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4B04)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钧岳杨磊杨海兵陈镜琼陈钧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煤炭工业职业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尘肺
  • 2篇队列研究
  • 2篇回顾性队列
  • 2篇回顾性队列研...
  • 1篇低剂量
  • 1篇多层CT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胸部
  • 1篇胸部X线片
  • 1篇胸部疾病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疗效
  • 1篇药物疗效评价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诊断率
  • 1篇生理指标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慢性病...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煤炭工业职业...

作者

  • 2篇陈镜琼
  • 2篇杨海兵
  • 2篇杨磊
  • 2篇张钧岳
  • 1篇余晨
  • 1篇关砚生
  • 1篇梅乔生
  • 1篇张幸
  • 1篇朱丽秋
  • 1篇程锦泉
  • 1篇卢祖洵
  • 1篇彭绩
  • 1篇梁渊
  • 1篇李霖
  • 1篇钟惠仙
  • 1篇李德鸿
  • 1篇王振光
  • 1篇马大庆
  • 1篇刘北辰
  • 1篇张岩松

传媒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GF-β及TNF-α基因多态性与矽肺的遗传易感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在矽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59名汉族男性矽肺患者为病例组,341名矽尘接触者为对照组,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拍摄高仟伏X射线后前位胸片、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GF-β(+869)位点和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TGF-β(+869)位点和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病例和对照组按工种、工龄、年龄进行1:1匹配后,TNF-α(-238)位点GA基因型发生矽肺的危险性明显降低(OR=0.27,95%CI:0.10~0.75,P<0.05)。[结论]TGF-β(+869)位点的多态性与矽肺的易感性无关,TNF-α(-23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减少患矽肺的危险性。
余晨李霖齐放李德鸿刘北辰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矽肺
2型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与强化治疗的生理指标与主观指标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从临床生理指标和病人主观体验指标两个角度,评价2型糖尿病药物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案的疗效,为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社区病例,临床生理指标采用的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人主观体验指标采用的是SF-36。结果: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种方案临床生理指标和生命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时间序列上的差异,除生命质量的精神健康得分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相对自身均是有效的,但两种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疗效均等;考虑到门诊费用等因素,可将强化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
梁渊程锦泉彭绩梅乔生卢祖洵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生命质量药物疗效评价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5年
张幸朱丽秋陈钧强钟惠仙
关键词:诊断率尘肺病计算机断层弥漫性肺部疾病胸部X线片胸部疾病
低剂量多层CT最大密度投影检出肺小结节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研究多层CT(MSCT)低剂量扫描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肺小结节的检出情况。方法将8例尘肺患者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分别行多层CT常规剂量(100 mA)和低剂量(50、30和10mA)扫描,层厚5min,重建间隔5min,标准算法重建,并做1.25mm薄层无重叠重建,然后以1.25mm薄层图像行8.5mm MIP重建,比较不同剂量重建图像对肺小结节的显示。结果3种低剂量MIP与常规剂量NIP重建图像对8例尘肺标本检出的肺小结节数量分别为217、214、207及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低剂量MIP显示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97.31%、95.96%及92.83%,特异性分别为63.16%、63.16%和47.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7%、96.83%和95.31%。结论多层CT常规层厚、低剂量扫描,薄层重建后行MIP重建,能理想的显示常规剂量扫描MIP重建所能显示的肺小结节。
陈步东马大庆关砚生王振光张岩松
关键词:尘肺
疑似尘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疑似尘肺(0+)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为疑似尘肺的合理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个厂矿(分为钨矿、锡矿和瓷厂3类)1972年1月1日至1974年12月31日期间在这些厂矿工作至少1年的在册接尘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至1994年12月31日。结果(1)观察对象中有疑似尘肺诊断的病例数为9861例,累积发生率为29.3%;瓷厂的发生率高达32.5%,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矿(P=0.000)。(2)尘肺病例中有0+记录者占总尘肺病例的60.6%;经0+→Ⅰ期→Ⅱ期→Ⅲ期过程逐步发展的尘肺例数占总尘肺数的56.9%。(3)疑似尘肺的平均潜伏期为(20.8±8.6)年;锡矿最短,仅为(16.9±7.9)年;瓷厂最长,为(24.6±7.7)年。0+潜伏期比Ⅰ期尘肺短约2.1年。(4)观察期内疑似尘肺(0+)进展为Ⅰ期尘肺的发生率为48.7%,显著高于其他非疑似病例接尘者的发病率13.1%(P=0.000)。(5)0+晋升为Ⅰ期尘肺(0+→Ⅰ)的平均时间为5.1年。不同年代0+→Ⅰ的晋期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代的后移,晋期时间明显延长,其变化规律与Ⅰ→Ⅱ晋期时间变化趋势一致。(5)疑似尘肺生存时间为27.2年,较Ⅰ期尘肺患者长5.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疑似尘肺(0+)是工人接尘后早期肺部病理改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尘肺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易发展为尘肺。应及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疑似尘肺工人适当关怀。
杨海兵王烨源张钧张钧岳陈镜琼杨磊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回顾性队列研究
尘肺疾病过程与接尘工人健康监护的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尘肺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某地区20个厂矿的尘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尘肺的流行病学特征是:(1)尘肺发病平均潜伏期为22.9a。(2)52.2%的尘肺是在脱离接尘后发生的;平均时间为9.1a。(3)尘肺Ⅰ→Ⅱ、Ⅱ→Ⅲ晋期率分别为48.2%和18.5%,晋期平均时间为4.1a和6.8a。(4)尘肺并发结核率为51.3%。(5)尘肺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Ⅰ期21.5a,Ⅱ期15.8a,Ⅲ期6.8a,25%的Ⅰ期尘肺患者生存时间超过33a。(6)尘肺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56.0岁,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66.0岁,已接近同期正常人群寿命。(7)疑似尘肺(0+)的潜伏期为20.8a,发展为尘肺的发生率为48.7%,晋为Ⅰ期的平均时间为5.1a。结论尘肺是一种由于吸入不同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职业性肺病,呈慢性进展,脱离接尘作业后仍会发病,易并发肺结核,最终影响接尘工人寿命。完善并实施接尘工人健康监护体系是目前我国尘肺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杨海兵杨磊张钧岳陈镜琼
关键词:尘肺回顾性队列研究潜伏期健康监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