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A009)

作品数:6 被引量:128H指数:5
相关作者:彭水军张文城曹毅余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碳排放
  • 2篇减排
  • 2篇国际贸易
  • 2篇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城市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居民消费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自由化
  • 1篇禀赋效应
  • 1篇污染
  • 1篇贸易开放
  • 1篇贸易自由
  • 1篇贸易自由化
  • 1篇面板数据
  • 1篇结构分解分析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彭水军
  • 4篇张文城
  • 1篇曹毅
  • 1篇余丽丽

传媒

  • 2篇世界经济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19
2016年
国际贸易和气候变化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福祉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作一个综述,着重从"国际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的潜在冲击和影响"以及"气候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和协调机制"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指出了现有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拓展的方向。
彭水军张文城
关键词:国际贸易气候变化
几种减排方案对宏观经济及碳排放的影响——基于贸易自由化背景的模拟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近年来,有关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利用GTAP-E模型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不同减排方案的宏观经济和碳排放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附件Ⅰ减排"和"全球合作性减排"的总量管制模式是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为代价的,而作为灵活机制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对全球总量减排效果最为明显,同时对全球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对中国而言,较之其他减排方案,"全球碳排放交易"将促使附件Ⅰ国家将减排压力、资源配置损失向中国转移,导致中国碳排放量增加的同时贸易条件恶化、经济总量明显下降。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参与"全球合作性减排"对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更为有利。
彭水军余丽丽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减排方案
不对称减排、国际贸易与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碳泄漏的研究动态及展望被引量:8
2014年
在一个区域进行单边减排的情况下,其他非减排区域可能由此增加碳排放,产生碳泄漏。碳泄漏对减排效率与公平、经济成本乃至环境伦理与法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颇具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碳泄漏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经验证据以及碳泄漏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理论、经验和政策研究三个方面指出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张文城彭水军
关键词:国际贸易
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56
2013年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且更甚于污染避风港效应,最终使得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
彭水军张文城曹毅
关键词:贸易开放环境污染动态面板数据
中国居民消费的碳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被引量:33
2013年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另外,中间投入结构和产品消费结构有“高碳化”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不可忽视的因素。
彭水军张文城
关键词:居民消费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