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307)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峥嵘霍建忠郭常安蒋淳高飞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5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基因修饰后增殖能力和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利用脂质体将pcDNA3-TGF-β1基因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大体形态观察、CCK-8测定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代谢能力,同时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基因修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倍增能力明显增强,并且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经TGF-β1基因修饰的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增强,是优秀的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霍建忠蒋淳郭常安陈峥嵘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分化
- 细胞传代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在成软骨诱导培养条件下,细胞传代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成软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代MSCs成软骨诱导后,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免疫荧光、RT-PCR测定特异性软骨细胞外基质aggreca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成软骨诱导后,第2、4代MSCs表达aggrecan明显较第6、8代细胞高。结论:MSCs很可能由多种形态功能接近,分化潜能有略有差异的细胞组成;在成软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对此传代后成软骨能力减弱。
- 霍建忠陈峥嵘
- 关键词:软骨细胞分化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胞外基质
- 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脂质体介导TGF β1目的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 ,研究对MSC成软骨分化的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以梯度离心结合换液法获得并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TGF β1转染MSCs,RT PCR和Westernblot鉴定后 ,对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Ⅱ型胶原 (ColⅡ )、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表达行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 获得纯度较高的成年中国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脂质体为介导将全长人TGF β1目的基因导入MSC ,经RT PCR和Westernblot鉴定转染成功 ,转染后的MSC较未转染MSC成软骨分化特异性细胞外基质ColⅡ、FN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以脂质体介导法可以将TGF β1目的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 郭常安阎作勤姚振均霍建中陈峥嵘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 应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RCCS)在构建组织工程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在三维载体壳聚糖上,分为传统的静置培养组和微重力旋转培养组,经过体外成软骨诱导作用后,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考察不同时间点、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增殖情况、成软骨表达情况以及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相对于常规的静置培养组,RCCS组细胞增殖能力、成软骨表达均得到增强,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更为有效。结论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进而应用临床软骨缺损的修复。
- 霍建忠蒋淳陈峥嵘
- 关键词:失重模拟间质干细胞软骨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壳聚糖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利用壳聚糖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软骨培养体系,观察该培养体系对体内软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壳聚糖、未转染MSCs+壳聚糖和TGF-β1基因修饰MSCs+壳聚糖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于术后6、12周用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损区软骨基质和TGF-β1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基因修饰MSCs组缺损修复时间明显缩短,并且新生的透明软骨组织均匀一致,与正常软骨结合良好,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TGF-β1基因修饰MSCs复合壳聚糖是优秀的组织工程软骨培养体系,可用于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治疗。
- 霍建忠陈峥嵘蒋淳郭常安朱列伟高飞
- 关键词: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软骨缺损免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