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313)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冯世庆王沛巩腾陈家童郭世绂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脊髓
  • 12篇脊髓损伤
  • 7篇细胞
  • 4篇雪旺细胞
  • 4篇细胞移植
  • 3篇蛋白
  • 3篇营养因子
  • 3篇神经干
  • 3篇神经干细胞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因子
  • 3篇轴突
  • 3篇脊柱
  • 3篇干细胞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神经再生
  • 2篇髓磷脂
  • 2篇糖蛋白
  • 2篇切除

机构

  • 19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冯世庆
  • 9篇王沛
  • 8篇巩腾
  • 5篇郭世绂
  • 5篇陈家童
  • 4篇孙振辉
  • 4篇周先虎
  • 4篇孔晓红
  • 3篇荆峰
  • 3篇侯巍
  • 2篇纪江峰
  • 2篇杨慧
  • 2篇马信龙
  • 2篇李云生
  • 1篇李辉
  • 1篇王金宝
  • 1篇郑永发
  • 1篇李晖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5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脊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脊柱疾病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结果 :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0例 ,畸形2例 ,肿瘤7例,寰枢椎不稳定1例均得到正确诊治。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脊柱病变的诊断 ,能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脊柱病变的形态、位置 ,明显减少脊柱病变的漏诊和误诊。
冯世庆郭世绂郑永发马信龙王沛孙振辉
关键词:脊柱病变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
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4年
冯世庆
关键词:雪旺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神经鞘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防御保护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随交通运输的高速化、体育运动的极限化及频发的暴力意外伤害,脊髓损伤(SCI)的发生呈现:高致残率、低死亡率、治疗耗费高等特点,并业已成为全球性医疗棘手问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用以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之一,
巩腾冯世庆王沛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脊髓损伤防御糖蛋白激素交通运输体育运动
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进展
2007年
纪江峰冯世庆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髓磷脂相关糖蛋白INJURY神经营养因子
颈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患者总计158例(减压范围均在3个节段以上),发生术后并发症而经再次前路手术或保守治疗者16例(A组)与未发生并发症者142例(B组),皆于手术前、后行脊髓功能JOA评分及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检查,随访时间2~5年。结果A组患者于首次后路减压3个月后其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症状逐渐缓解,A组和B组患者间的脊髓JOA评分改善程度、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波幅和潜伏期变动率在术前及术后2年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术后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后路手术后并发症系术中颈脊髓继发损伤致炎性反应加重,发生短暂脊髓组织可逆性再灌注损伤所致,经适当治疗可基本恢复;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与弓弦效应不呈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发生却与其有一定关联。
巩腾王沛冯世庆
关键词:JOA评分再灌注损伤
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2006年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髓鞘产生的抑制神经生长相关因子。针对不同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所处的微环境,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以不同区域位点与对应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抑制作用及程度亦不同。应用髓磷脂相关衍生物抑制剂或其受体阻断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轴突再生能力。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髓磷脂相关神经再生抑制物有勿动蛋白、髓磷脂相关糖蛋白、少突细胞髓鞘相关糖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及新近发现的ephrin-B3等物质。该文就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与脊髓损伤后再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通过对上述各物质微观结构及分布特点的研究,探讨在不同微环境或与其他物质共存条件下,髓磷脂相关衍生物抑制脊髓损伤后再生的机制。
巩腾冯世庆
关键词:髓磷脂脊髓损伤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自身免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孙振辉冯世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身免疫免疫疗法
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冯世庆王沛
关键词: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移植胚胎组织移植细胞移植
Nogo抗体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Nogo抗体应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压迫法制成Wistar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Nogo抗体治疗,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第1天及4、8、12周,对两组动物的双后肢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查,记录N1及D波潜伏期和波幅;术后第1天及2、4、6、8、10、12周对动物进行Basso Beatl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出脊髓组织,冷冻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中丝改变;神经纤维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并测量染色阳性面积,综合评估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术后第1天及4、8、12周,实验组SEP-N1潜伏期分别为(38.51±0.70)ms、(37.54±0.47)ms、(35.43±0.30)ms、(34.88±0.27)ms,对照组为(38.76±0.33)ms、(38.55±0.49)ms、(36.61±0.38)ms、(36.06±0.2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P-N1波幅及MEP-D潜伏期和波幅、BBB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纤维免疫荧光染色阳性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Nogo抗体治疗脊髓损伤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恢复脊髓功能。Nogo抗体的获取比较方便,技术操作简便易行,为其真正应用于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侯巍冯世庆陈家童王沛周先虎荆峰郭世绂
关键词:脊髓损伤轴突
自体激活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自体激活雪旺细胞(autologousactivatedSchwanncells,AASCs)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结扎单侧隐神经从而激活自体雪旺细胞并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测定其不同培养时期培养基中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Wistar大鼠90只,以纽约大学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T10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单纯DMEM移植对照组、自体未激活雪旺细胞(autologousSchwanncells,ASCs)移植组和AASCs移植组。对各组实验动物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andmotorevokedpotentials,SEP&MEP)、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示踪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观察,比较各组差异。结果BBB评分4周以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胞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EP、MEP潜伏期和波幅值8、12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标记距离损伤中心向头端方向0.6、1.2、1.8、2.4mm和距离损伤中心向尾端方向0.6、1.2、1.8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Cs可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并能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肢体功能恢复。
冯世庆周先虎孔晓红陈家童李晖侯巍王沛郭世绂
关键词:许旺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轴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