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00-20)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相关作者:尹新华张一娜傅羽邹亚男杜秀敏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将含有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和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分别转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用X-gal染色法检测腺病毒的转染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转染后平滑肌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的表达,于第13、、5及7天用玻片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距离。结果感染指数为100,腺病毒的转染率可达到95%;基因转移后3天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检测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的表达;同一浓度下转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对照组相比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腺病毒具有较高的转染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能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能够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 傅羽尹新华张一娜李呼伦周令望
- 关键词:内科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转移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VJ-AVE脂质体复合物或HVJ-脂质体(空载体组)或生理盐水(盐水组),1,3和7天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局部TFPI表达;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各组实验动物观察6个月评价这种疗法的安全性。结果:TFPI基因转移后1天即检测到TFPI mRNA表达,第3天为高峰;TFPI组血栓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其它3组(P<0.05);体内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各器官未见到HVJ感染及复制迹象。结论:HVJ-AVE脂质体介导TFPI基因转移能够安全而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
- 尹新华傅羽张一娜邹亚男杜秀敏韩志刚
-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治疗血栓形成
- 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腺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及体内表达
- 2005年
- 目的构建携载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TFPI基因连接到穿梭质粒pDC316中,然后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以及重组穿梭质粒pDC316-TFPI共转染293细胞,并在其中发生Cre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及腺病毒包装,扩增后进行滴度测定。将包装成功的携带人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FPI)转染兔颈动脉,并用携带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LacZ)作为对照,3d后RT-PCR、ELISA法检测人TFPI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得到了携带人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包装的病毒蚀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ationunit,PFU)滴度为7.6×1012/L。在Ad-TFPI转染兔颈动脉后3d,RT-PCR法和ELISA法均检测出TFPI表达,Ad-LacZ转染后未测到人TFPI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FPI腺病毒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 邹亚男李天发聂宏刚张瑶尹新华关振中于波
- 关键词:腺病毒基因疗法
- 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
- 2005年
- 目的:探讨兔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后局部灌注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对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及心内科完成。选择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12只和生理盐水组12只。①建立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3.0~3.5mmOTW球囊导管沿导丝送入左髂动脉,使球囊近端距腹主动脉远端1cm。以606kPa扩张球囊,反复推拉3次,以剥脱血管内膜。撤出导丝,经OTW球囊按分组分别注入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300μg和生理盐水1.5mL。球囊压力50kPa,保留20min后撤除。术后给予动物高胆固醇饮食(胆固醇、蛋黄粉、脂肪)4周。②测定横切面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外弹力板内管腔面积、计算新生内膜面积(内膜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横切面管腔面积)、中膜面积(中膜面积=外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和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每段血管的数值均由2名人员读取3张切片(间隔30μm)数值计算均值而得。观察局部血管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实验血管段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2组24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无脱失值。①造膜结果:经过2周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后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饲养前犤(17.73±7.42),(1.10±0.26)mmol/L,P<0.01犦,经形态学观察确认为典型的髂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模型。②组织病理图像分析: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外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横切面管腔面积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犤(1.59±0.41),(1.21±0.40),(0.80±0.22)mm2,(1.16±0.36),(0.79±0.47),(0.24±0.19)mm2,P<0.01犦。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犤(0.23±0.21)mm2,0.74±0.64,(0.55±0.24)m
- 杜秀敏尹新华张一娜关振中
- 关键词:动脉硬化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被引量:4
- 2008年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凝血过程的启动子(组织因子)的特异性生理抑制物,属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许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它能够预防血栓形成、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其防治再狭窄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抑制血栓形成、血管重构、内膜增殖以及炎性反应等密切相关。本文将综述目前有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一些研究进展。
- 傅羽尹新华张一娜
-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管成形术再狭窄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