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29)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H指数:7
相关作者:庞雄奇陈冬霞姜振学邢恩袁肖中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4篇气藏
  • 3篇油气
  • 3篇砂岩
  • 3篇川西坳陷
  • 2篇低渗
  • 2篇致密砂岩
  • 2篇中段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HYDROC...
  • 2篇成藏
  • 2篇川西坳陷中段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致密砂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调查
  • 1篇须二段
  • 1篇岩性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油藏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重庆矿产资源...

作者

  • 6篇庞雄奇
  • 6篇陈冬霞
  • 4篇姜振学
  • 2篇郭继刚
  • 2篇肖中尧
  • 2篇王志欣
  • 2篇李林涛
  • 2篇邢恩袁
  • 2篇邓克
  • 2篇张建华
  • 1篇马中振
  • 1篇李峰
  • 1篇张宝收
  • 1篇张永生
  • 1篇马俊宝
  • 1篇邱红
  • 1篇邹越
  • 1篇宋兵
  • 1篇王银珍
  • 1篇王学东

传媒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Acta G...
  • 1篇Petrol...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被引量:11
2010年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严重,气水分布十分复杂,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问题。在对须二段致密气藏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条件,综合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揭示了该区复杂的气水分布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二段天然气主要为煤型裂解气,地层水型主要表现为CaCl2型,属于高封闭环境下的地层水。试气资料和测井解释结果表明,川西坳陷深层须二段主要以气层和含气层为主,局部井为气水同层和纯水层,地层水无成层性,水的分布表现出串珠状残留地层水的特点。孤立的地层水不受构造的控制,水的产出并不表现出上水下气或上气下水的特点,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在深盆气形成过程中,气驱替水首先通过相对疏松的高孔高渗的储集空间,而对超致密砂体内已封存完好的水体则无力驱替,形成"残留地层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陈冬霞庞雄奇李林涛邓克张建华
关键词:川西坳陷致密气藏气水分布
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川西坳陷中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区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普遍存在争议。该文在对孝泉—新场—合兴场、洛带—新都和马井等气田56个天然气样品的C1—C4碳同位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表明:天然气碳同位素的总体分布显示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正序特征;碳同位素值在垂向上由深层须4段至中、浅层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直至下白垩统气藏,总体显示出减小趋势。利用δ13C2-δ13C1判别天然气成熟度,表明由深至浅天然气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中、浅层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天然气表现出热裂解气的特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5段和须4段,部分来自侏罗系自流井组。
祝金利邹越陈冬霞
关键词:碳同位素气源对比天然气成因川西坳陷中段四川盆地
Control of Facies and Potential on Jurassic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Hinterland Region of the Junggar Basin被引量:7
2010年
Exploration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Jurassic System in the hinterland region of the Junggar Basin has a low degree of exploration but huge potential,however the oil/gas accumulation rule is very complicated,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il and gas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facies belt and sedimentary system distribution macroscopically,and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 of sand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lithofacies and petrophysical facies microscopically.Controlled by ancient and current tectonic frameworks,most of the discovered oil and ga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delta front sedimentary system of a palaeo-tectonic belt and an ancient slope belt.Subaqueous branch channels and estuary dams mainly with medium and fine sandstone are the main reservoirs and oil production layers,and sand bodies of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have good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the facies controlling effect shows a reservoir controlling geologic model of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also controlled by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energy at the high points of local structure macroscopically, while most of the successful wells are distributed at the high points of local structure,and the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y is good at the place of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energy;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faults,and the reservoirs near the fault in the region of relatively low pressure have good oil and gas shows;the distribu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at the depression slope is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at positions of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formation of the reservoir of the Jurassic in the Junggar Basin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favorable facies and low-potential coupling control,and among the currently discovered reservoirs and industrial hydrocarbon production wells,more than 90%are developed within the scope of faciespotential index FPI>0.5,while th
CHEN DongxiaPANG XiongqiKUANG JunKANG DejiangLEI LeiDENG Yougen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腹部天然气富集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被引量:23
