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431800004)

作品数:54 被引量:661H指数:16
相关作者:张肖宁李立寒凌建明赵延庆陈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2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8篇沥青
  • 20篇模量
  • 19篇混合料
  • 18篇路面
  • 17篇沥青混合
  • 17篇沥青混合料
  • 14篇道路工程
  • 14篇路工
  • 13篇沥青路
  • 12篇沥青路面
  • 9篇动态模量
  • 9篇路基
  • 8篇车辙
  • 7篇回弹模量
  • 7篇荷载
  • 6篇路基土
  • 6篇基土
  • 5篇沥青层
  • 5篇路面工程
  • 5篇加速加载

机构

  • 22篇同济大学
  • 15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长安大学
  • 5篇江苏省交通科...
  • 4篇东南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交通部公路科...
  • 2篇中交公路规划...
  • 2篇山东省交通科...
  • 2篇通辽市交通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西安公路研究...

作者

  • 14篇张肖宁
  • 8篇李立寒
  • 6篇凌建明
  • 6篇赵延庆
  • 6篇郭忠印
  • 6篇陈建军
  • 5篇丛林
  • 5篇曹林涛
  • 5篇高启聚
  • 4篇张洪亮
  • 4篇黄晓明
  • 4篇苏洲
  • 3篇沙爱民
  • 3篇贾侃
  • 3篇罗志刚
  • 3篇张久鹏
  • 3篇潘友强
  • 3篇陈少幸
  • 2篇曹长伟
  • 2篇杨学良

传媒

  • 9篇公路交通科技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建筑材料学报
  • 3篇公路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长沙交通学院...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公路工程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城市道桥与防...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0
  • 13篇2009
  • 16篇2008
  • 14篇2007
  • 3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试验与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路基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的车辙,经详细分析推荐出路基土永久变形试验方案,对粘土进行了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建立了塑性应变和荷载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式,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该式中的系数与含水量和回弹模量之间的回归公式.采用扩展的Drunker-prager土体本构模型,对于粘土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试验曲线或有限元仿真曲线与预估模型均比较吻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模型参数的回归公式的相关系数R2最小值为0.53,大于临界值0.50.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粘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可靠性较高,可以用有限元仿真来代替部分室内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
张洪亮郭忠印梁伟高启聚丛林
关键词:路基工程粘土数值仿真
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被引量:34
2008年
对Burgers模型中串联粘壶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模型看成是由三单元VanDerPoel模型与改进粘壶串联组成.采用半正弦波间歇荷载模拟路面受到的车辆荷载,推导了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力学模型.进行了三轴重复荷载永久变形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永久变形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全面反映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三阶段永久变形特性;温度越高、应力越大,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越大,流变数越小.而残余粘弹性变形随着荷载作用次数趋向于定值,其占永久变形的比例逐渐减小;应力越大、温度越高、间歇时间越短,残余粘弹性应变定值越大.随着荷载间歇时间的增长,残余粘弹性应变占永久应变的比例先迅速衰减,而后逐渐变缓;温度越高、荷载越大,应该设计更长的荷载间歇时间以便粘弹性变形的恢复.
张久鹏黄晓明李辉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力学模型
应用聚类分析法确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被引量:16
2008年
为解决以经验法制定预防性养护方案时存在的不可量化的问题,在深入调查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广东省成功运用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经验,提出了预防性养护方案的设计流程.将系统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引入该流程,给出了聚类分析法划分养护路段的具体步骤.依托实际工程项目,选取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进行验证,设计并实施了该高速公路2007年的养护方案.实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流程和所采用的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曾峰张肖宁李智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路段划分聚类分析
基于车辙试验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被引量:9
2009年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修正了该模型荷载影响规律.同时,采用ALF加速加载试验以及车辙深度与速度的函数,建立了室内外加载间的车辙修正关系.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
曹林涛李立寒孙大权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加速加载试验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沥青路面结构内荷载频率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对一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段各层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和荷载作用频率下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形成了各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转化因子,并通过埋设传感器实测了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场,利用等效路面厚度法对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荷载作用频率和应力峰值个数随车速、轴载类型和路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赵延庆潘友强
关键词:动态模量主曲线车速
沥青路面摊铺均匀性评价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为了完善我国沥青路面建设中对路面摊铺均匀性进行评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方法提出一致性检验评价法评价沥青路面摊铺均匀性,从沥青路面横、纵、竖向摊铺均匀性评价入手,采用无核密度仪和激光纹理仪两种无损检测手段评价路面横、纵向摊铺均匀性,运用取芯切片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评价路面竖向离析,在数据处理上,引入重复性标准偏差"Sr"、"SR"和一致性统计量"k"、"h"4个统计量及一致性统计量临界值"kcrit"和"hcrit"2个评定标准作为评价分析手段.结果"Sr"、"SR"值直观反映路面摊铺质量的差异,"k"、"h"、"kcrit"和"hcrit"值直观反映路面施工质量可接受水平.结论一致性检验评价法能全面有效的评价沥青路面摊铺质量的均匀性,能及时有效的反馈路面摊铺信息,并为指导后序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姚岢张肖宁李智
利用Cooper NU-14试验系统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被引量:6
2009年
目前国内采用的室内疲劳试验方法主要是间接拉伸法(即劈裂试验).鉴于其在加载方式与路面实际受力状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实际开裂模式与理论开裂位置经常不一致,笔者尝试使用一种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系统(即Cooper NU-14试验系统)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文中详细介绍了试验设备、试件制作,试验参数设定,试验加载整个过程,对采用不同沥青类型的混合料以及SMA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及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能有效地评价非均匀材质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沥青结合料性质和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万成张肖宁虞将苗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COOPER
沥青层模量累积疲劳损伤衰减的试验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在加速加载试验过程中,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测量不同轴载作用次数下路面弯沉,反算沥青层模量,得到路面整个寿命周期的沥青层模量衰减模型。结果表明,累积疲劳损伤下,沥青层模量与加载作用在半对数坐标成线性相关。
薛连旭陈少幸张肖宁
关键词:沥青层模量
级配碎石动态回弹模量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研究3种级配碎石的回弹特性,分析体应力、偏应力、含水量、级配类型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回弹模量随含水量的减小、围压应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偏应力的增大而缓慢增大或先略有减小再缓慢增大(低应力状况下);级配类型对回弹模量也有一定影响。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NCHRP 1-28A本构模型参数,将拟合得到的模型参数与物性试验结果相联系,建立基于物性指标的模型参数预估公式。
王随原罗志刚
关键词:级配碎石回弹模量
沥青混合料损伤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沥青混合料蠕变过程中,硬化、损伤两种机制同时存在。当硬化机制占主导地位时,蠕变呈现为衰减状态;当损伤机制占主导地位时,蠕变呈现为加速状态;两者互为接近时,则呈现为等速或者近似等速状态。只考虑损伤或黏滞系数的非线性变化均不能合理地描述和解析蠕变过程的3个阶段。以流变学模型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损伤和硬化效应,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沥青混合料损伤蠕变模型。将该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够反映沥青混合料三阶段蠕变的全过程。在蠕变的大部分时间内损伤的发展都是平稳的,在接近破坏时损伤则会快速发展。在蠕变的第一、二阶段也存在损伤,只是损伤值较小,而将其忽略是不合理的。定义第三阶段起始的时间为流变时间,可作为研究沥青混合料损伤蠕变特性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蠕变变形进入破坏阶段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张久鹏黄晓明马涛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蠕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