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2009CA014)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朱莉张腾飞李华宏丁治英赵宁坤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形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暴雨
  • 2篇值模拟
  • 1篇低纬
  • 1篇低纬高原
  • 1篇低纬高原地区
  • 1篇地形敏感性试...
  • 1篇地形作用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天气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辐合
  • 1篇中尺度辐合线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特大暴雨
  • 1篇重力波
  • 1篇近地
  • 1篇近地层

机构

  • 3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2篇张腾飞
  • 2篇朱莉
  • 1篇尹丽云
  • 1篇丁治英
  • 1篇闵颖
  • 1篇赵宁坤
  • 1篇李华宏
  • 1篇郭荣芬
  • 1篇高安生

传媒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0年云南“6.25”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及成因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使用1°×1°NCEP再分析资料、TBB黑体亮温资料和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应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25日发生在云南曲靖马龙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主要从动力结构和不稳定机制研究本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降水发生期间中低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柱存在,强降水发生前中低层积累了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诱发中低层辐合的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迅速释放,触发强对流降水,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形成的"抽吸作用"以及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和降水的维持.地形敏感试验表明,近地层辐合线出现的位置与云南地形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影响强对流暴雨的落区.
朱莉张腾飞尹丽云闵颖赵宁坤
关键词:特大暴雨地形敏感性试验
重力波与低纬高原地区M_β CSs地域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3年6月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从重力波的角度研究低纬高原地区MβCSs生命史较短这一地域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表明,大气稳定层结利于重力波的产生和传播,重力波的传播导致MβCSs的能量向两侧快速频散,使得成熟的MβCSs主体强度减弱,两侧有新的MβCSs生成并发展,中心降水也迅速减弱。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低纬高原地形使得大气在不稳定能量积累以后很快释放触发强降水,大气随即转化为稳定层结,利于重力波的快速传播和MβCSs主体能量的迅速频散,使得低纬高原地区触发暴雨的MβCSs生命史较短,引发的降水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的特征。
朱莉丁治英张腾飞李华宏
关键词:重力波数值模拟地形作用
γ中尺度单体合并在昭通小河镇“2010.7.13”灾害性天气中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低纬度高原特殊地形影响下的云和降水与其它地区相比有一些独特的情形,中-γ尺度暴雨就是特征鲜明的一类,由此系统引发的降水突发性较强,常造成灾害。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卫星资料、加密乡镇雨量站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13日云南昭通小河镇灾害性天气分析发现:短时性、高强度,在降水开始的1 h左右就达到暴雨量级,是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中低层风向辐合、高冷低暖、整层潮湿,低层偏南暖湿气流输送水汽及对流不稳定能量堆积,以及边界层辐合线的触发提供了中尺度天气背景;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此次暴雨形成的云图中尺度特征;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镶嵌在中-β尺度上的中-γ尺度单体为形成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该类系统以"单体合并型"和"自壮大升尺度型"居多,且"单体合并型"占较大比例;单体组织化合并可能是部分这类暴雨的触发与维持机制之一。
高安生郭荣芬柴秀芬徐八林
关键词:暴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