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作品数:1,790 被引量:11,027H指数:35
相关作者:苏琦范学工谌永毅贺兼斌彭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南华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74篇期刊文章
  • 77篇学位论文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25篇医药卫生
  • 38篇生物学
  • 16篇理学
  • 11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00篇细胞
  • 184篇蛋白
  • 156篇肿瘤
  • 133篇基因
  • 90篇血管
  • 80篇免疫
  • 72篇小鼠
  • 69篇腺癌
  • 67篇凋亡
  • 67篇病毒
  • 63篇糖尿
  • 63篇糖尿病
  • 62篇动脉
  • 54篇手术
  • 54篇内皮
  • 50篇蛋白质
  • 50篇白质
  • 48篇缺血
  • 46篇疗效
  • 45篇增殖

机构

  • 595篇中南大学
  • 385篇南华大学
  • 160篇中南大学湘雅...
  • 14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02篇湖南师范大学
  • 91篇湖南省人民医...
  • 71篇湖南中医药大...
  • 68篇湖南省肿瘤医...
  • 6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7篇湘南学院
  • 33篇湖南省儿童医...
  • 31篇吉首大学
  • 31篇湖南省妇幼保...
  • 28篇湖南中医药大...
  • 24篇湖南中医学院
  • 20篇湖南中医药高...
  • 19篇长沙市疾病预...
  • 18篇湖南省脑科医...
  • 17篇郴州市第一人...
  • 16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苏琦
  • 31篇范学工
  • 25篇彭清华
  • 23篇贺兼斌
  • 23篇彭创
  • 22篇张平
  • 21篇卢芳国
  • 21篇谌永毅
  • 20篇杨作成
  • 20篇周智广
  • 17篇张红
  • 16篇姜浩
  • 15篇袁贤瑞
  • 14篇胡怡秀
  • 13篇曹建国
  • 13篇刘秀英
  • 12篇汤恢焕
  • 12篇贺修胜
  • 10篇吴金术
  • 10篇张艳

