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046)

作品数:16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任珉周福霖叶茂谭平闫维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振动
  • 8篇环境振动
  • 8篇高架
  • 5篇高架桥
  • 3篇动测
  • 3篇振动测试
  • 3篇竖向
  • 3篇竖向振动
  • 3篇随机振动分析
  • 3篇建筑
  • 3篇高架路
  • 2篇地铁
  • 2篇经验公式
  • 2篇建筑物
  • 2篇交通工程
  • 2篇工程应用
  • 1篇地面振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振动台
  • 1篇叠加法

机构

  • 15篇广州大学
  • 6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辽宁工业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任珉
  • 9篇周福霖
  • 7篇叶茂
  • 6篇谭平
  • 6篇闫维明
  • 3篇常乐
  • 3篇张向东
  • 2篇宁响亮
  • 2篇刘猛
  • 2篇魏陆顺
  • 2篇陈建秋
  • 2篇刘文光
  • 2篇甘泉
  • 1篇吴玖荣
  • 1篇李思璐
  • 1篇聂晗
  • 1篇张新政
  • 1篇黄襄云
  • 1篇黄东阳
  • 1篇任岷

传媒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高架桥车-桥-墩系统竖向振动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假设城市高架桥为两端简支的欧拉-伯努利梁模型以及桥墩为底部固结的柱,考虑两自由度车辆移动系统与桥面结构表面接触处不平整产生的随机激励以,建立了多个移动车辆系统-桥-墩的耦合力学模型,并且给出了耦合振动方程详细的求解步骤。数值分析采用Wilson-θ法求解。通过仿真分析,讨论了在不同路面等级、不同车辆移动速度下桥梁跨中位移响应和桥墩轴力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车-桥-墩耦合力学模型和车-桥耦合力学模型,比较了两种分析模型对桥墩底部轴力和桥梁跨中截面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桥墩对桥梁跨中截面位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桥墩本身所受轴力的影响则非常显著。
叶茂谭平宁响亮周福霖任岷
关键词:高架桥
高架桥对地面作用力的随机振动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平稳随机振动理论和两自由度汽车模型,考虑了高架桥上车辆移动系统与桥面接触处不平顺产生的随机激励,推导得到了在简支梁桥上行驶的车辆通过桥墩所产生的对地面作用力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并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了桥墩对地面作用力的时程曲线。通过参数分析和计算仿真,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和路面平整度等级变化对振动幅值的影响显著,桥墩对地面作用力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函数有三个峰值,车辆力学模型的自振频率决定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峰值的位置,桥梁的竖向刚度决定了平均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第三个峰值的位置,且频域分布密度主要集中在0Hz―120Hz之间;同时结果表明:对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峰值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汽车的运行速度和桥面平整度等级。
叶茂谭平周福霖任珉黄东阳
关键词:交通工程环境振动功率谱密度谐波叠加法
高架交通沿线地面环境振动测试频域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综合研究城市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对基于广州火车站附近高架路诱发进行了沿线地面振动的现场实测;通过对实测数据在频域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在频域内的分布特点和传播规律,在最小二乘准则条件下,给出了更加符合环境振动实际传播特征的竖向加速度振级经验衰减公式.结果表明: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均呈现脉冲响应特征;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随距桥墩距离增加,脉冲响应特征快速消失;功率谱密度曲线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竖向加速度的频率范围越来越窄,高频成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在15 m处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的高频区域有放大现象,存在局部振动放大区域.与传统振级经验衰减公式相比,文章提出的环境振动振级经验衰减公式更能反映实际环境振动的传播特点.
甘泉叶茂任珉
关键词:高架桥环境振动经验公式
地铁平台上建筑物竖向振动测试与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为了分析地铁运营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对地铁隧道平台和地面线路平台上多层住宅楼的竖向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从加速度时程、加速度傅氏谱以及加速度幅值传递函数3个方面对实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加速度振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铁平台上多层建筑物竖向振动基本表现为整体振动,以频率低于70 Hz的振动为主;对于地下线路,楼层间信号的放大主要集中在10~30 Hz频段,第5底层以下振动逐层增强,第5层以上振动基本无变化;对于地面大平台线路,结构主要表现为频段为40~70 Hz的整体振动,振动随楼层增加逐渐增强;地铁隧道线路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地面线路小,但2者的振级均满足环境规范要求;对于地面线路平台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对其进行专门的评价.
