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398)

作品数:19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文斌马金良许戈良荚卫东李建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1篇肝癌
  • 9篇肝细胞
  • 8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癌
  • 5篇血管
  • 5篇肿瘤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胆管
  • 3篇蛋白
  • 3篇血管生成
  • 3篇预后
  • 3篇上皮
  • 3篇间质
  • 2篇三维重建
  • 2篇三维重建技术
  • 2篇上皮间质
  • 2篇上皮间质转化
  • 2篇术前

机构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作者

  • 7篇刘文斌
  • 6篇荚卫东
  • 6篇许戈良
  • 6篇马金良
  • 5篇李建生
  • 4篇余继海
  • 4篇葛勇胜
  • 3篇张传海
  • 2篇潘晶晶
  • 1篇马华星
  • 1篇陈静
  • 1篇刘潇
  • 1篇任维年
  • 1篇任维华
  • 1篇秦辉
  • 1篇戴帅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ipto-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检测Cripto-1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ripto-1蛋白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ripto-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Cript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ripto-1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株的侵袭潜能呈正比。与正常肝组织(0%)比较,Cripto-1在肝癌组织(64.6%)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和转移状态有相关性(P<0.05)。结论 Cripto-1蛋白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量与肝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戴帅李建生许戈良荚卫东马金良刘文斌
关键词: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中Nodal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Nodal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 2006年9月到2010年6月,收集16例冷冻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dal的表达;收集10例正常肝组织、96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odal的表达,分析Nodal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96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Nodal、CD34和Vimentin的表达,探讨Nodal的表达与血管生成、EMT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odal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肝癌组织中高表达Nodal的比率为72.9% (70/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3%)和正常组织(0) (x2 =83.001、24.470,P<0.001).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Noda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Nodal高表达与肿瘤最大径(x2=15.318,P=0.000)、甲胎蛋白(x2=3.850,P=0.049)、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x2=6.590,P=0.010)和侵袭转移(x2=17.824,P =0.000)有关.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发现,肝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有关(t=3.070,P=0.006),与Vimentin的表达无关(r=0.198,P=0.053).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Nodal的患者术后积累生存率明显小于低表达者(x2 =487.053,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Nodal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 =2.757,95% CI:1.450~5.240,P=0.002).结论 Nodal不参与肝癌EMT,但可促进肝癌血管形成,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之一.
陈静李建生刘文斌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BTG3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B细胞转位基因3(BTG3)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嘉兴市第二医院保存的6例冷冻PDAC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3例正常胰腺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中BTG3的表达情况.收集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治疗的52例PDA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BTG3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BTG3表达与PDA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PDAC组织中BTG3表达水平(0.63±0.17)低于癌旁组织(0.96±0.04)和正常胰腺组织(1.00)(t=4.673、5.502,P值均〈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TG3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PDAC组织中高表达BTG3的比例为25.0%(13/52),低于癌旁组织的65.4%(34/52)和正常组织的7/10(χ2=17.120,5.849;P值均〈0.05).BTG3的低表达与肿瘤原发灶、TNM分期有关(χ2=7.704,P=0.006;U=154.000,P=0.018).生存分析结果发现,低表达BTG3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小于高表达者(χ2=192.493;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TG3低表达是影响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RR=3.366,95%CI:1.040~10.889,P=0.043).结论 BTG3可能参与PDAC的发生发展,其低表达可能与PDA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陈静周中成刘文斌王兢陈徐艰沈亦钰钟征翔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
Kindlin-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黏着斑蛋白(Kindlin-2)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配对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Kindlin-2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indlin-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量。结果Kindlin-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Kindlin-2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0.010)、门静脉侵犯(P=0.025)相关;肝癌组织中Kindlin-2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01),且Kindlin-2阳性者微血管密度(MVD)值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增高的Kindlin-2与肿瘤微血管生呈正相关,提示Kindlin-2可能成为肝癌抗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
刘冬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刘文斌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Fr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sAFP、血管侵犯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检测Fra-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ra-1在6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Fra-1在20对冰冻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示Fra-1在肝癌组织细胞核中阳性表达率为57%(34/60),细胞质中未见明显表达;而Fra-1在癌旁组织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23%(14/60),细胞核中未见明显表达。Fr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sAFP)、肿瘤血管侵犯相关(χ~2=4.538、9.086,P<0.05),而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包膜、肝癌TNM分期、Edmondson分级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示肝癌组织中Fra-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Fra-1与sAFP及肿瘤血管侵犯相关,提示Fra-1可能参与调控肝癌甲胎蛋白(AFP)的生成并影响肝癌的发展;为肝癌的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高小强葛勇胜许戈良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张传海刘文斌
关键词:肝细胞癌AFP血管侵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选择性断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断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较术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2例获得随访6~36个月,随访率为81.8%,围术期无手术死亡患者,3年内死亡9例,6例因复发出血死亡,3例死于肝癌,3年生存率71.9%,其中门静脉系统血栓12例(16.7%);肝性脑病4例(5.5%);上消化道再出血8例(11.1%),其中5例为食管胃底曲张出血,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例(15.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24例(33.3%)。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因其合理的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有效的降低了自由门静脉压力,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体现了这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孙思楠李建生余继海马金良荚卫东刘文斌陈浩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自由门静脉压
腹膜后巨大淋巴管囊肿一例
2014年
淋巴管囊肿又称淋巴管瘤、水囊瘤,是淋巴管源性的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发生于腹膜后的淋巴管囊肿非常少见。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收治一例淋巴管囊肿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马华星葛勇胜荚卫东侯昌龙刘冬
关键词:淋巴管囊肿腹膜后淋巴管瘤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的表达意义及与p-STAT3、STAT3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用白介素4(IL-4)和IL-13极化刺激成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在Transwell小室中进行共培养48 h,未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肝癌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株中p-STAT3、STAT3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TNM分期相关(P<0.05)。在共培养实验中,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SMMC7721,HepG2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细胞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M2型巨噬细胞与肝癌恶性行为相关,可能通过上调p-STAT3的表达进而推动肝癌的发生发展。
潘晶晶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荚卫东马金良余继海刘文斌张传海任维年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M2型巨噬细胞
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73个结节)行MWA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16例、直肠癌肝转移9例、胃癌肝转移14例、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8例。肿瘤1.5-13.0(6.2±3.5)cm。观察完全消融(CA)率、局部复发率、再发率及生存率。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 test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判断局部疗效的CA率为89.0%,其中,结节≤3.0 cm、3.0 cm〈≤5.0 cm及〉5.0 cm组的CA率分别100.0%、92.0%和76.9%,〉5.0 cm组CA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节局部复发率为15.4%,其中结节≤3.0 cm、3 cm〈≤5 cm及〉5.0 cm组的结节复发率分别4.5%、13.0%和30.0%。肝内新发部位出现新转移灶的再发率为42.5%。随访时间为1-36(25.1±8.2)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8.9%及27.7%,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的原发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有无肝外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和原发肿瘤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WA治疗对单个结节的结直肠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对复发或再发病例可以反复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秦辉葛勇胜许戈良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张传海刘文斌
关键词:肝转移癌微波消融预后
源头控制用于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源头控制原则在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外科源头控制原则处理的48例因胆石病、胆道肿瘤所致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20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胆管炎28例中6例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21例行ENBD,1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引流术后病人寒战、发热、腹痛、腹膜炎等症状、体征迅速缓解,感染中毒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渐趋正常。全组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源头控制原则处理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少,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文斌许戈良黄强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
关键词:胆道外科感染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