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27)

作品数:22 被引量:313H指数:8
相关作者:许浩汤达祯喻廷旭林文姬张文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盆地
  • 8篇柴达木盆地
  • 6篇油气
  • 6篇成藏
  • 6篇储层
  • 5篇油田
  • 5篇三塘湖盆地
  • 5篇抬升
  • 5篇湖盆
  • 5篇构造抬升
  • 4篇气藏
  • 3篇低压油气藏
  • 3篇油藏
  • 3篇气田
  • 3篇浅层
  • 3篇流体
  • 3篇包裹体
  • 3篇成藏特征
  • 2篇地质
  • 2篇异常低压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联煤层气有...
  • 2篇四川省煤田地...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8篇许浩
  • 13篇汤达祯
  • 6篇喻廷旭
  • 3篇张文忠
  • 3篇尹微
  • 3篇林文姬
  • 3篇陈晓智
  • 3篇汪雷
  • 3篇李海
  • 2篇毕海滨
  • 2篇赵俊龙
  • 2篇房媛
  • 2篇王海华
  • 2篇祝武权
  • 2篇李明
  • 2篇赵达
  • 1篇贾自力
  • 1篇李松
  • 1篇张君峰
  • 1篇陶树

传媒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Acta G...
  • 1篇Petrol...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砂山油田露头油藏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油砂山地区露头油藏圈闭特征、流体性质和地层压力分析,结合油气成藏过程,查明该区地质特征、形成机制和主控因素。油砂山地油层(组)分布受潜水面控制,原油物性由浅至深逐渐变好,产层呈明显低压;油气藏形成经历圈闭发育期、油气充注期和油藏调整-聚集期,具"持续充注、晚期成藏"特征。此过程中深部充足油源是成藏的物质基础,优质储层是油气储集的必要条件,断裂-超压联控是油气运移的关键,后期构造改造为油气分布的主导因素。
李海许浩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主控因素
Influence of tectonic uplift-erosion on formation pressure被引量:4
2010年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ly low-pressur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ectonic uplift and the consequent eros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bnormally low-pressure reservoirs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establish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 set of equ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pressure in a closed system influenced by uplift-erosion,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sis of abnormal pressure and uplift-eros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alance pressure (P b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coefficient may form when the current formation pressure was higher than P b , and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may form when the current formation pressure was lower than P b . In the Santanghu Basin, the current formation pressure of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reservoirs is lower than P b , so tectonic uplift-erosion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fluid temperature and the rebound of rock porosity and strata erosion.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of Jurassic strata in the Santanghu Basin was decreased by 11.6-17.1 MPa due to tectonic uplift-erosion during the Late Yanshanian period.
Xu HaoZhang JunfengJia ChengzaoTang DazhenYin Wei
关键词:构造抬升低压油气藏三塘湖盆地异常低压油藏压力
低压油气藏形成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0
2009年
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低压油气藏的发现,沉积盆地中低压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系统总结了低压成因方面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将低压成因归纳为4个方面:①岩石孔隙空间增大;②孔隙流体体积减小;③流体承压高度降低;④原始压力的保存。同时指出,低压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孔隙流体的供排不平衡。针对低压油气藏形成各种控制因素的定量模拟和评价以及低压油气藏的压力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许浩张君峰汤达祯尹微陈艳鹏林文姬
关键词:低压油气藏油气田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地层的抬升与剥蚀是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剥蚀量的大小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是研究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采用声波时差法和优化孔隙度法恢复了地层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埋藏史及生烃演化史,同时阐述了地层剥蚀与该区异常低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上新统地层剥蚀厚度约为1600m;地层的构造抬升剥蚀期对应着烃源岩的主力生排烃期;异常低压的形成主要是地层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的结果。
陈晓智许浩汤达祯胡晓兰尹微
关键词:剥蚀厚度构造抬升地质意义柴达木盆地
