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80072)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振宁张海育朱敏兰马存芳狄文婧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文化习性
  • 4篇民族
  • 3篇文化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族群认同
  • 2篇民族认同
  • 2篇汉族
  • 1篇心理治疗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少数民族
  • 1篇身份
  • 1篇土族
  • 1篇青年
  • 1篇中学生
  • 1篇族群身份
  • 1篇文化背景
  • 1篇文化教育
  • 1篇民族文化

机构

  • 13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3篇张海育
  • 3篇朱敏兰
  • 3篇陈振宁
  • 2篇狄文婧
  • 2篇马存芳
  • 2篇官正荣
  • 1篇绽小林
  • 1篇马会军
  • 1篇张永辉

传媒

  • 4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2014年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要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在课程建设中要谋求文化的整合。青海三所本科院校在选修课程设置中较好地体现了本土文化资源,但存在如三所院校开发的多元文化课程数量悬殊,对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深度不足,多元文化课程还处在"自在"状态等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马会军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资源选修课
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汉族青年的文化逆适应——以青海地区为例
2011年
本文通过对青海民族大学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了青海地区汉族青年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逆适应问题。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而且还要对不同年级的汉族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引导汉族大学生的文化逆适应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狄文婧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背景汉族青年
土族青年族群认同问题研究
2011年
族群认同通常包括族群认知、族群情感和族群行为等三个维度。土族青年在族群认同的维度上存在着不同差异,对他们的族群认同差异受哪些因素影响?族群认同与文化习性之间又存在怎样的相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深入了解土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融合中的良好心理适应能力。该调查研究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海育
关键词:土族青年族群认同
青藏地区蒙古族青年跨文化适应力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蒙古族大、中学生跨文化适应力的问卷调查,发现蒙古族青年跨文化适应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蒙古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和跨文化态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跨文化能力方面无差异。
朱敏兰
青海藏族青年民族认同的发展路径分析
2013年
藏族青年的民族认同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民族认同中的情感因素因为文化环境的多元性而进一步强烈,性别、来源地对民族认同的情感因子存在影响,所学学科性质不影响藏族青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藏族青年文化习性中的宗教情感、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三个因素能够联合解释民族认同40.5%的变异量。
陈振宁官正荣
关键词:民族认同文化习性
汉族大、中学生文化逆适应现状及其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汉族大、中学生文化逆适应现状及其差异,本文采用《青年跨文化适应力量表》对青海省757名大、中汉族学生进行测评,并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情感,男性大学生和农牧区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显著低于同组中学生;表明中学生跨文化适应力情感成分偏多,系统的民族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具有更理性的跨文化适应力。
狄文婧
关键词:中学生
青藏高原蒙古族青年文化习性调查与研究
2011年
青藏高原地区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变迁在年龄和性别维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有着显著变化。在性别维度,男性较女性变迁大,影响其文化习性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交往面的扩大及与其它文化交往深度的增加。研究青藏高原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途径及文化习性群体差异,对于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探寻民族高等教育中文化认同及文化适应力培养的途径,促进文化融合中的良好心理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朱敏兰绽小林
关键词:文化习性
青海回族青年民族认同发展的调查研究
2014年
回族青年的民族认同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民族认同中的情感因子因为文化环境的多元性而进一步强烈,性别、来源地对民族认同的情感因子存在影响,所学学科性质不影响回族青年民族认同的发展。与汉族相比,回族青年民族认同的疆界非常清晰,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认同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卷入;回族青年的民族认同与其文化习性、跨文化适应力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宗教情感、风俗习惯、民族语言和跨文化意识四因素可解释回族青年民族认同变异的40.3%,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马存芳
关键词:民族认同文化习性
心理治疗与民族文化适应关系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民族文化不但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应对挫折与困难时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心理治疗与民族文化适应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完善心理治疗理论。
张海育
关键词:民族文化心理治疗
青海藏族青年文化习性获得调查与研究
2012年
本文通过对青海565名藏族大中学生文化习性的问卷调查及其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藏族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文化习性认同;藏族女性存在更强烈的民族语言认同;城镇藏族青年的主流文化态度和民族语言认同明显高于牧区青年;文科生对本民族的宗教、风俗、语言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认同感,而对主流文化则较理科生排斥;父亲文化程度与子女文化习性获得方面存在正相关。
官正荣陈振宁
关键词:文化习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