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141022)

作品数:12 被引量:158H指数:8
相关作者:杨凤林张兴文王芳刘毅慧张捍民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污泥
  • 9篇好氧
  • 7篇颗粒污泥
  • 7篇好氧颗粒
  • 6篇反应器
  • 4篇硝化
  • 4篇好氧颗粒污泥
  • 4篇SBAR
  • 3篇生物反应
  • 3篇生物反应器
  • 3篇曝气
  • 3篇曝气量
  • 3篇污泥颗粒
  • 3篇污泥颗粒化
  • 3篇膜生物
  • 3篇膜生物反应器
  • 3篇颗粒化
  • 3篇好氧污泥
  • 3篇好氧污泥颗粒...
  • 3篇反硝化

机构

  • 11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杨凤林
  • 8篇张兴文
  • 6篇王芳
  • 5篇刘毅慧
  • 5篇张捍民
  • 3篇王新华
  • 2篇周军
  • 2篇初里冰
  • 1篇李晓惠
  • 1篇柳丽芬
  • 1篇齐爱玖
  • 1篇张金霞
  • 1篇夏丽萍
  • 1篇宫正
  • 1篇付志敏
  • 1篇白琳
  • 1篇王永飞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Fronti...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05年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氧颗粒污泥表面被丝状物包裹,颗粒中w(VSS)为92%;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w(VSS)只有55%左右;不同碳源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差别不大,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含量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由于进水碳源不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王芳于汉英张兴文张捍民刘毅慧杨凤林
关键词:好氧污泥颗粒化碳源胞外多聚物
微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微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可以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容积负荷为0.5~1.2g/(L·d)时,膜出水COD去除率一直大于94%.在进水氮容积负荷为23.8~72.6 mg/(L·d),反应器氮的去除负荷为20~45 mg/(L·d).硝化反应是速率限制步骤,而上升的气泡和水流有助于减缓膜污染.
初里冰张兴文杨凤林
关键词:微氧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颗粒污泥
SBAR中同步脱氮好氧颗粒污泥的菌种特性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用分批培养法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具有脱氮作用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对各菌种进行了鉴别,通过培养过程中对氧气条件的控制,考察了各菌种反硝化生长特性和需氧性.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纯化培养可得到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及兼性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菌在有氧反硝化条件下能够生长,因此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从侧面体现出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的复杂性.
杨凤林王芳张兴文柳丽芬齐爱玖宫正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不同有机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被引量:34
2004年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IC-SBAR)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有机负荷分别为1.58和14.12kg/(m3·d)时所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负荷下反应器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均分别达90%、80%和90%左右,但高负荷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刘毅慧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间歇反应器内循环
曝气量对SBAR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SBA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颗粒化后表观气速为1.8 cm·s^-1和0.9 cm·s^-1时对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结构、粒径、强度等物理特性和硝化性能以及胞外聚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化后降低曝气量增加颗粒形态不规则程度,空隙增大;55 d试验中,与高曝气量下相比,降低曝气量使表观污泥产率提高33%,颗粒粒径平均增长速率提高25%,相对颗粒强度降低6%,EPS含量平均降低12%.两反应器颗粒污泥SVI值均在10-15 mL·g^-1,沉降性能良好,且均具有良好硝化性能和降解COD能力.与高曝气量下相比,低曝气量下硝化菌群活性低,而异养菌活性高.
王永飞张捍民王新华杨凤林
关键词:好氧颗粒曝气量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张捍民刘毅慧周军
关键词:好氧污泥颗粒化曝气量混合碳源污泥稳定性
微氧膜生物反应器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的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采用微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进行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的研究.结果表明,膜出水COD不受水力停留时间变化的影响一直稳定在较低值,为15~35 mg/L,去除率在94%以上.氮通过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而去除.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以上时,系统总氮去除率为65%~92%,平均去除率为77%.
初里冰张兴文李晓惠杨凤林张金霞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有机物微氧水力停留时间反硝化反应同时硝化
SBAR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被引量:19
2004年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水力循环时间下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特性,并且对反应器中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形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不同水力循环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生长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较短水力循环时间下,颗粒污泥粒径增长速度快,形成的颗粒粒径多数在1.0~2.0mm之间,并且VSS含量达92.08%,强度也较高,而在较长水力循环时间中形成的颗粒粒径在0.5~1.0mm之间、VSS含量在83.92%,污泥强度下降.
王芳杨凤林刘毅慧张兴文周军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搁置后活性恢复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SBAR)考察好氧硝化颗粒污泥搁置2个月后重新投入运行,其物理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搁置后颗粒由棕黄色转为灰黑色,粒径及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颗粒重新投入反应器,2周后颜色基本恢复;污泥浓度、颗粒粒径以及沉降速率迅速增加;颗粒中异养菌活性在1 d内即可恢复至原水平的86%,COD去除活性5 d后完全恢复,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活性恢复阶段采用较高的曝气量和较长的循环时间有利于硝化菌的活性恢复,第41 d曝气量由0.05 m^3.h^-1提高到0.10 m^3.h^-1后,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活性分别由原水平的88%和82%提高到122%和92%,氨氮去除率由之前的80%-90%迅速提高到96%以上;第65 d循环时间由4 h延长至6 h使硝酸菌的活性得到了完全恢复.
王新华张捍民夏丽萍杨凤林
关键词:好氧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恢复比耗氧速率曝气量序批式反应器
SBAR中培养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采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研究了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分别考查了厌氧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时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特性的不同,并且分析了循环时间为4 h和12h时好氧颗粒污泥的菌群形态和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接种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相对密度达1.025,含水率96%,而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相对密度为1.008 7,含水率98%;在4 h循环时间下,颗粒粒径主要在1.5~2.0 mm,杆菌为优势菌,而在12 h循环时间下,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分布在1.0~1.5 mm,球菌为优势菌.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刘毅慧张捍民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接种污泥沉降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