2010年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在早侏罗世(J1)末期即开始进入排烃门限,晚侏罗世(J3)早期—中期开始进入排烃高峰期;②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处于J3p—K,T3x3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J3sn—J3p,T3x5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K1—K2;③川西地区不同层段不同地区进入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期的时间存在差异: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鸭子河地区排烃时间相对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次之,大邑和丰谷地区较晚,须五段烃源岩在洛带排烃时间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和丰谷地区次之,大邑地区和鸭子河地区最晚。
陈冬霞黄小惠李林涛邓克张建华邱红
关键词:川西坳陷烃源岩排烃门限生烃潜力排烃史
岩性油气藏分布区定量预测新方法——以大民屯凹陷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统计大民屯凹陷岩性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发现,烃源灶(S)、界面势能(P)、沉积相(D)和区域盖层(C)是控制大民屯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功能要素,据此提出T-CDPS功能要素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及岩性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带预测方法。4个功能要素在纵向上的有序组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成藏层位,在平面上的叠加复合决定着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在地史过程中的同时联合决定着油气成藏的时间。通过分析各功能要素的单因素控油气作用及其定量表征方法,得到单因素控藏概率,经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控藏概率指数,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可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有利区。应用T-CDPS功能要素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预测大民屯凹陷古近系Es33、Es34和Es4岩性油气藏最有利分布区,应用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李建华庞雄奇宋兵陈冬霞马俊宝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有利区预测大民屯凹陷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在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近100个致密砂岩岩屑样品进行定量颗粒荧光(QGF/QGF-E)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长4+5油层组致密砂岩的QGF-Index(颗粒荧光指数)和QGF-E(颗粒抽提物荧光指数)数值相对较低,且QGF-Index值和QGF-E值两者匹配关系复杂,显示低渗透致密砂岩薄互层成藏差异性明显;储层中低渗透致密砂泥岩薄互层油气微观运聚充注机理分为4类:排烃高峰期充分充注型,排烃高峰期欠充注型,排烃高峰期后充注型,未充注型。定量颗粒荧光技术是发现低渗透致密砂岩薄互层中含油层段的有效手段。
高剑波张厚和庞雄奇陈冬霞王志欣姜振学王学东王银珍
关键词:低渗透致密砂岩成藏
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输导系统类型及其运聚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中生界长6油层组-侏罗系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低渗致密砂岩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系统,主要有裂缝简单型、裂缝-砂体复合型、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和砂体简单型等4种,其中裂缝型输导系统是整个延长组中上部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裂缝-砂体复合型输导系统是长6~长2油层组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储层物性封闭岩性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输导系统是不整合地层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砂体型输导系统是延安组和直罗组常规储层中发育的低幅背斜和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的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提出了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油气运聚具有多点充注、"补丁式"拼接、无重力分异的特征。该次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提供了有益参考。
高剑波吴景富张功成张厚和庞雄奇陈冬霞王志欣姜振学廖金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运聚
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充注史被引量:14
2012年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致密气藏的充注史与油气分布规律,选取该气藏的DB101、DB103和DB2等3口井的36块砂岩样品,进行颗粒荧光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B101井与DB2井曾经在同一个古圈闭内,DB103井则在另一个独立的古圈闭内,古圈闭内的油藏呈层状分布特征。DB101井现今水层为早期油气的运移路径;DB103井气水界面以下可能存在残留油气层,真正的气水界面比现今气水界面深;DB2井部分古油层晚期被破坏。古油藏的分布及演化对现今油气的分布聚集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邢恩袁庞雄奇肖中尧姜振学张永生郭继刚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Control of facies and fluid potential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Silurian targets in the Tazhong Uplift,Tarim Basin,China被引量:3
2011年
探索惯例证明在 Tazhong 的志留纪烃累积高举是极其复杂的。我们的研究显示油和煤气的累积被有利外形和低液体潜力控制。在宏水平,在这的烃分发高举被结构的地区和沉积系统控制。在微水平,油出现被岩相和 petrophysical 外形统治。外形的控制在高孔和渗透控制烃累积被表达。而且,在 uplift 的宏油和煤气的分发被相对低的液体潜力也在本地高度影响,在很成功的井被定位的地方。这些井也是仔细与邻近的破裂有关。因此,在 Tazhong 的志留纪烃累积机制高举能如下被描述。由结构导致了,深并且 overpressured 液体与相对低的潜力和高孔和渗透通过差错移居了进沙身体。释放过压驱逐了油和气体进迫使正常的地区,并且烃被 overlying caprock 保存糟糕压缩了含碳、二叠的 mudstones。如此的机制反映有利外形和低潜在的控制烃累积。在 uplift 基于水库和商业井的统计分析,在在陷井和外形潜力索引的含有石油的性质之间的一种关系被建立,并且二个有利目标的预言被做。
Yu Yixing Chen Dongxia Pang Hong Shi Xiuping Pang Xiongqi
关键词:油气成藏机理塔中隆起流体势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类型的判别被引量:33
2011年
依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的碳同位素、烃源岩热解、储层分析化验、气藏压力、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的正、反演综合分析,对该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依南2气藏侏罗系阿合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发生在距今约11 Ma,而其烃源岩排烃高峰为距今5 Ma,储层致密化时间早于烃源岩大量排烃时间,为先致密后成藏的深盆气藏;依南2气藏具有气水倒置、相对负压的地质特征,成藏动力机制为气体分子膨胀力作用下的活塞式气驱水充注成藏机制;依南2气藏为早期大规模深盆气藏,晚期遭受调整改造,含气范围受南北断裂带控制。
邢恩袁庞雄奇肖中尧张宝收姜振学李峰郭继刚马中振
关键词:石油地质地质调查砂岩深盆气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