传媒

  • 81篇实用预防医学
  • 71篇中南大学学报...
  • 63篇中国现代医学...
  • 51篇中国医师杂志
  • 48篇医学临床研究
  • 44篇湖南师范大学...
  • 36篇现代生物医学...
  • 30篇南华大学学报...
  • 19篇湖南医科大学...
  • 18篇中国动脉硬化...
  • 18篇国际病理科学...
  • 17篇世界华人消化...
  • 17篇中南医学科学...
  • 16篇中国药理学通...
  • 16篇湖南中医学院...
  • 15篇湖南中医药大...
  • 1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3篇肿瘤防治研究
  • 13篇湘南学院学报...
  • 10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13篇2021
  • 19篇2020
  • 13篇2019
  • 40篇2018
  • 62篇2017
  • 84篇2016
  • 102篇2015
  • 119篇2014
  • 113篇2013
  • 103篇2012
  • 113篇2011
  • 121篇2010
  • 141篇2009
  • 163篇2008
  • 145篇2007
  • 128篇2006
  • 102篇2005
  • 110篇2004
1,7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OR、p70S6K蛋白表达与Ⅱ和Ⅲ级人脑胶质瘤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在Ⅱ级和Ⅲ级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8例脑胶质瘤组织中 mTOR和 p70S6K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mTOR和 p70S6K表达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COX 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Ⅲ级胶质瘤间 mTOR 和p70S6K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且 mTOR 和 p70S6K 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596,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 p70S6K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70S6K高表达患者较p70S6K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风险率:3.606;95%置信区间:1.066~12.201;P=0.039)。mTOR的表达情况与预后不相关。【结论】p70S6K的表达水平对预测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有临床意义,可能成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尹波刘飞李钊叶宁荣詹显全李学军保肇实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信号传导预后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是临床医疗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Se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导致Se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其形成可黏附于临床常用的聚合物材料上的生物被膜(bio-film),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控,使感染呈现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1]。本研究就Se生物被膜形成所需相关因子及基因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朱娟伍勇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基因调控
甘草次酸抑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作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0 5%GA )、D (0 1%地塞米松 )、E(对照组 ) 5个组 ,分别作为甘草次酸实验 (A、B、C)组 ,对照组 (D)组和空白对照 (E)组。每组按照屈光度数 -10 0 0D作PRK切削 2 0只兔眼 ,术后 5个组分别滴用 0 1%GA、0 2 5%GA、0 5%GA、0 1%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 3mon。术后检查Haze情况和眼压。术后 15、3 0、45、60d时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并摘除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只眼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A、B、C、D组Haze发生情况及病理改变相近 ,而E组Haze情况较前 4组严重 ,且术后活跃的角膜上皮下纤维增生在术后 60d时仍然存在。A、B、C、E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组术后眼压则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甘草次酸对兔眼PRK术后Haze的抑制效果与 0 1%地塞米松相当 。
李红郭玉廖端芳袁满红
关键词:甘草次酸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角膜混浊
神经衰弱患者EB病毒的免疫检查所见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了解神经衰弱与EB病毒 (EBV)的关系。方法 对 34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患者 (病例组 )和 33名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与病例组基本匹配的健康者 (对照组 )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EB病毒抗体IgG和IgM ,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外周血EB病毒基因 (EBVDNA)表达。病例组经 4个月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重测上述指标。结果 病例组的EBVIgG(76 %)、IgM(2 4%)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5 2 %和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3,0 0 0 3) ;EBVIgG效价 (1 15± 0 2 6 )及外周血EBV基因表达阳性率(6 %)也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 0 9± 0 2 8和 0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5 6 3,0 15 7)。治疗后病例组的症状明显改善 ,其EBVIgG、IgM及EBVDNA阳性率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EBVIgG由 78%降至 71%,EBVIgM由 14%降至 11%,EBVDNA由 4%降至 0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神经衰弱患者EBVIgG、IgM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其临床症状呈同步同向变化。
曹玉萍张亚林王国强张向晖
关键词:神经衰弱疱疹病毒4型EB病毒病因
一株新的卵巢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从人卵巢癌组织建立一株卵巢癌细胞系 ,为卵巢癌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筛选提供可靠的材料。 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 ,进行组织块培养法 ,待长满 90 %汇合面后消化传代培养 ,并进行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分析。 结果 该卵巢癌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 1年以上 ,传 80余代 ,命名为湖南卵巢癌细胞系 1号 (HOC1) ,其生物学特性显示 :这些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倍增时间为 47.2h ;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 18.5 % ;接种至裸鼠后具 10 0 %致瘤性 ;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非整倍体 ,众数为 74~ 92条 ;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卵巢癌细胞表面含有丰富的微绒毛 ,胞浆内含有丰富的核糖体。 结论 该卵巢癌细胞系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形成永生化细胞系 ,并具有明显的恶性表型特征。
吴尚辉邓朝晖祝斌顾焕华罗学滨祝和成
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培养细胞系
螺内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 探讨螺内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2 0 0 3年7月~2 0 0 4年7月,确诊的10 0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 0例,双盲法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脏B超变化、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型前胶原(Pro- colliagen peptide,PC )、层黏连蛋白(L aminin,L N)、型胶原(Collagen Type ,CL- )、间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间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of m etalloproteinase,TIMPS)的变化。结果 1血清肝纤维化6项指标:试验组治疗后好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肝脏B超总有效率:试验组为75 .5 % ,高于对照组的15 .0 % (P<0 .0 1)。3门静脉压: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螺内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较好。
宗道明赵晓贡朱建君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螺内酯
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OA-PBCA-NC)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及齐墩果酸(OA)对照组,HPLC法测定小鼠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及血浆中OA的含量,比较两组体内分布特点,并进行靶向性评价。结果:秩和检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与OA对照组比较,其在肝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OA-PBCA-NC静脉注射给药后能显著增加OA在肝脏的分布。试验组各肝靶向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OA-PBCA-NC能增加OA的肝靶向性。
许利敏李新中肖菁刘韶雷鹏
关键词:齐墩果酸肝靶向
翼腭窝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良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对改良Borbosa手术进路在原发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处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Borbosa手术切口的基础上,把口内上颌结节的切口经翼下颌韧带外侧向下达磨牙后区,然后向前达尖牙处以更好地暴露翼腭窝。对利用该手术进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患者9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4例肿瘤原发于翼腭窝,其中2例继发性地侵犯上颌窦;2例肿瘤原发于上颌骨;2例原发于腮腺深叶;1例为颅外脑膜瘤。9例均进行了术后3个月~9年6个月的追踪,其中1例术后2年2个月复发。结论:改良的Bo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或翼腭窝肿瘤扩展进入上颌窦是特别有用的。
翦新春郭峰胡延佳蒋灿华
关键词:翼腭窝肿瘤手术手术进路继发性上颌窦结节
siRNA XIA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作用
2012年
目的构建靶XIAP的siRNA表达载体,研究其对Hep3B细胞中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三段XIAP的siRNA序列,克隆到pRNAT—U6.1/Neo质粒构建重组质粒;经序列分析确认质粒构建成功后,将重组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Hep3B,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X!AP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RNAT—u6.1/Neo.XIAP经过基因序列分析,siRNA片段成功插入,转染不同siRNAXIAP质粒均可使XIAP的翻译和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靶向XIAP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XIAP在调控肝癌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黄维亮谢元林陈军苏先狮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
NHL放疗野与疗效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与累及野照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lymphoma ,NHL)的疗效。方法 :对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 (2 0例 ) +化疗与累及野照射 (2 0例 ) +化疗治疗NHL的疗效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近期急性反应及局控率基本相同 ,而累及野远期后遗效应则少于大面积野。结论 :对NHL的治疗 ,累及野照射与大面积照射的疗效相似 ,但累及野照射的远期放射并发症明显降纸。
符红普曹霞鲁琼辉瘳遇平郭曼利蔡杰金性江胡自省胡炳强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病放射疗法综合疗法
共18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