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604)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白亚娜程宁何莉董莉周智辉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3篇病原体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孕产
  • 2篇孕产妇
  • 2篇住院
  • 2篇住院孕产妇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巨细胞
  • 2篇呼吸系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非条件LOG...
  • 2篇感染率
  • 2篇LOGIST...
  • 2篇LOGIST...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6篇甘肃省妇幼保...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白亚娜
  • 6篇程宁
  • 4篇周智辉
  • 4篇董莉
  • 4篇何莉
  • 3篇胡晓斌
  • 3篇杨轶男
  • 2篇何丽
  • 2篇李宇
  • 2篇马海霞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低体质量新生儿和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筛查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低体质量和肺炎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HSV-Ⅱ、弓形虫(TOX)、乙肝病毒(HBV)5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分析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新生儿病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低体质量新生儿46例和肺炎新生儿66例,每例抽取外周静脉血1mL。经曲酚-氯仿-异戊醇-蛋白消化法,提取外周血血清中的DNA,通过二对引物,一对扩增较大DNA片段的外引物和一对在扩增产物中再扩增小片段的内引物,采用巢式PCR法,分别针对HCMV、HSV-Ⅰ、HSV-Ⅱ、TOX、HBV病毒DNA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并扩增其病毒DNA,检测这5种病毒DNA在低体质量和肺炎新生儿中感染阳性率,筛查这些病毒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5种病原体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6例中,5种病原体检出率:HCMV为91.3%、HSV-Ⅰ为8.7%、HSV-Ⅱ为15.2%、TOX为8.7%、HBV为15.2%;肺炎新生儿66例中,5种病原体检出率:HCMV为83.3%、HSV-Ⅰ为6.1%、HSV-Ⅱ为16.7%、TOX为6.1%、HBV为7.6%。HCMV感染率在低体质量儿和肺炎患儿中均高于其他4种病原体,且5种病原体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a=0)。结论对低体质量和肺炎新生儿病原体感染进行筛查十分必要,且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益。
董莉何莉周智辉白亚娜程宁
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人巨细胞病毒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Gli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Gli基因G933D位点及E1100Q位点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1例患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和98例健康新生儿的Gli基因G933D位点及E1100Q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比较两组各自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G933D的AA、GG和GA基因型在疾病组中分别为46.30%、53.70%和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62.20%、30.60%和7.10%。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P<0.05)。E1100Q位点的CC、GG和GC基因型在疾病组中分别为0.82%、57.02%、42.15%,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08%、39.80%、56.12%。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P>0.05)。结论:Gli基因G933D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易患性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Gli基因G933D位点的A/A、G/A基因型可能为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保护基因;未发现E1100Q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关联。
李宇马海霞程宁何丽白亚娜
关键词:GLI基因多态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呼吸系统TORCH病原体感染筛查的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系统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乙型肝炎病毒(HB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风疹病毒(RV)与柯萨奇病毒B组Ⅲ型(CVB-3)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PCR)对131例新生儿呼吸系统感染(病例组)和75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了7种病原体核酸的筛查检测。结果病例组CMV感染率为61.8%、TOX感染率为2.3%、HBV感染率为9.2%、HSV-1感染率为3.1%、HSV-2感染率为6.1%、RV感染率为1.5%和CVB-3感染率为26.7%,病例组CMV和CVB-3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和CVB-3感染是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程宁周智辉何莉董莉白亚娜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感染率
兰州市6825例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兰州市两所综合医院和一所专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产科住院孕产妇病历共计6825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度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6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与既往胎次、既往产次、流产史、异常妊娠史、既往患病史等因素呈显著相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仍然与异常妊娠史和既往胎次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偏高,异常妊娠史和既往胎次是兰州地区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
关键词: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巢式PCR筛查早产儿TORCH病原感染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巨细胞病毒(HCMV)、弓形虫(TOX)、乙肝病毒(HB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风疹病毒(RV)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122例早产儿和7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7种病原体核酸的筛查检测。结果早产儿HCMV感染率为63.9%、TOX感染率为3.3%,HBV感染率为9.8%,HSV-1感染率为4.9%,HSV-2感染率为6.6%,RV感染率为3.3%,CVB3感染率为23.8%。早产儿HCMV、HBV、HSV-2和CVB3感染率与正常新生儿HCMV、HBV、HSV-2、CVB3感染率29.3%、1.3%、0和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HBV、HSV-2和CVB3感染是早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程宁周智辉何莉董莉白亚娜
关键词:早产儿病原感染率巢式PCR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的关联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exon II5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86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和96例健康新生儿的IFABP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IFABP基因型A54T频率分布为:AA、TT和AT基因型在疾病组中分别为24.4%、5.8%、69.8%,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0.8%、41.7%、37.5%,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7%和60.4%(P=0.000)。结论IFABP A54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遗传易感因素;携带IFABP基因突变型54Ala/Thr的个体易患新生儿低体质量。
李宇马海霞程宁何丽白亚娜
关键词: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基因频率聚合酶链反应
兰州市早产儿常见病原体的筛检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疹病毒Ⅰ(HSV1)、单纯疱疹病毒Ⅱ(HSV2)、弓形虫(TOX)以及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72例早产儿和46例足月小样儿进行5种病原体基因的检测。结果: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HCMV与HSV1、HSV2、TOX、HBV感染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到5种病原体的存在,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进行疾病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智辉何莉董莉白亚娜程宁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兰州市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兰州市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的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人群自然流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3所医院2004~2005年住院孕产妇住院病历共计5002份,摘录相关研究信息,计算有关率及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兰州市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率为14.64%;导致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自然流产史、异常妊娠史、年龄、既往胎次、既往人工流产史、既往产次。结论兰州市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率偏高,应加强计生宣教工作,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
关键词:自然流产发生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不良妊娠结局与既往孕产状况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既往孕产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两所综合医院和一所专科医院两年住院孕产妇病历共计6825份,录入病历,计算有关率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既往流产史孕产妇比无流产史孕产妇更容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发生率分别为16.83%、13.31%;既往0、1、≥2产次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4.14%、16.34%、22.78%;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胎次≥3、2、1、0时分别为49.14%、18.05%、14.22%、12.88%;有异常妊娠史和无异常妊娠史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别为31.06%、14.21%。结论不良妊娠结局与有既往流产史、怀胎次数多及有异常妊娠史密切相关。做好计划生育,减少流产和胎次,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