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A030400001)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庄建陈寄梅温树生许刚岑坚正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心室
  • 3篇心室流出道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右心
  • 3篇右心室
  • 3篇右心室流出道
  • 3篇室间隔
  • 3篇室间隔缺损
  • 3篇缺损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3篇流出道
  • 3篇间隔缺损
  • 3篇合并室间隔缺...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闭锁

机构

  • 4篇广东省心血管...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庄建
  • 4篇温树生
  • 4篇陈寄梅
  • 3篇岑坚正
  • 3篇许刚
  • 2篇闫新建
  • 1篇丁以群
  • 1篇刘小清
  • 1篇卢嫦青
  • 1篇罗丹东
  • 1篇李贺智
  • 1篇欧阳淑怡
  • 1篇欧艳秋
  • 1篇韩凤珍
  • 1篇梁嘉健
  • 1篇麦劲壮
  • 1篇潘微
  • 1篇谢庆
  • 1篇张洪宇
  • 1篇聂志强

传媒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护理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护理配合。方法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前护士参与复杂手术病例讨论,明确手术方案及步骤,提前备好手术常规及特殊用物,术中做好环境与患者温度的管理,熟练配合外科医生,术后安全及时转运患者。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术前参与复杂手术病例讨论,正确准备特殊器械和物品,娴熟的护理配合,是外科医生顺利完成复杂大手术的重要保障。
张燕谢庆欧阳淑怡卢嫦青梁嘉健冯旭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护理配合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 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无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闫新建庄建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温树生许刚李贺智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右心功能
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单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手术年龄4.00个月至22.70岁(56.60±63.92)个月,均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心包卷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12.19%)。随访4.00个月至10.75年(3.00±2.35)年。随访期间失访3例(7.31%),二期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早期无吻合口狭窄,随访期间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增长;10例出现心包卷重度狭窄,5例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肺动脉及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后早期明显增加,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长短无相关关系。结论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早期效果良好,心包卷无远期生长能力,再次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随访。
闫新建庄建李佳妮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张洪宇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矫治长期结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下一期手术矫治IAA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6~26(15.9±5.8)d。A型14例,B型7例。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端侧吻合降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结果机械通气时间14~809(237.8±179.7)h,体外循环时间92~174(132.6±27.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8(70.9±18.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60(28.8±15.5)min,住院时间4~52(28.0±12.1)d。住院期间死亡3例(14.3%),分别因手术后败血症、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脏骤停而死亡。18例新生儿生存,随访3个月至11年,超声检查示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结论新生儿IAA合并心内畸形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矫治减少了手术次数,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手术效果良好。
周勘庄建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罗丹东
关键词:主动脉弓中断新生儿一期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效果初步评估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产后及时诊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先心病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救治的先心病患婴资料,共172例,随访至2013年8月30日.通过广东先心网建立的绿色通道,对网络内医院筛查的先心病患婴提供明确、便捷的胎儿期早期诊断及出生后及时救治.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随访率95.8%,婴儿期病死率8.8% (11/125).产前检查孕周18~38周.妊娠胎儿结局:保留125例(72.7%),引产45例(26.2%),宫内死亡2例(1.2%).新生儿期死亡3例.产后外科手术22例,中位手术日龄8.5天,术后死亡3例.早期手术的主要病种为: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离断、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论 通过多学科合作、建立广东先心网绿色通道,对胎儿先心病形成一个顺畅的诊治流程,可缩短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婴儿死亡.
刘小清庄建陈寄梅欧艳秋温树生韩凤珍潘微聂志强麦劲壮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干预战线前移被引量:6
2013年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防治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的重点先从临床开始,然后逐步发展到先心病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先心病防治战线正在前移。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先心病临床诊疗技术,包括术前影像学、分子遗传学诊断;复杂先心病外科技术及相关的麻醉、体外循环技术;简单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和内外科结合的镶嵌治疗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我国先心病临床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庄建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干预临床诊疗技术复杂先心病体外循环技术介入治疗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