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73)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劲松陈辉相云赵超王卫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密度
  • 2篇禀赋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影像
  • 1篇生态风险
  • 1篇随机采样
  • 1篇条带去除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遴选
  • 1篇南亚热带
  • 1篇南亚热带常绿...
  • 1篇阔叶
  • 1篇阔叶林
  • 1篇花粉
  • 1篇花粉分析

机构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省环境演...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张家口教育学...

作者

  • 5篇刘劲松
  • 2篇陈辉
  • 1篇刘耀亮
  • 1篇李玲玲
  • 1篇杨彬云
  • 1篇朱建佳
  • 1篇郝立生
  • 1篇李智
  • 1篇王卫
  • 1篇项海兵
  • 1篇赵超
  • 1篇邢星
  • 1篇张泽光
  • 1篇相云
  • 1篇刘纹瑕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遥感学报
  • 1篇Scienc...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随机森林模型是精准刻画区域人口分布规律和影响机制的主流研究方法。本文以石家庄为实验区,以综合禀赋分区为建模单元,在公顷网格粒度上分区开展分层采样,系统进行了递增式人口密度影响因子遴选实验,全流程(分区建模、分层采样、因子遴选、加权输出)优化了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研究表明:①分区建模抑制了模型混淆人口分布法则问题;在栅格粒度上采样,不仅使训练样本数据质量摆脱了MAUP的困扰,而且在形式上尝试降低区群谬误的不良影响;分层采样确保了样本数据集中人口密度标签值的分布稳定性。②利用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分区开展人口密度影响因子遴选实验,逐步提升了模型的拟合优度R^(2);距聚落距离是各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区的人口分布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创新禀赋因子对城镇地区人口密度有较强影响,自然禀赋因子对乡村地区人口密度有较强影响。③对人口密度预测数据集进行优化组合,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④所获人口密度数据集具有多尺度叠加特征,大尺度上呈现出平原人口密度高于山区,小尺度上呈现出城镇人口密度高于乡村的“核心—边缘”特征。人口密度随机森林模型优化方案为揭示地方性人口分布规律和人口分布影响机制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
李玲玲刘劲松李智李智李艳成刘艺
关键词:人口密度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stomata,and between vegetation and pollen surface soil in Yunnan,Southwest China被引量:12
2013年
Surface pollen and stomata of 61 samples collected in a study area ranging from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to oak forest(Quercus spinosa) in the Yulong Snow Mountain region in Yunnan,China,are used to distinguish vegetation commun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and mountain rainforest),south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and Quercus shrub are distinguished effectively from other vegetation types by analysis of surface pollen.The south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Pinus kesiya forest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re distinguished effectively from other types of vegetation by pollen analysis.However,P.yunnanensis forest is not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vegetation types,and P.armandii,P.densata forest and temperate deciduous conifer mixed forest are not distinguished.The over-representation of Pinus pollen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s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re not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Conifer stomata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identifying and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iferous forest,and this method performs well eve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SHEN HuaDongLI ChunHaiWAN HeWenTONG GuoBangLIU JinSongDAN Johnson
关键词:花粉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MODIS 1B影像条带检测与去除被引量:4
2011年
MODIS 1B影像中存在横向和纵向条带,基于均衡化曲线补偿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和去除条带的算法,给出了条带检测判定参数,即:如果A帧和B帧的10组传感器校正系数C_i值分别位于0的两侧,且ABS(C_i)>0.008,则存在宽条带;如果10组传感器的校正系数MAX(C_i)>0.05时,则存在单行条带。去除宽条带时,需以当前列为首列,从其后连续的100列影像中提取各传感器相对当前列的校正系数。结果表明,条带检测模型能有效识别单行条带和宽条带,多行条带需目视识别,单行条带和宽条带去除效果明显好于NASA网站公布数据,多行条带虽未彻底去除,但处理后的影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项海兵刘劲松
关键词:MODIS条带去除
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因子的响应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数据,选择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s坡度估计、一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判断了河北省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突变时间,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特征与北极涛动、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北省整体气温显著上升,年均温平均增幅0.30℃/10 a,四季增温幅度冬>春>秋>夏;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2)河北省增温突变集中在1986-1994年;冬季和春季增温突变较显著;年均温增温突变时间北部早于南部;(3)CO2排放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前AO指数的增强可能是河北省近50 a增温的主要原因;高纬度、高经度、高海拔、盆地以及无森林和湿地调节的地区增温显著,这些因素对区域增温具有放大作用,是影响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
朱建佳陈辉郝立生刘耀亮刘纹瑕邢星
关键词:气温变化
冀北地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冀北地区为例,在以往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基础上,将反映区域特性的指标量化后,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旱灾、土壤侵蚀、生境破碎化、土地利用强度、化肥、农药等指标作为风险因子,并将生态系统生产力(NDVI)、土壤可蚀性、土壤肥力等指标作为生态系统脆弱性因子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冀北地区生态风险呈现由西向东,自北而南减小的趋势,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的大部和坝上高原区的西部,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中值区和低值区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地和森林,最后提出改善该区域风险状况的政策建议。
张泽光刘劲松
关键词:生态风险
河北省年均降水量插值方法比较被引量:45
2009年
以河北省及临近区域1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0年均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选择其中的40个作为检验站点,其余站点分别取80、40、20个作为插值站点,采用局部插值、整体插值、多元线性回归、综合模拟等多种插值模型讨论了降水空间插值问题,主要结论如下:插值站点数、模型类型、模型参数都会影响插值精度。局部插值模型相对误差最小值出现在Spline、IDW模型中,其次为Kridging模型,而整体模型Trend、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误差均较大,但综合了局部插值模型和统计模型的综合模型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插值精度及误差分布。河北省80和40个站点的最优插值模型为综合模型,20个站点的最优插值模型为IDW2。
刘劲松陈辉杨彬云王卫相云赵超
关键词:插值
基于随机森林的人口密度模型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人口密度是表征人口分布特征的定量指标。近30年来,栅格人口密度模型成为人口密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人口统计数据分解算法"和"自下而上的人口调查数据估计算法"。其中,基于随机森林的人口密度模型备受关注。笔者以石家庄为例,通过对比多套人口密度数据集,发现基于随机森林的人口密度模型仍存在区群谬误、MAUP、混淆人口分布规律、遴选影响因子欠缜密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探讨了基于随机森林的人口密度模型的优化方案,即:以禀赋分区为建模单位,分区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以避免在人口密度成果数据集中混淆人口分布法则;以公顷栅格为采样单元,分区开展随机采样,避免模型产生区群谬误问题,避免样本数据质量受到MAUP影响;分区开展遴选影响因子制图试验,避免将错误因子引入模型。优化方案为改善人口密度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提供了系统思路。
刘艺杨歆佳刘劲松
关键词:人口密度随机采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