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190)

作品数:16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李镇刚赵爱春余茂德刘长英鲁成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桑树
  • 4篇基因
  • 3篇桑椹
  • 3篇克隆
  • 2篇蛋白
  • 2篇冬芽
  • 2篇乙烯利
  • 2篇植酸
  • 2篇植酸酶
  • 2篇酸酶
  • 2篇扦插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酶基因
  • 2篇菌核
  • 2篇菌核病
  • 2篇花青素
  • 2篇活性
  • 2篇功能分析
  • 2篇肥大性菌核病

机构

  • 11篇云南省农业科...
  • 9篇西南大学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李镇刚
  • 9篇余茂德
  • 9篇赵爱春
  • 6篇刘长英
  • 6篇冉瑞法
  • 6篇鲁成
  • 6篇刘淑娟
  • 5篇朱攀攀
  • 5篇李军
  • 4篇黄平
  • 4篇吕蕊花
  • 4篇储一宁
  • 4篇梁燕梅
  • 3篇王晓红
  • 3篇王茜龄
  • 3篇王传宏
  • 3篇余建
  • 2篇杜伟
  • 2篇冯蔚
  • 1篇陈松

传媒

  • 6篇蚕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性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对桑椹灾害性真菌病害——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即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流行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调查等研究方法,对C.shiraiana在无性生长阶段中菌丝侵染能力,菌核的休眠期,有性生长阶段中子囊孢子的结构、释放、数目以及萌发等进行研究,并对菌核萌发的物候期进行调查。【结果】C.shiraiana菌丝对桑雌花没有侵染能力;C.shiraiana菌核具有休眠期,低温处理6周以上的菌核才能萌发形成子囊盘;1个菌核可萌发1–15个子囊盘,直径为1.5 cm的子囊盘能产生高达(5.6–6.3)×10~7个子囊孢子;C.shiraiana子囊孢子在酸性环境中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的萌发率;C.shiraiana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的物候期,从1月下旬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其中在3月中旬萌发子囊盘的数目达到最高值。【结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属于典型的流行性侵染病,在果桑栽培上容易造成毁灭性危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
吕蕊花赵爱春余建王传宏刘长英蔡雨翔余茂德
关键词:桑椹生物学特性
桑树EIN2基因的分离与表达被引量:4
2014年
EIN2是植物体内乙烯信号转导的中心元件,负责将乙烯信号由内质网传递到细胞核中。本文通过检索桑树基因组数据,获得一个EIN2候选基因(MaEIN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MaEIN2全长5614 bp,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包含3921 bp的CDS,编码1036个氨基酸残基。MaEIN2在进化树中与草莓、桃树等双子叶植物的EIN2蛋白关系较近,与单子叶植物关系较远。MaEIN2在老叶和成熟果实中的表达量分别高于在幼叶和幼果中,且随果实发育呈逐渐上升趋势,MaEIN2可能与器官的成熟衰老有关。选用乙烯利、ABA和NaCl处理桑树种苗,乙烯利能够促进MaEIN2的表达,而ABA和NaCl抑制MaEIN2的表达。本文为深入研究MaEIN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刘长英吕蕊花朱攀攀范伟李军王晓红李镇刚王茜龄赵爱春鲁成余茂德
关键词:桑树乙烯利NACL
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被引量:3
2018年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杨文杜伟陈松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桑树品种人工杂交化学诱变多倍体桑叶产量
桑树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MaPGI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和抑制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采用RT-PCR从嘉陵40(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中扩增PGIP基因c DN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嘉陵40PGIP开放阅读框全长1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残基,被命名为MaPGIP1。MaPGIP1蛋白分子量37.9 k D,等电点为为6.65,信号肽为N端2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MaPGIP1蛋白的核心区域由9个串联的LRRs基序组成。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MaPGIP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出现,Western blot证实了重组蛋白的特异性,经过Ni-NTA柱纯化和分步透析复性后获得可溶性蛋白,该蛋白能部分抑制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Ciboria shiraiana)PG(Cs PG)活性,其最适pH值为4.5~5.0,最适温度30℃。抑菌试验结果表明,MaPGIP1蛋白在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菌丝侵染油菜叶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王晓红朱攀攀梁燕梅韩淑梅赵爱春王传宏鲁成余茂德
关键词:桑树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原核表达蛋白活性
桑树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及主效基因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同源比对,从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数据库(morus.swu.edu.cn/morusdb/)中鉴定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MaUFGT)家族成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MaUFGT在桑树各组织和发育期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发育成熟,MaUFGT1、MaUFGT2和MaUFGT3的表达模式相似,均呈上升趋势;在从顶芽依次向下不同叶位中,3个UFGT基因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在幼茎皮层和托叶中大量表达,幼茎表皮和木质部、叶柄中表达量较低,有的甚至不表达。MaUFGT2的表达量在3个基因中都是最高的,推测其是该基因家族的主效基因。从桑树品种‘嘉陵40’成熟果实中克隆了UFGT2基因,命名为MaUFGT2,登录号KP455729.1。其c DNA全长为1 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1 k D。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所编码蛋白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不高。将MaUFGT2克隆到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5 k 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表达。MaUFGT2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后,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该蛋白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体外酶活性鉴定MaUFGT2能够催化UDP葡萄糖转移至槲皮素形成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验证了其具有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梁燕梅朱攀攀李军赵爱春刘长英UMUHOZA Diane李镇刚鲁成余茂德
关键词:桑树酶活性分析
利用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特异种质资源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被引量:6
2016年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刘永光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繁殖扦插冬芽
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植酸酶基因phyC对桑树的遗传转化被引量:2
2014年
