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YB39)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艳军罗喜安刘晓青孙焕良朱方长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 高校应培养有教养尽责任有人性的人
- 2011年
-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走出技术至上、一味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的误区,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和谐,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人类有意义尽责任的人,一个向善的、有人性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很好专业训练的狗"。高校教师尤其要言传身教。
- 刘晓青刘艳军罗喜安
- 关键词:高校
- 高校应培养有教养尽责任有爱心的人被引量:1
- 2010年
-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走出技术至上、一味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的误区,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和谐,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人类有意义尽责任的人,一个向善的、有爱心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很好专业训练的狗"。高校教师尤其要言传身教。
- 刘艳军罗喜安刘晓青
- 关键词:高校
- 农业高校教师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于农村基层的责任被引量:5
- 2008年
- 从农业高校教师应引导大学毕业生走出"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误区,增强大学毕业生服务农业和农村的本领和基层适应能力及以身作则带动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基层就业几个方面介绍了农业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于农村基层的责任。
- 刘艳军罗喜安孙焕良刘晓青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院校教师的社会责任被引量:1
- 2009年
- 当代科技突飞猛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全方位知识为农业院校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农业院校教师必须思考"我能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些什么"这个命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 刘艳军
- 关键词:农业院校教师社会责任科技伦理学教育伦理学
- 论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农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被引量:2
- 2009年
- 面对"金融海啸"和"就业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尽可能给诸多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公平的起跑线;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必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必须坚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接。
- 罗喜安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业高校就业指导
- 近期湖南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被引量:3
- 2006年
- 文章介绍了近期内湖南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农业科研与开发体系的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体系正酝酿着体制突破,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研究与开发产出效益将越来越显著,科技型龙头企业正在成为农村工业化的火车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 刘艳军朱方长孙焕良罗喜安刘晓青
-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
- 农业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农业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包括从事农业科学普及、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正确认识和弘扬科学技术价值和科学精神;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使农业科技工作者承担起社会责任,就要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政策保障体系,改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依法保证其合法权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形成农业科技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的他律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工作者自身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农业科技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自律机制。
- 刘艳军刘晓青孙焕良罗喜安
- 关键词:农业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
- “太行山道路”的伦理启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作为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太行山道路"给了我们诸多伦理启示,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高校教师必须切实承担起人才培育责任、科学普及责任、社会信息责任、社会经济责任、社会政治责任、社会法律责任、生态环保责任、社会伦理责任、社会文化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从事科学精神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等等。
- 刘艳军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科技伦理学教育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