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755506)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钟增球索书田游振东周汉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流变学
  • 1篇榴辉岩
  • 1篇辉岩
  • 1篇构造学
  • 1篇俯冲
  • 1篇UHP
  • 1篇变形分解作用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周汉文
  • 1篇游振东
  • 1篇索书田
  • 1篇钟增球

传媒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别-苏鲁区UHP变质岩构造学及流变学演化被引量:6
2008年
在大别-苏鲁区的30个关键位置,对UHP/HP变质岩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大比例尺(1:10000)制图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观察和对比,以便揭示它们的构造几何学、变形条件和流变学演化。初步的研究结果指出,广泛出露的UHP/HP榴辉岩相岩石形成一个巨大的UHP/HP变质带,提供了一个观察中朝与扬子克拉通之间三叠纪大陆深俯冲一碰撞带过程的窗口。观察的显微构造及组构指出,UHP/HP变质带内岩石变形机制,无论是在榴辉岩相阶段还是在榴辉岩相后阶段,都是以塑性流变为主,其力学行为和组构特征都受组成矿物的强度、强度差等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如压力、温度、应变速率、差异应力和流体含量等的制约。在俯冲/碰撞带内的变形分解作用于岩石圈不同层次及不同的构造阶段都曾发生,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应变局部化形成具高应变的剪切带网络,且一般显示典型的布丁-基质或碎斑-基质构造及流变学型式。根据构造、岩石、变质作用及地质年代学资料,借助于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提出一个大别-苏鲁区UHP/HP变质岩石流变学演化的工作模式,它涉及早期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三叠纪(~250~230Ma)大陆深俯冲/碰撞、UHP/HP变质岩形成,相继深埋岩石的多期折返。特别强调UHP/HP岩石向地壳表层的折返,主要是构造过程,地面侵蚀作用是次要的。
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游振东
关键词:榴辉岩岩石圈流变学变形分解作用俯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