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A090200038)

作品数:9 被引量:128H指数:7
相关作者:陈旭飞戴军张池周波任宗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土壤肥力
  • 2篇蚯蚓
  • 2篇污泥
  • 2篇红壤
  • 2篇肥力
  • 2篇赤红壤
  • 1篇稻秆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生长
  • 1篇生长繁殖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施肥
  • 1篇苏云金杆菌
  • 1篇碳氮
  • 1篇碳氮比

机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莱芜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张池
  • 7篇戴军
  • 7篇陈旭飞
  • 5篇周波
  • 4篇任宗玲
  • 3篇高云华
  • 2篇李静娟
  • 2篇李进
  • 2篇张静
  • 2篇杨小雪
  • 2篇许欢
  • 1篇常明
  • 1篇周顺桂
  • 1篇刘婷
  • 1篇倪晋仁
  • 1篇孙启宏
  • 1篇张聪俐
  • 1篇唐晶磊
  • 1篇摆亚军
  • 1篇陈晨

传媒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被引量:22
2012年
综述了不同生态类型的蚯蚓的特性及其土壤生态功能;总结了其对土壤重金属富集和有效性的作用及影响重金属活化的机理,并指出目前相关的生物化学机理研究的不足及其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文章针对蚯蚓在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技术的可能性,在未来工作中应加强真实污染土壤室内模拟和田间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索筛选和繁育本地蚯蚓品种以及添加有机物等相关技术。
陈旭飞张池高云华戴军
关键词:蚯蚓重金属土壤
蚯蚓作用下污泥重金属形态变化及其与化学生物学性质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0
2015年
城市污泥处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污泥农业利用是其最简单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之一,但污泥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限制了其实际推广应用,利用蚯蚓-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污泥重金属的方法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以新鲜城市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系统研究蚯蚓作用下污泥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污泥氧化还原条件、化学和微生物性质变化的关系,以期为蚯蚓-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在污泥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试验前期蚯蚓在污泥中能正常生长和存活,前20 d总生物量增加了52%。蚯蚓可以显著促进污泥中的Cu、Zn、Cd、Ni等重金属从残渣态和铁锰态等稳定形态向交换态和水溶态等有效形态转化。还可以显著降低污泥中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减缓p H值下降速度,降低总有机碳含量,促进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减少污泥微生物的数量并增加其种群活性。蚯蚓作用下,污泥中重金属的活化程度与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微生物种群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蚯蚓可以促进污泥重金属的活化,并改善污泥的肥力条件,为修复植物在污泥中的正常生长和对重金属离子的快速吸收提供有利条件。
周波唐晶磊代金君许欢杨小雪陈旭飞张池戴军
关键词:污泥蚯蚓重金属
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生长60 d收获时,多数蚓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蚓粪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对照和相应的化肥处理.蚓粪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化肥处理,且随蚓粪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趋显著.中药渣蚓粪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其合理施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李静娟周波张池张静许欢杨小雪陈旭飞戴军
关键词:中药渣蚓粪玉米土壤肥力
深圳市光明新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7个主要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土壤肥力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8年的演变,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1984年的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偏低转变为2011年的容重偏高和氮素缺乏,但由于前后的突出肥力因子和限制因子均相互抵消,土壤综合肥力未产生显著差异.不同农田片区的土壤综合肥力和主要限制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都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片区的种植模式和施肥习惯向着不同方向演变造成的.
周波陈旭飞张聪俐李静娟张静任宗玲张池戴军
关键词: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赤红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pH值、粘粒、容重、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全量及其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理化特征及其关键改良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垦旱地容重最高,粘粒含量和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全量氮磷钾养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果园土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且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桉树林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而粘粒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垦旱地、果园和桉树林、灌木林土壤理化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垦旱地当前质量相对较差。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养分缺乏是当前新垦旱地土壤理化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较少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是当前桉树林地、灌木林土壤质量的限制因素。主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理化质量差异,而且也是探查改良土壤质量因子的有效方法。
张池高云华陈旭飞周波李进任宗玲戴军
关键词:赤红壤土地利用方式理化性质
华南赤红壤地区4种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属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地处典型赤红壤区域的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为研究范围,对4种不同耕作模式下12种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模式首先影响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电导率等,其次综合影响粘粒、有机质以及其他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田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全钾、有效磷和孔隙度,水旱轮作模式对pH值的影响最大,旱地模式主要造成了容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改变,菜地模式主要影响了电导率以及粘粒、全磷和碱解氮,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属性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周波高云华张池陈旭飞任宗玲李进戴军
关键词:赤红壤耕作模式
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化的综合效果被引量:10
2013年
以习惯施肥作对照,试验了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以茶渣、中草药渣为主要原料)在改良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养分均衡,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提高了0.14-0.54,改良土壤酸化效果显著;而习惯施肥则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下降了0.27-0.40,加剧土壤酸化趋势。就土壤养分效应而言,在同等养分用量条件下,茶园专用有机肥速效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缓效养分供应能力与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增加了土壤矿质元素供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可使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金萱和英红九号产量分别增加6.4%和7.8%,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在经济效益上,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的净产值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增效幅度达6.5%-7.9%,平均每667 m2增收1 249-6 544元。
唐颢唐劲驰刘奋安黎健龙
关键词:茶渣习惯施肥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镉对苏云金杆菌发酵的影响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为揭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富集重金属的可行性,考察重金属对Bt发酵的影响,以生物毒性较大的重金属镉(Cd)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污泥为培养基,研究了添加Cd(II)对Bt生长和晶体蛋白合成的影响,分析了Bt发酵过程中Cd有效态质量浓度的变化,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初步探讨了Cd(II)在Bt表面吸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外加Cd(II)对Bt生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Cd有效态质量浓度,污泥培养基在支持Bt生长和降低重金属有效态质量浓度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培养基;Bt对Cd(II)有较好的耐受性,当Cd有效态质量浓度在20 mg.L-1以下时,Bt能较好地完成生长代谢过程;光谱学分析表明Bt对Cd(II)有少量吸附,吸附位点主要为羟基,少量C=O基团也可与吸附反应,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常明周顺桂孙启宏摆亚军陈晨倪晋仁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城市污泥生物有效性
不同碳氮比培养基质组合对赤子爱胜蚓生长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牛粪和稻秆作为培养基质,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在不同碳氮比培养基条件下生物量以及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0%牛粪(碳氮比为21.8)和80%牛粪+2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4.9)堆置30、60、90 d后的蚯蚓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牛粪+40%稻秆组合(碳氮比为28.7)堆置60和90 d后蚯蚓总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第90天达到324条;另外,培养基质的碳氮比与蚯蚓的生物量和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由此可知,碳氮比在21.8~24.9之间的牛粪和稻秆基质组合适宜蚯蚓生长,碳氮比为28.7的牛粪和稻秆基质组合适宜蚯蚓繁殖.
刘婷任宗玲陈旭飞张池戴军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牛粪稻秆碳氮比繁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