植酸酶可以促进单胃动物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桑叶中的含磷量较高,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桑树品种有利于桑叶饲料的开发利用。构建含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phyC,利用花粉管通道结合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hyC基因导入红果1号×育2号杂交桑种子,1 301粒杂交桑种子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大田播种共获得154株桑苗,其中11株经PCR鉴定为阳性的phyC基因转化桑苗。该转基因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范围较广的特点,获得的转phyC基因桑树植株可作为饲料桑品种选育的素材。
李镇刚赵爱春黄平刘淑娟李军鲁成余茂德
关键词:桑树植酸酶花粉管通道农杆菌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profiles of MaACS and MaACO genes from mulberry(Morus alba L.)
2014年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synthase (ACS) an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oxidase (ACO) are encoded by multigene families and are involved in fruit ripening by catalyzing th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fruit. However, there are no reports on ACS or ACO genes in mulberry, partly because of the limited molecular research background. In this study, we have obtained five ACS gene sequences and two ACO gene sequences from Morus Genome Database. Sequence 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aACO1 and MaACO2 showed that their amino acids are conserved compared with ACO proteins from other species. MaACS1 and MaACS2 are type I, MaACS3 and MaACS4 are type II, and MaACS5 is type III, with different C-terminal se-quences.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exp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anscripts of MaACS genes were strongly expressed in fruit, and more weakly in other tissues. The expression of MaACO1 and MaACO2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in various mulberry tissues. MaACS and MaACO genes demon-strated two patterns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mulberry fruit, and both of them were strongly up-regulated by abscisic acid (ABA) and ethephon.
Chang-ying LIURui-hua LüJun LIAi-chun ZHAOXi-ling WANGUmuhoza DIANEXiao-hong WANGChuan-hong WANGYa-sheng YUShu-mei HANCheng LUMao-de YU
关键词:ETHEPHON
外源乙烯利与1-MCP处理对桑椹中乙烯和花青素相关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以桑品种‘嘉陵40号’的桑椹为试验材料,探究乙烯在桑椹发育进程中的作用和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为今后有效开发桑椹的经济价值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控桑椹成熟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桑盛花期后21天(21DAF)和26天(26DAF),分别用100 mg·L^(-1)乙烯利喷洒桑椹表面,采摘后桑椹经0.5μL·L^(-1)乙烯抑制剂1-MCP熏蒸处理,测定其花青素和总糖含量,并提取桑椹的总RNA及合成cDNA模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乙烯生物合成基因MaACO2和MaACS3,乙烯信号转导基因MaETR1,MaETR2,MaCTR1,MaEIN2和MaEIL2,以及花青素生物合成下游基因MaDFR和MaANS的转录表达。【结果】桑椹经过乙烯利处理后,花青素含量和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明显增加,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也受乙烯利上调,经1-MCP熏蒸的桑椹花青素含量和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在21DAF桑椹中,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经乙烯利处理后显著上调,而对1-MCP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其中,MaACO2,MaACS3以及MaEIL2表达下调,MaETR1,MaCTR1和MaEIN2的表达量在各时段显著上调,MaETR2表达量在12 h无明显变化,其他时段上调。26DAF桑椹中,经1-MCP的熏蒸而下调了乙烯各基因的表达,而乙烯利的处理对各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处理后32 h,MaACO2,MaETR1,MaETR2,MaEIN2和MaEIL2的表达上调,MaACS3和MaCTR1的表达则下调。【结论】乙烯利处理能够诱导桑椹乙烯生物合成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对乙烯信号转导基因也有一定调控作用,且能促进桑椹花青素和总糖含量的积累,并能加快桑椹的发育进程。乙烯抑制剂1-MCP的熏蒸能抑制乙烯信号转导各元件基因的表达,阻止乙烯信号转导和传递,且抑制桑椹中花青素和总糖含量的积累。
余建赵爱春刘长英梁燕梅朱攀攀蔡雨翔王茜龄李镇刚余茂德
关键词:乙烯利1-MCP花青素基因表达
桑树脱落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转录表达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醛氧化酶(AAO)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间接途径合成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它们是ABA合成相关基因。以桑树栽培品种嘉陵40号(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发育过程中ABA的含量,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为研究ABA在桑椹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从单倍体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基因组数据库(http://morus.swu.edu.cn/morusdb)下载的ABA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其DNA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使用RNAiso Plus(Ta Ka Ra)提取总RNA。以c DNA为模板,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和不同处理桑椹中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椹发育过程中的ABA含量。【结果】在川桑基因组数据库筛选鉴定到6个ABA合成相关基因:1个Mn AAO、2个Mn ZEP和3个Mn NCED。Mn NCED1-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聚类分析表明它们与双子叶果树NCEDs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单子叶植物同源性较低;转录分析表明它们在叶中转录水平相对高于其他组织,在根中最低。其中Mn NCED2和Mn NCED3在根、皮、冬芽、雄花、叶中的转录水平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ABA含量在转色期开始逐渐上升。外源ABA处理后,桑椹脱落率升高,而氟啶酮(fluridone)可以抑制桑椹的脱落。Mn NCED1-3在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转录水平较高,与ABA含量的升高相一致,而Mn AAO和Mn ZEP1-2在中后期下调。离体桑椹经ABA处理后,Mn NCED1、Mn AAO和Mn ZEP1的转录水平直到第4天才出现上调,Mn NCED3在第3天和第4天被上调,Mn ZEP2一直上调;氟啶酮处理后Mn NCED1和Mn ZEP2的转录表达量只在第1天和第3天被下调,Mn AAO和Mn ZEP1只在第4天升高,Mn ZEP1只在处理后第1天被下调,Mn NCED2在ABA和氟啶酮处理�
朱攀攀刘长英赵爱春裴汭超李军王晓红李镇刚王茜龄鲁成余茂德
关键词:桑树脱落酸AAO转录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