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613)

作品数:24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丽萍刘晓剑刘学语曾红霞徐青华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常山县人民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创伤
  • 5篇诊室
  • 4篇医院急诊
  • 4篇医院急诊室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灰色关联
  • 3篇灰色关联分析
  • 2篇漏报
  • 2篇决策论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 2篇急诊
  • 2篇急诊室
  • 2篇疾病
  • 2篇监测分析
  • 2篇监测工作
  • 2篇公共卫生
  • 2篇儿童
  • 2篇ICD-10

机构

  • 20篇汕头大学
  • 4篇浙江省疾病预...
  • 4篇常山县人民医...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常山县疾病预...
  • 3篇浙江省常山县...
  • 2篇深圳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0篇李丽萍
  • 10篇刘晓剑
  • 6篇刘学语
  • 5篇曾红霞
  • 5篇徐青华
  • 4篇俞敏
  • 4篇韩成星
  • 4篇付美华
  • 4篇杨吉会
  • 3篇郑筠
  • 3篇赵丹
  • 2篇王谦信
  • 2篇崔华中
  • 2篇吴宜群
  • 1篇李功理
  • 1篇赵鸣
  • 1篇陈水芳
  • 1篇陈左霞
  • 1篇戴健尔
  • 1篇丛黎明

传媒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疾病控制杂志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伤害医学(电...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山县2006年医院伤害监测结果被引量:5
2009年
赵鸣俞敏李丽萍钟节鸣丛黎明陈左霞徐青华戴健尔曾红霞
关键词:非致死性伤害监测工作
伤害监测卡填报质量评估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了科学评估医院伤害监测卡填报人的工作业绩,提高医院伤害监测卡填报质量。方法通过对医院伤害监测实施者和督导者的问卷调查,利用现代模糊多属性群体决策理论,在模糊语言值标度框架内,基于LWM和HLWA算子,给出了方案集(填报人员)的一个排序。结果给出了伤害监测卡填报人填报质量的一个科学评定。结论该质量评估方法可使伤害监测实施者和督导者全面掌握填报人员队伍状况,为优化填报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伤害监测卡填报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吉会李丽萍赵丹刘学语李功理
关键词:决策论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是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灰色系统理论由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酬。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比较数列指标变化对参考数列指标的影响来判别其关联度。灰色关联分析的数列可以是时间数列,也可以是非时间数列;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刘晓剑李丽萍谭学瑞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法公共卫生领域时间数列综合评价
伤害监测系统质量评估的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伤害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伤害监测是制定长期伤害预防控制计划的基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伤害的严重性,建立了相应的伤害监测系统。随着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伤害监测质量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目前伤害监测系统质量评估的方法及应用,旨在为中国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评估提供建议。
刘晓剑李丽萍
基于ICD-10编码的0~14岁儿童伤害外因和后果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的制定预防策略和更加有效地实施干预,深入了解儿童伤害的外因和后果。方法根据ICD-10编码对广东南澳县和浙江常山县2006年4月~2008年3月两年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外因编码和后果编码,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东南澳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后果编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和伤害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浙江常山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后果编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68),而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跌倒仍是儿童伤害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而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主要是头部。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刘晓剑李丽萍卢耀贵林文杰俞敏徐青华郑筠
关键词:儿童伤害流行病学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用不同方法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寻找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并较为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期间,对某综合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针对调查表中的17个指标,利用顺序优选技术(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并排序,与同期的急诊日志和伤害监测报告卡的结果(在本文中作为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关系数r=0.750(P=0.020);TOPSIS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关系数r=0.167(P=0.668);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之间相关系数r=0.083(P=0.831)。结论灰色关联分析法比TOPSIS法更适合针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的质量评估,可以较好地反映伤害监测质量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制定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刘晓剑李丽萍刘学语崔华中
关键词:TOPSIS灰色关联分析
常山县伤害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常山县伤害发生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指导今后开展伤害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方法:中小学生伤害监测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法;居民伤害监测采用入户问卷调查;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常山县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影像资料采集和不同目标人群有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访谈的现场调查;采用哨点监测方式,以年度为单位持续进行医院伤害监测。结果:中小学生发生伤害15类,总发生率为23.13%,每例伤害所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负担为108.94元;居民发生伤害6类,总发生率7.04%,伤害所造成的平均医疗费用617.12元/例。造成交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人(包括驾驶员)和车辆。医院伤害受伤发生原因以跌伤、交通伤、钝器伤为前3位,依次为4 781例、3 079例和2 674例,分别占31.4%、20.2%和17.6%。结论:常山县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交通伤害是需要重点干预的伤害,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迫在眉睫。
韩成星王谦信付美华曾红霞陈水芳徐青华
关键词:发生率
中国医院伤害监测的发展及建议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伤害的严重性及预防与控制的迫切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以色列等发展中国家已先后建立伤害的监测系统并正在不断改善[1-2],考虑到伤害事件发生后,受害者首先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因而急诊室记录是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有关专家也建议将急诊室医疗记录作为当地伤害监测的主要资料来源.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地方或国家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系统,而且已在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急诊室伤害监测系统是能够提供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伤害发生情况的一种既有效又有用的途径,其监测资料既利于制定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措施,也有利于伤害预防活动的效果评估[3].
李丽萍
关键词:急诊室漏报信息化
常山县儿童2004-2010年交通伤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常山县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状况,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在常山县人民医院、招贤中心卫生院、辉埠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首次在监测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哨点监测方式,以年度为单位持续进行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常山县2004-2010年监测医院共报告交通伤害病人14 122例,其中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1 937例,占13.72%;以5~14岁在校学生为多,占14.71%;交通伤害中男、女之比为1.66︰1;伤害发生原因机动车车祸比非机动车车祸多。伤害发生场所以公路/街道为主,占94.11%;伤害发生时活动以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为多,分别占52.30%和32.32%。结论 5~14岁在校学生为伤害预防干预的重点。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韩成星付美华曾红霞
关键词:儿童
医院伤害监测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杨吉会李丽萍
关键词: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