输导体系对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油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针对三塘湖盆地沉积充填和构造演化特征,从油气成藏角度综合运用输导体系研究方法,分析了盆地输导体系的构成,重点剖析了输导体系对侏罗系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盆地侏罗系油藏输导体系主要为断裂、不整合面和连通砂体,断裂控制了油藏的纵向分布,不整合面和砂体的输导性能控制了油藏的平面展布。不同输导要素相互组合形成了断层—不整合—砂体型和断层—砂体型复合输导体系,它们控制了逆冲褶皱带、斜坡带两种成藏模式。进一步揭示了油气成藏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君峰
关键词:输导体系侏罗系成藏模式三塘湖盆地
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异常低压形成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基于其压力分布特征,从地层流体性质、封闭机制、沉积特征、构造演化等方面深入剖析异常低压形成的主控因素,查明浅层低压油藏封闭条件和形成机制及其压力演化与成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油泉子油田浅层Ca Cl2型地层水、高矿化度、低变质系数、轻质低粘度原油物性共同反映出研究区浅层油藏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湖盆咸化沉积的塑性较高的含膏质泥岩以及物性渐变带、沥青封堵作用为浅层低压系统垂向和侧向封闭提供重要保障。运用EASY%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研究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构造抬升剥蚀厚度恢复结果表明,其剥蚀厚度达2 700 m,剥蚀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反弹增大和流体降温收缩,从而使得油藏压力降低,经计算其压力分别降低了14.1和7.4 MPa。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异常低压的形成是沉积配置、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喻廷旭汤达祯许浩汪雷王凯
关键词:异常低压构造抬升油泉子油田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藏包裹体与成藏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流体包裹体测试,结合盆地埋藏史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南翼山油田新近系上油砂山组颗粒灰岩储层中包含液态烃、气液烃、气态烃及盐水等4种包裹体类型,主要分布于切穿灰岩颗粒的微裂隙、灰岩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及粒问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烃类普遍发较强的蓝色和浅蓝色荧光,其中掺杂显示较强黄绿色荧光斑点。研究还表明上油砂山组储层中存在2期包裹体,第1期包裹体形成于上新世中期,此时上干柴沟组烃源岩进入低成熟阶段,伴随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成藏,该期油气充注量较小,主要为少量低成熟的液态烃;第2期包裹体形成于上新世晚期,该时期圈闭定型、烃源岩成熟和断层、裂缝运移通道条件等匹配最好,是油藏中烃类注入的关键时期。
张君峰喻廷旭许浩房媛汪雷祝武权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近系包裹体成藏特征油气充注
致密储层油气产量与储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被引量:8
2016年
致密油气储层产量和储量的预测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致密油气田开发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致密油气储层普遍具有低渗—特低渗特征,对比分析了伸展指数产量递减法(SEPD法)、适用于裂缝性储层的Duong产量递减法(Duong法)及改进的SEPD法(YM-SEPD法)等三种经验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原始储层渗透率的大小,生产时间段的选取以及边界效应和经济采出速度的相对关系对预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当渗透率高于10^(-6)μm^2时利用YM-SEPD方法预测比较准确,当渗透率低于10^(-6)μm^2时利用SEPD法和Duong法预测比较准确;使用的生产数据生产时间越长、数据越多,相对误差越小,但是第一年的数据包括在内时,容易低估产量;生产时间少于两年时,综合使用YM-SEPD法和Duong法可以得到保守而可信的结果;边界效应出现后,利用双曲递减法预测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
张君峰毕海滨许浩赵俊龙赵达耿昀光
关键词:储量渗透率
柴达木盆地与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柴达木盆地和莺歌海盆地都在一定深度和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现象。通过对这2个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超压特征及成因和油气成藏史3个方面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油气运聚与压力系统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2个盆地的沉积演化都经历了沉积物快速堆积,形成了巨厚的烃源层,并且对应于盆地超压发育的主要层位;超压体系的分布受各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和构造作用控制明显,超压顶界面基本呈现出中间高、向盆地边缘降低以至消失的特点。油气主要富集在超压顶界面附近及其上的常压系统内,在封闭和保存条件较好的深部也具有较大潜力。超压体系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条件,并在一定地质背景下控制着油气分布,同时油气成藏过程对盆地超压系统的产生和演化也具有重要影响。
李海王鹏许浩申磊军陈同刚雷刚
关键词:超压体系油气成藏柴达木盆地莺歌海盆地
韩城地区煤储层孔渗应力敏感性及其差异被引量:18
2013年
以韩城煤层气区块3号、5号和11号煤层为例,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煤心孔渗实验,探讨了该区煤储层物性与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煤心孔渗随围压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渗透率应力伤害远强于孔隙度应力伤害,但各煤层的应力敏感性各不相同:在实验围压从4.14 MPa(600 psi)增加到12.42 MPa(1 800 psi)条件下,11号煤层孔渗应力敏感性最强,孔隙度应力伤害达76.5%,渗透率应力伤害达93.3%;3号煤层孔渗应力敏感性最弱,孔隙度应力伤害38.5%,渗透率应力伤害77.9%;5号煤层孔渗应力敏感性较强,孔隙度应力伤害约45%,渗透率应力伤害达83.9%。分析认为,裂隙发育状况是造成各煤层间孔渗应力敏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实验数据的拟合情况看,幂函数模式比指数函数模式更能准确地获取测试围压范围内的孔渗内插值。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
关键词:煤储层孔渗应力敏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