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0-SYS-15)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强殷建军曹建华唐伟黄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岩溶
  • 4篇
  • 2篇地下水
  • 2篇地质
  • 2篇岩溶地质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物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性
  • 1篇地下河
  • 1篇地下水水源地
  • 1篇岩溶区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源地
  • 1篇溶蚀
  • 1篇溶蚀速率
  • 1篇水源地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西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张强
  • 1篇汪进良
  • 1篇王培
  • 1篇何师意
  • 1篇黄芬
  • 1篇于奭
  • 1篇张红波
  • 1篇唐伟
  • 1篇曹建华
  • 1篇贾亚男
  • 1篇殷建军
  • 1篇林玉石
  • 1篇闫志为
  • 1篇王玲玲
  • 1篇王艳雪

传媒

  • 3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5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岩溶区河流洪水过程中的碳汇动态变化——以桂林漓江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2012-05-08—17期间,漓江先后出现3次洪水,在洪水期间对漓江进行了高频率昼夜监测。发现洪水过程中不同阶段岩溶碳汇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Ⅰ和Ⅴ阶段的河流水化学由于基本未受洪水影响,pH、水温和PCO2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EC、流量和HCO3-则相对较稳定;Ⅱ、Ⅲ和Ⅳ阶段由于洪水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Ⅳ阶段由于雨后碳酸盐岩的溶解,降雨主要分布于岩溶区及降雨量较小等因素导致Ⅳ阶段流量与HCO3-为正相关,与Ⅱ、Ⅲ阶段相反。利用水化学-径流法计算洪水过程中的碳汇量,碳汇与流量和HCO3-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7和0.33。本次洪水监测期间的碳汇通量为3 491.06 t C,其中洪水过程中的碳汇量是洪水前的4.52倍。
张红波何师意闫志为于奭王玲玲王艳雪王培
关键词:岩溶洪水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通过采用改进的斯洛文尼亚模式,考虑四个因子:覆盖层(O)、径流特征(C)、降雨条件(P)、岩溶发育程度(K),对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的固有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12.6%为高脆弱性地区;43%为中等脆弱性;44.4%为低脆弱性区域。消水洞及周边100m和消水河及其两边10m,以及岩溶管道发育地区为高脆弱性区。大部分岩溶区为中等脆弱性区。砂岩地区为低脆弱性地区。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该评价结果为各级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简单明了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对于川东岩溶槽谷地区脆弱性评价有推广价值。
张强
岩溶地质碳汇的稳定性——以贵州草海地质碳汇为例
近几年来对岩溶碳汇的争论越来越多,其关键问题是岩溶作用产生的重碳酸根是否稳定。本文以贵州草海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以碳同位素模型计算出岩溶作用产生的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张强
关键词:稳定性水生植物碳同位素
岩溶地质碳汇的稳定性——以贵州草海地质碳汇为例被引量:32
2012年
近几年来对岩溶碳汇的争论越来越多,其关键问题是岩溶作用产生的重碳酸根是否稳定。本文以贵州草海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以碳同位素模型计算出岩溶作用产生的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溶解无机碳)中58.8%为草海中为水生植物利用,草海地质碳汇量达588.67tC/a。以此推算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物每年固碳量370602tC/a,长江中下游湖泊中仅沉水植物稳定的地质风化CO2汇量约为75万吨。从而证明岩溶碳汇的相对稳定性和岩溶动力系统新理论的合理性。
张强
关键词:稳定性水生植物碳同位素
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对象,研究了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观测计算结果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后,由于内外源水相互混合,提高了岩溶水的溶蚀能力,以致DIC含量不断升高,其碳酸盐饱和指数也逐渐增加,SIc由不饱和达到饱和,增加了岩溶碳汇的通量。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仅以位于地下河上游的小龙背的外源水补给量和地下河出口的HCO3-浓度进行计算,岩溶碳汇通量由2.28×105 g增加至2.04×106 g,增加了近10倍。碳汇通量的增加固然与沿途大气降水、植被及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CO2输入有关,但更与外源水加入形成的混合溶蚀作用有关。因此,在岩溶碳汇通量计算中外源水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黄芬唐伟汪进良曹建华殷建军
关键词:地下河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含水层固有脆弱性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基于"起源-路径-目标"模型,考虑三个因子:覆盖层(O)、径流特征(C)、降雨条件(P),对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含水层固有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流域范围内,9.6%为极端脆弱区,45%为高脆弱区,36%脆弱性中等区,7.5%为低脆弱性地区,1.9%为很低的脆弱性区。具体而言,消水洞以及他们周边100m和消水河及其两边10m为极端脆弱性,其他岩溶区为高、中等脆弱性,砂岩区为低脆弱性区域。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为各级决策部门的合理规划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简单明了的科学依据,使规划者对土地利用和地下水质量保护的决定更加明智、合理。该方法对于川东岩溶槽谷地区脆弱性评价有推广价值。
张强林玉石
关键词:岩溶
夏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溶蚀作用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区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土壤理化性质会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测得重庆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区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6个测试点夏季绝对溶蚀量和单位面积溶蚀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下溶蚀速率存在显著差异,旱地>退耕林>水田>杉竹混交林>荒草地>竹林。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层位溶蚀量进行统计发现:溶蚀速率基本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但差别不大。但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层位之间溶蚀量存在明显差别,差别最大点出现在荒草地,其壤中-20cm处溶蚀量是其表层的4.23倍。另外,各点壤中CO2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溶蚀速率的变化总趋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土壤有机质则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溶蚀速率变化总趋势相反,但与地表溶蚀速率基本成正相关。故认为有机质含量对溶蚀速率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刘文张强贾亚男
关键词:土地利用岩溶作用溶蚀速率夏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