯地。"河套"一词最早出现于正统二年(1473年),其南界是随着"二边"长城、"大边"长城的次第修筑,防御重心逐步北移而北移并逐步明晰的。
舒时光刘德英
关键词:明代河套
明代万历年间延绥镇近边城堡驻军规模及其分布——兼论延绥镇军屯分布和数量计算问题
2012年
根据万历《延绥镇志》等史料,分析了明代延绥镇近边36座城堡驻军来源、万历年间规模及空间分布,指出近边城堡驻军分为主兵和客兵(班军)。主兵进一步分为来自榆林、延安、庆阳和绥德四卫的正军和来自邻近州县的屯军、免粮土兵和招募土兵共三类民兵,客兵则来自南阳、颍上、宁山、西安、潼关、蒲州等卫。榆林卫正军是近边城堡的常驻军,余丁是近边屯垦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战争影响,近边城堡驻守兵丁屯垦不力。万历年间,延绥镇沿边东、中、西三路36座城堡驻军,其驻军重心是延绥镇城所在的中路。在研究明代延绥镇军垦规模及对当地环境影响时,不能简单以驻军总数乘以某固定垦田亩数进行计算,应分时段、分地段,具体结合自然和人文驱动因子以及权重加以辨识。
舒时光
关键词:万历年间
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被引量:6
2011年
在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关爱之中,本刊编辑发行第一百辑了。史念海先生主编第一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问世于1981年,于今竟有三十年矣。32开188页、B5开160页、A4开160页的变化,最为体现的还是学者的追求一贯,学界的发展不断,以及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的支持坚定。本刊自2001年实行匿名审稿规则后,刊名又广布于学界内外,所载论文或精雕细琢,或入木三分,兼具此二项神情者又所在多有,均可谓彰明较著之作。因由此故,本刊编者自感责任不轻,编务工作不能稍有懈怠,当努力将"把好稿子发出来"的办刊理念落在实处,为学术求得积铢累寸之功效。当此百辑号编辑之时,恰有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本刊编辑部主任王社教两位教授提出回顾十年研究的设想,一组文章从动议终变为文字作品,正可为一份礼物,奉献于本刊,奉献于学林文坛。
丁超
关键词:历史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学科门类
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修筑及其地理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二边"和"大边"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二边"长城为余子俊督修,时间为成化九年(1473年)三、四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之间;"大边"长城则为文贵主持修建,时间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至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之间。"二边"长度为2013里(明里)195步,约合1183.4公里;"大边"长度为1087里(明里),约合639.2公里。延绥镇长城的修筑过程与明代西北边防方略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也间接反映了边地卫所土地屯垦的变化,对研究历史时期陕北长城沿线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舒时光邓辉
关键词:明代土地利用环境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