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109043-13200-1137103)
- 作品数:3 被引量:98H指数:3
- 相关作者:白钦先张志文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中国的经验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在样本期内,通胀惯性是造成中国通胀的最大影响因素,GDP过快增长是第二大导因,流动性过剩虽然也促成通胀,但是其不具决定影响;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对通胀的影响非常小;国际食品价格上升对中国物价有统计上显著但不是很大的推升作用,而国际能源涨价显著地推高PPI但对CPI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此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降低通胀,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 张志文白钦先
- 关键词:中国通胀通胀惯性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升值
- 外汇储备规模与本币国际化:日元的经验研究被引量:54
- 2011年
- 本文采用GMM估计方法,根据影响日元国际化的长期决定因素(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和货币惯性)设定回归基准模型,对1976—2009年间日本的外汇储备规模与日元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日本国际储备中畸高的外汇储备占比对日元国际化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控制了日元汇率波动性、"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日本超低利率的不利影响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本文对日元国际化程度较低的现象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有借鉴作用。
- 白钦先张志文
- 关键词:外汇储备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CPI通胀的传递效应研究被引量:37
- 2011年
- 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就1994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CPI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通胀惯性、实质GDP增长、国际能源和食品涨价、流动性过剩等影响CPI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有限,并且以半年前的变动对当期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不过幅度非常小: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0%,CPI衡量的通货膨胀下降不到1个百分点。在考虑了2005年"7.21"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 白钦先张志文
-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汇率传递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