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A090200003)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魏爱香招瑜刘俊赵湘辉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光学
  • 3篇带隙
  • 3篇电池
  • 3篇光学带隙
  • 2篇形貌
  • 2篇阵列
  • 2篇太阳能
  • 2篇太阳能电池
  • 2篇溅射
  • 2篇TIO
  • 2篇表面形貌
  • 2篇磁控
  • 2篇磁控溅射
  • 2篇ZNS
  • 1篇预制
  • 1篇原子
  • 1篇折射率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法

机构

  • 8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魏爱香
  • 6篇招瑜
  • 5篇刘俊
  • 3篇刘军
  • 3篇赵湘辉
  • 2篇庄米雪
  • 2篇颜志强
  • 1篇左志鹏
  • 1篇肖思达
  • 1篇张春星

传媒

  • 3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可再生能源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u_2ZnSnS_4纳米晶的溶剂热法制备和表征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溶剂热制备了Cu2ZnSnS4(CZTS)球形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谱(EDS)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球形纳米晶具有锌黄锡矿结构,球形颗粒的直径为190~300nm,每个球形颗粒是由很多平均尺寸大约24nm的纳米晶构成。纳米晶具有锌黄锡矿结构,其禁带宽度约为1.55eV。同时研究了反应前驱溶液中不同量的硫脲和氯化锌对所制备的CZTS纳米颗粒的结构、原子组分比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颜志强魏爱香招瑜刘俊
关键词:光学性能
ZnS薄膜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化学水浴法,以硫酸锌、硫脲、联氨、氨水和去离子水为反应前驱物制备ZnS薄膜。采用SEM、EDS、XRD和透射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反应前驱物中氨水以及联氨的浓度对ZnS薄膜形貌、成分、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ZnS薄膜的形成机理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ZnS薄膜由纳米颗粒组成,这些ZnS纳米颗粒为非晶态结构。ZnS薄膜中S与Zn原子比最大为0.79∶1,薄膜中夹杂少量ZnO或Zn(OH)2。ZnS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大于80%,禁带宽度为3.74~3.84 eV。氨水和联氨浓度对薄膜形貌、成分和光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反应前驱物中氨水浓度为0.5~0.8 mol/L、联氨浓度为0.5~1.0 mol/L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以在衬底上发生的离子-离子反应占主导作用,能在衬底上形成致密且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的ZnS薄膜,S与Zn的原子比接近1∶1。
刘军魏爱香庄米雪招瑜
关键词:太阳电池ZNS薄膜表面形貌光学带隙
预制层中In/Cu原子比对CuInSe_2薄膜成分、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2013年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共溅射CuIn合金靶和纯In靶,CuIn合金靶的溅射功率不变,通过改变纯In靶的溅射功率,制备了具有不同In/Cu原子比的CuIn预制层;然后以固态硒粉为硒源,采用三步升温硒化方式对CuIn预制层进行硒化。通过EDS、XRD和SEM分析方法,研究了预制层中不同的In/Cu原子比对铜铟硒(CIS)薄膜的成分、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IS薄膜主要由CuInSe2相构成,但存在少量的CuSe相,随着CuIn预制层中In/Cu原子比的逐渐增大,CuSe相所占比例减少,CIS薄膜中In/Cu和Se/(Cu+In)的比值也相应增大,CuInSe2大颗粒分布逐渐均匀,大颗粒之间的细小颗粒逐渐消失。
颜志强魏爱香招瑜刘军赵湘辉
关键词:磁控溅射技术表面形貌
氨水浓度对化学浴沉积的Zn(O,S)薄膜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12年
采用化学浴法,以ZnSO4.7H2O和SC(NH2)2作为反应前驱物,C6H5O7Na3.2H2O作为络合剂,NH3.H2O作为辅助络合剂和缓冲剂制备Zn(O,S)薄膜。采用SEM、EDS、XPS、XRD和透射光谱分析方法,研究氨水浓度对化学浴法制备的Zn(O,S)薄膜形貌、成分、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以及Zn(O,S)薄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Zn(O,S)薄膜是由ZnO和ZnS纳米颗粒混合组成的,ZnO具有纤锌矿结构,ZnS是以非晶相存在。随着反应溶液中氨水浓度的降低,薄膜中所包含的ZnO逐渐减少,ZnS逐渐增加,S/Zn原子比逐渐增加,透射率和光学带隙也逐渐增大。
刘军魏爱香招瑜刘俊庄米雪
关键词:透射率光学带隙
硒化方式对CuInSe_2薄膜结构、成分和形貌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首先在玻璃衬底上制备Mo薄膜,然后制备CuIn预制层。以固态硒粉为硒源,采用硒薄膜法和硒蒸气法两种硒化工艺,经过三步升温硒化方式对CuIn预制膜进行硒化制备CuInSe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能量散射谱和扫描电镜测试分析手段,分析CuIn预制膜和每一步硒化热处理后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硒化后均形成具有单一黄铜矿相结构的CuInSe2薄膜,薄膜具有(112)面择优取向,硒蒸气法形成的晶粒较大,但均匀性差。
赵湘辉魏爱香招瑜刘俊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磁控溅射
CdS纳米晶颗粒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化学浴沉积法,以CdCl2.H2O、CS(NH2)2、NH4Cl、NH3.H2O和去离子水作为反应前驱物,在不同的氨水浓度下制备CdS纳米晶颗粒薄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能量色散谱、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椭圆偏振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反应前驱物中氨水浓度对CdS纳米晶颗粒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S/Cd原子比、光透过率、光学带隙、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光学吸收边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前驱物中氨水浓度在0.4~1.0mol/L范围内,可以在衬底上形成均匀致密的CdS纳米晶颗粒薄膜。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CdS纳米晶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少,S/Cd原子比逐渐增加,由富Cd型转变为富S型,禁带宽度逐渐增加。在500~1000 nm波段内,折射率的平均值为1.75;消光系数k小于0.07。
赵湘辉魏爱香招瑜
关键词:CDS薄膜折射率消光系数光学带隙
密度可控的TiO_2纳米线束阵列合成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
2013年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以盐酸、去离子水和钛酸丁酯为反应前驱物,直接在透明导电玻璃(FTO)衬底上合成了具有金红石结构的TiO2纳米线束阵列。通过改变反应前驱物中钛酸丁酯的添加量,实现了对TiO2纳米线束阵列密度的调控。以TiO2纳米线束阵列为光阳极、CdS为敏化剂,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并研究了纳米线束阵列的密度对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线的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电池光伏性能的提高。纳米线的优化密度为11.8×106/mm2,此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0.947%。
刘俊魏爱香张春星
关键词:水热合成
Cd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线束阵列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以盐酸、去离子水和酞酸丁酯为反应前驱物,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FTO)上生长TiO2纳米线束阵列,以化学浴沉积技术制备CdS量子点敏化TiO2纳米线束阵列光阳极。研究了CdS量子点敏化的循环周期对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单色光光子-电子转换效率、静态和动态光电流的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dS量子点的大小和密度随着敏化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加,当敏化循环的周期为15次时,单色光光子-电子转换效率最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0.61 mA/cm2,开路电压为0.65 V,填充因子为0.50,光电转换效率为0.20%。通过强度调制的光电流谱分析,得到光生电子在光阳极中的扩散系数为3.2×10-6cm2/s,传输时间为2.1×10-2s。
左志鹏肖思达魏爱香刘俊
关键词:CDS量子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