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l05804)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克张伟洪铎夏永辉张洪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溶栓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缺血
  • 1篇动脉缺血性疾...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血性
  • 1篇血液供给
  • 1篇药物溶栓
  • 1篇隐静脉
  • 1篇支架置入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溶栓
  • 1篇置管溶栓治疗
  • 1篇置入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徐克
  • 1篇汪涛
  • 1篇安建立
  • 1篇张曦彤
  • 1篇楼文胜
  • 1篇肖亮
  • 1篇张洪义
  • 1篇夏永辉
  • 1篇陈亮
  • 1篇顾建平
  • 1篇洪铎
  • 1篇宋进华
  • 1篇童家杰
  • 1篇何旭
  • 1篇苏浩波
  • 1篇陈国平
  • 1篇申景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支架置入与药物溶栓近、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比较支架置入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卜动脉缺血的近、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急性肠缺血住院患者35例。其中,支架置入12例(介入治疗组),外周药物溶栓23例(药物溶栓组)。介入治疗组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并辅以抗凝、祛聚及扩血管治疗,药物溶栓组采川尿激酶配合抗凝、祛聚及扩血管治疗。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并进行随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药物溶栓组临床有效7例,无效16例(加重或死亡7例,治疗失败行部分肠切除9例)。介入治疗组10例置入支架(1例术后第3灭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亡),2例开通失败。随访1~48(15±12)个月。药物溶栓组1例病情平稳,6例死于再发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支架置入组7例病情平稳,1例术后20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无肠缺血症状),l例术后28个月再发肠缺血,经肠系膜动脉置管溶栓后症状消失。结论支架置入在改善肠系膜上动脉闭寒引起肠缺血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均显著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为尚未出现肠坏死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张曦彤张洪义张伟洪铎安建立夏永辉徐克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溶栓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106例,其中42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64例髂动脉和/或股动脉、胭动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术中采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64例,机械开通31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101例,支架置入69例(116枚支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分析介入治疗后的中长期疗效。【结果】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DSA检查6例内膜增生引起支架阻塞,6例非治疗部位血管病变进展所致下肢缺血,9例溶栓及PTA治疗部位血管再狭窄,均经PTA或支架置入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其余84例症状无复发,血管超声复查提示管腔通畅、血流良好。【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操作创伤小、中长期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肖亮童家杰申景徐克
经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研究经患侧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3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3组,A组经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31例),B组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27例),C组经足背静脉顺性溶栓(35例).根据临床症状和溶栓后第5天造影复查结果评估疗效.对3组治疗前后消肿率、静脉通畅度采用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组间比较;置管组穿刺时间、舒适度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分析;3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A组90.3% (28/31)、B组92.6% (25/27)、C组68.6% (24/3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759),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5,P=0.031);消肿率A组(83.5±21.1)%、B组(82.4±20.1)%、C组(67.0±23.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9,P=0.003),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22)、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静脉通畅度A组(61.2±20.2)%、B组(55.7±20.5)%、C组(44.2±23.6)%,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2,P=0.006),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3),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穿刺时间A组为(8.3±3.1) min,较B组的(16.3±3.5) min少(t=9.379,P<0.05);治疗期间患者舒适度评分A组为(2.2±1.2)分、B组为(5.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129,P<0.05);置管相关的并发症A组(3例)少于B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P<0.05).结论 经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IFVT是可行、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
苏浩波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汪涛
关键词:髂静脉股静脉隐静脉血栓溶解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