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652)

作品数:8 被引量:20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兴鹏张子龙薛冰李勇进鹿晨昱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家庭能源消费
  • 2篇城市化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城市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中国人口
  • 1篇人口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生产率
  • 1篇生态效率
  • 1篇收敛性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能源
  • 1篇能源结构
  • 1篇能源转型
  • 1篇农牧
  • 1篇农牧民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陈兴鹏
  • 6篇张子龙
  • 5篇薛冰
  • 1篇鹿晨昱
  • 1篇李勇进
  • 1篇逯承鹏
  • 1篇王博
  • 1篇蒋晓娟
  • 1篇王娜
  • 1篇王博
  • 1篇王月菊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被引量:82
2015年
本文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环境效率概念,构建了工业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286个地级城市在2005-2010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的变化轨迹,基于此,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间,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上有所降低,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既存在绝对收敛,即: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随着时间尺的推移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也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地理空间和高、中、低收入水平俱乐部收敛特征;还存在条件收敛特征,即:存在环境效率水平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和工业外向度对全国尺度环境效率的空间收敛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增长能力则相反;不同区域的不同控制变量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对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及其在区域间的收敛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城市规模、财政能力、工业增长能力与其工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城市经济水平、工业外向度则表现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经济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张子龙薛冰陈兴鹏李勇进
关键词:环境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地级城市
辽宁省城市化发展格局与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选取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4个维度16项指标建立了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值法及GIS技术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辽宁省14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及综合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大多数城市仍处于质量提升阶段;辽宁省城市化空间分异明显,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双核"城市化特征突出;以大连、营口、盘锦等城市为主的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的引擎;空间城市化直观反映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的扩张、空间的拓展、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将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姜璐陈兴鹏韩彬李京忠张子龙薛冰
关键词:城市化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从全国、八大区域和省域三个尺度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利用R/S分析方法对时间演变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利用GIS手段,就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低强度耦合、低水平协调状态,且耦合强度在不断降低,但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尺度演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耦合度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格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或较低耦合强度、较低协调水平类型区,仅有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协调水平较高。
蒋晓娟王月菊陈兴鹏张子龙
关键词:城市化耦合度
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消费调查与结构特征——以青海省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牧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牧民家庭能源消费是牧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问卷访谈获取了第一手数据,对青海省4个州市的77户牧区家庭进行了全面深度分析,对比不同收入分组家庭的能源消费数据,研究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特征,并建立典型家庭的物质流模型,辨识不同家庭能源消费特点。结果表明:①青海省牧区非商品能源占比为71.6%,受“退牧还草”政策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畜粪为主转向多种能源组合;②交通用能已经成为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并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③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耗种类更多、体量更大、能源流动更频繁。
邢冉姜璐薛冰李宏庆陈兴鹏
关键词:家庭能源消费青藏高原牧区
财政分权、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与“资源诅咒”——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以地处黄河流域的鄂尔多斯盆地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资源诅咒系数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1)2000—2017年鄂尔多斯盆地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效应整体呈下降趋势。(2)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效应不同,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最弱,成长型资源型城市次之,衰退型资源型城市最强。(3)财政分权、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诅咒"效应,且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自主性(财政分权)不仅是影响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更是破解"资源诅咒"效应的根本前提。
张子龙张子龙王博王博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财政分权全要素生产率
青海省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地域特征被引量:14
2019年
家庭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与能源地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基于半结构式问卷和访谈,对青海省7个市州的440户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并从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的分类视角揭示家庭能源消费差异特征,分析影响家庭非商品能源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以畜粪、秸秆、薪柴为主的非商品能源消费占家庭能源消费主体,煤炭逐渐成为主要家庭能源类别,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在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上,牧区最高,农区最低,农牧交错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农区以秸秆、薪柴为主要家庭能源,牧区以畜粪为主,农牧交错区兼具了农区和牧区的能源消费特征,三大区域具有典型空间差异特征;家庭非商品能源消费模式受能源价格、家庭规模、能源可得性、家庭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影响。鉴于此,文章提出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升农牧民节能意识以及构建面向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协同能源政策框架是家庭尺度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姜璐余露薛冰陈兴鹏
关键词:农牧民家庭能源消费能源结构清洁能源能源转型
西北地区产业关联网络演变的社会网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区域产业关联网络演化的分析与比较研究是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与升级的重要依据,能为经济发展的现象从结构决定功能的角度提供一定的解释。以我国西北五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构造了西北地区整体及西北五省的产业关联网络,计算了特征途径长度、聚类系数、网络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相关指标,绘制了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根据计算结果对西北五省整体及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及关联网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及西北五省产业关联网络均具有小世界性,中心性较高的为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变化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发展的趋势,网络均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个别产业在网络中居于稳定的核心地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发展。
王娜陈兴鹏张子龙逯承鹏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以庆阳市为例被引量:60
2014年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为例,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生态效率内涵的界定,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1年间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空间差异在不断扩大。依据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状况,基本可以将庆阳市分为2种类型:生态环境较好、水资源较为充沛、农业较为发达的西峰区、合水县、宁县和正宁县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高;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的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和镇原县的农业生态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要素投入比例失调、资源利用率低和非期望产出的过度冗余。基于此对生态效率较低地区的农业投入要素冗余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农业生态效率改进的方向,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张子龙鹿晨昱陈兴鹏薛冰
关键词: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SB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