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00GK1006)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仲榆尹笃林范长岭郑洪河朱鹏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与石墨类负极活性材料的相容性被引量:13
- 2004年
- 选择了一种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人造石墨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考察了它在六种不同电解液中的恒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特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电解液在试样颗粒表面发生还原反应时所形成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的成份和含量。据此得出的结论是:电解液与石墨类负极活性材料能否相容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所选定的电解液能否与其颗粒表面发生缓和的还原反应、生成薄而致密的只允许锂离子通过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
- 徐仲榆范长岭尹笃林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相容性
- 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时石墨负电极与电解液界面所发生的反应被引量:3
- 2005年
-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原位XRD法对锂离子电池(LIB)首次充、放电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B首次充电时电解液于石墨负电极的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电子不可导而锂离子可导的固体电解质中介相(SEI)薄膜。FTIR分析结果证明SEI膜系由无定形碳酸锂和烷基碳酸锂组成。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和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所选择的电解液(例如EC基电解液)在石墨负电极表面的还原反应很缓和,反应中所产生气体的量和速率很小,则在石墨负电极表面将形成薄而致密的SEI膜。薄而致密的SEI膜所消耗的Li+ 量小,可以降低首次充电时的不可逆容量,同时减小Li+对石墨进行插层和脱层时的阻力,增大LIB的充、放电容量,提高充、放电效率。
- 尹笃林范长岭徐仲榆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SEI膜
- 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被引量:9
- 2002年
- 选择经最高热处理温度tmax=2 80 0℃处理过的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 (P -MCMB)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 (LIB)的负极材料 ,组配了 6种常用的电解液 ,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考察了P-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采用FTIR光谱技术测定了P -MCMB试样在 6种电解液中首次充电时表面生成的SEI膜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 ,P
- 徐仲榆朱鹏彭丽华郑洪河尹笃林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相容性中间相炭微球
- 尖晶石LiMn_2O_4和LiCoO_2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被引量:2
- 2006年
- 研究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尖晶石LiMn2O4和LiCoO2与6种电解液充、放电时的相容性。用X射线衍射检测自制的LiCoO2试样和尖晶石LiMn2O4试样的结构;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6种电解液在导电剂乙炔黑表面的氧化电位;将制得的尖晶石LiMn2O4试样和LiCoO2试样在上述电解液中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充电至高电位3.3~4.3V(vs Li/Li^+)时,如果正极活性材料表面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反应并在其上覆盖一薄层电子不可导的钝化膜,则将导致活性材料的充、放电效率降低,放电容量减少,即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差;反之,则相容性好;尖晶石LiMn2O4与上述6种电解液的相容性都很好,普适性强;LiCoO2与上述6种电解液的相容性差别较大,呈选择性。
- 尹笃林范长岭徐仲榆
- 关键词:尖晶石LIMN2O4LICOO2锂离子电池相容性
- 聚苯胺在LiCoO_2和LiMn_2O_4正极中的双重功能被引量:3
- 2011年
- 用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胺(PAn),并考察其在LiCoO2和LiMn2O4正极中的双重功能。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PAn的产率y=94.06%、导电率σ=18.39 S/cm,大于乙炔黑(AB)的导电率σ=7.77 S/cm;以制备的PAn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在不添加其他导电剂对其进行恒电流充、放电试验(电流密度J=15 mA/g)时,第三循环的比放电容量D3=60.8 mA.h/g、充、放电效率η3=94.56%;PAn在正极中兼有活性材料的功能;以LiCoO2和尖晶石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以PAn替代AB作为导电剂进行恒电流充、放电试验,在电流密度分别为15、30、45和60 mA/g时,比充、放电容量都增大,表明正极的极化程度减小;正极在经过较大电流密度(60 mA/g)充、放电后,再以小电流密度(15 mA/g)进行充、放电时,比充、放电容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明经较大电流密度(60 mA/g)充、放电后,LiCoO2和尖晶石LiMn2O4的贮锂结构没有改变。
- 范长岭徐仲榆苏玉长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COO2LIMN2O4聚苯胺
- HTT_(max)对碳微球的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3年
- 将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C MCMB)进行热处理,用密度和XRD图谱表征经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max)处理过的C MCMB试样的微观结构。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HTTmax对C MCMB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TTmax<2000℃时,试样中存在大量微孔,贮锂机制为"微孔贮锂",试样具有一定的贮锂容量,但不可逆容量大,充放电效率低且无平稳的充放电电位平台;当HTTmax=2000℃时,微孔几乎消失,而石墨微晶又小又少,因而试样的充放电容量达到最低;HTTmax=2300~2800℃时,随着HTTmax的升高,试样中的石墨微晶迅速长大,贮锂机制为"石墨微晶层间嵌锂",充放电容量高,充放电电位平台低而平稳,循环寿命长。
- 徐仲榆尹笃林谢辉朱鹏彭丽华郑洪河苏玉长
- 关键词:碳微球电性能负极材料微观结构
- 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被引量:5
- 2002年
- 选择HTTmax=2800℃处理过的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C MCMB)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LIB)的负极材料,组配了6种常用的电解液,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C 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采用FTIR光谱技术测定了C MCMB试样在6种电解液中首次充电时表面生成的SEI膜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C MCMB试样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和SEI膜的组织结构有关。
- 徐仲榆尹笃林凃健彭丽华朱鹏郑洪河
- 关键词:中间相碳微球电解液相容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被引量:3
- 2004年
-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LIB负极材料:充、放电到第500循环时,放电容量仍保持了最大放电容量的85.02%,充、放电效率为94.96%;同时也证明了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用于估测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可行性.
- 徐仲榆杨小飞王其坤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石油焦循环性能
- 聚苯胺在LiFePO_4/C正极中的双重功能被引量:1
- 2010年
- 锂离子电池(LIB)中正极活性材料的导电率σ都很低,要减小正极的极化程度,增大活性材料的比充、放电容量和充、放电电流密度,最有效方法之一是选用高导电率的导电剂,与粘结剂混合在一起在正极中组成良好的导电网络.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PAn)的导电率(σPAn=18.39 S/cm)大于正极中常用导电剂乙炔黑(AB)的导电率(σAB=7.77 S/cm).以PAn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不添加其他导电剂,对其进行恒电流充、放电试验(电流密度I=15 mA/g)时,其第3循环的比放电容量D3=60.8 mAh/g,充、放电效率η3=94.56%,试验结果表明:PAn在正极中兼有导电剂和活性材料的功能.以LiFePO4/C含碳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以PAn替代AB作为导电剂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试验,在电流密度为15 mA/g,30 mA/g,45 mA/g,60 mA/g,75 mA/g,90 mA/g和120 mA/g时,LiFePO4/C的比充、放电容量都增加了,表明正极的极化程度减小了.正极在经过较大电流密度(120 mA/g)充、放电后,再以小电流密度(15 mA/g)进行充、放电时,比充、放电容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明经大电流(120 mA/g)充、放电后LiFePO4/C的贮锂结构没有变化.
- 范长岭徐仲榆苏玉长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FEPO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