闫维明张向东任珉聂晗
关键词:地铁建筑物振动
三维隔震(振)支座的工程应用与现场测试被引量:36
2007年
首先介绍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振)支座,该支座由联接件、竖向隔振支座和水平隔震支座组成。竖向隔振支座和水平隔震支座具有较小刚度,采用该类型支座的隔震结构,其竖向基频和水平基频可远离地铁、铁路振动和地震的主频,从而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作用。其次介绍了该三维隔震(振)支座在某一地铁平台上部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对该类型支座进行了竖向性能和水平性能试验。最后对三维隔震(振)结构与传统结构进行了地铁运行时结构振动的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振)系统对振动的高频信号具有显著衰减效果。
魏陆顺周福霖任珉刘文光谭平黄襄云陈建秋
关键词:工程应用
多个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演变随机振动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将桥梁简化为两端简支的欧拉-伯努利梁模型,考虑两自由度车辆移动系统,以桥面结构表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作为输入,建立了多个移动车辆系统-桥的耦合力学分析模型。通过状态空间理论和演变随机过程一般理论,应用模态分析法,给出了整个车-桥耦合系统演变随机响应的求解方法,推导得到了桥梁截面位移和截面弯矩均方值响应和演变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理论公式,并结合算例分析,讨论了在不同桥梁跨度、不同桥面等级、不同车辆移动速度下桥梁跨中位移均方根值响应的变化规律。
叶茂谭平任珉宁响亮周福霖
关键词:车桥耦合
城市交通诱发结构二次振动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研究结构二次振动的振动特点及发生机理,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并推导了运动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二次振动实质为结构内部构件与外部激励中的与其自振频率相近频段发生的共振反应,框架结构的二次振动主要表现为楼板和梁等结构构件与外部激励的谐振.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一栋7层框架结构分别在高架路、地铁和轻轨交通诱发地面振动激励下的二次振动响应,验证了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
常乐任珉闫维明周福霖
关键词:环境振动高架路地铁
城市交通诱发地面振动测试时域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主要基于广州火车站附近高架路诱发沿线地面振动的现场实测,并包括动车组通过时的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地的传播规律,在最小二乘准则条件下,提出了更加符合环境振动实际传播特征的衰减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振动幅值高出水平向较多,在评价环境振动时,应以竖向振动为主;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均呈现脉冲响应特征;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随距桥墩距离增加,脉冲响应特征快速消失,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的这个特征则相对不明显;存在局部振动放大区域;相比传统经验衰减公式,本文提出的环境振动经验衰减公式更能反映实际环境振动波的传播特点。
叶茂任珉谭平周福霖
关键词:交通工程高架桥环境振动经验公式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钢屋盖支撑卸载模拟分析及监控被引量:4
2011年
大跨度钢屋盖施工过程中受力情况与成型后是不同的,须考虑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的变化;结合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钢屋盖支撑卸载工程的施工特点,给出其支撑卸载的总体方案,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其卸载过程,确定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变形的变化范围,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可为类似结构的卸载提供借鉴.
李思璐任珉叶茂吴玖荣
关键词:钢屋盖支撑卸载
组合基础隔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07年
隔震作为一种新的抗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建和加固的建筑工程,同时,许多新型式的支座得到了开发和应用。组合基础隔震是一种新的隔震设计思想,能充分应用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的特性,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本文介绍了组合基础隔震在某一工程中的应用,工程中使用的支座包括普通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三种类型,对全部使用支座进行了常规检测,结构计算采用等效线性法、能量包络法和时程反应分析等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组合基础隔震能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反应,隔震层的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魏陆顺周福霖刘文光
关键词:橡胶隔震支座工程应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